APP下载

新型合作农场助推农村脱贫致富探究

2020-04-20龙颖琳李秉格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扶贫攻坚农业

龙颖琳 李秉格

[提要] 新型合作农场模式是基于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由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并由农民参与经营的农业模式。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为例,从农业、农民、农田三个方面分析脱贫攻坚阶段农业型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论证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的优势,从而发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农业;新型合作农场模式;扶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16日

一、问题的起源与研究的意义

中国正值脱贫攻坚阶段,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脱贫攻坚阶段的胜负关键点。要解决“三农”问题,还得从“三农”本身出发,重新整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系,是推动“三农”问题进一步解决的重中之重。

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农村现状为例,分析该地农村在脱贫攻坚阶段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缺失造成土地闲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偏低等,探究新型合作农场模式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可行性。

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不仅将在农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效益,还将有利农村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解决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助推乡村振兴。

二、宾阳县农村简况及其反映的脱贫攻坚阶段的难题

(一)宾阳县耕地简况。2018年,宾阳县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为74,486.12公顷,占宾阳县总面积的32.41%。与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相比较,共有3,347.31公顷其他地类变为耕地,同时也有20,809.63公顷耕地变为其他地类,最终净减少了17,462.32公顷。宾阳县耕地减少的流量主要的去向用于林地及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耕地减少流向林地面积最大,面积为14,594.51公顷,主要为村民由务农转向其他产业,所以在耕地上种植大量的桉树,造成大量耕地流向林地。

(二)宾阳县农业经济简况。2018年,宾阳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财政收入完成19.76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23∶30.5∶4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1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50.86亿元,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44亿元,同比增长4.4%。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宾阳县共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畜禽产业等示范基地125个。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新增2.4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95家,新增家庭农场28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业新增新型经营主体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占绝大多数。

(三)宾阳县农业人口简况。2018年全县户籍总人口106.0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5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8.44%;常住人口82.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8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6.74%。2018年,宾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8元,名义上比上年增长9.1%。据2017年宾阳县统计局分析报告,宾阳县农业人员结构老化,积极性、创新力不足。受外出务工经济影响,多数年轻劳动力不愿在家务农,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二是农业生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下。从年龄机构来看,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偏向老年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农业生产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推广良种良法受阻。

(四)宾阳县整治大棚房情况。2019年以来,宾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筑“两违”工作部署,对私搭乱建、抢建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7月中旬,全县发现新生“两违”行为125起,共清理违法占地面积43,658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4,867平方米。在整治乡村“大棚房”工作中,除整治农民占用耕地作为宅基地之外,重点更在于整治农村旅游农庄和生态旅游區违规建造“大棚房”行为。

(五)反映问题。第一产业在宾阳县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仍较大,宾阳县仍是一个农业大县,宜农土地较多,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基本前提。宾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仍可看到一些问题:(1)宾阳现代集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更多由政府组织投资辅助建设,规模较大,但覆盖面有限;(2)农民自发组织农业合作经营意识虽有提高,但从数量上来看,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增加面积与农民合作组织数量仍较少。2018年,村民由务农转向其他产业,耕地数量减少的状况仍比较严峻,侧面反映了农民自发组织的农业合作组织覆盖面较低,耕地和基本农田未能进一步充分利用。

农村常住人口占乡村总人口64.52%,农村流动人口占比35.48%,农村流动人口成分多为本地或外出农民工,根据2018年广西全区农民工情况统计,本地农民工与外出农民工的比率约为1∶3,外出农民工占比更大。据宾阳县农村耕地数据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看出:由于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所产生的收益有限,一定比例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由务农转向务工以获得更高的收入。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不高,耕地抛荒、耕地它用的状况凸显。

农村特色生态旅游由于其经营不规范,发展缺少规划,容易因为要求扩大收益而出现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行为。经过“大棚房”整治行动后,被占用的基本农田基本得到恢复,如何在农业生产领域高效使用耕地、基本农田已成为问题,本质上即为农业生产效率如何提高的问题。过去的经验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农业发展的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寻找一条集约高效使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拓宽农民收入的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三、新型合作农场模式内涵

新型合作农场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农业合作组织,是一种基于现代化生产的,由农民自愿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入股,并由农民参与经营的农业模式。

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的基本功能是要集约高效使用耕地资源,现代化生产是基础。农民按自愿原则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组成新型合作农场,农民对其享有所有权,有参与决策与经营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四、新型合作农场模式应对扶贫攻坚阶段问题的优势

(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第一产业就业相比,二三产业就业收入相对更高,吸引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入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流失,耕地闲置、非农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劳动力的流失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

在第一产业劳动力闲置、耕地非农化严峻的情况下,新型合作农场模式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能有效确保闲置耕地和非农化耕地保持其原本属性,对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极大的作用。

(二)现代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个体农户由于其劳动力和劳动工具等劳动要素方面的不足,致使小规模家庭经营农业耕地使用效率不高,投入成本高,收益低。新型合作农场模式将分散耕地集约使用,配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进行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生产科技内涵较高,能够有效适应具体的农耕环境,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对农耕环境起保护作用,以改善农耕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在对农业本身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新型合作农场模式能有效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变农村劳动力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不仅为农业生产减负,还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并提高收入。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现代化集约化高效生产的模式可以降低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民摆脱传统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有利于其转移,能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新型合作农场模式使农民按自愿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农场,在农村劳动力选择由务农转向务工的情况下,可以因经营权入股得到财产性收入。外出务工意愿低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参与新型合作农场的经营,作为农场的职工同时获得劳务性收入。

(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合作农场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如适宜大型农业器械运输的公路、水电设施及农产品加工等设备。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其带来的负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便利程度,改善农村风貌。

新型合作农场模式不只是承担着经济生产功能,还承担着社会建设功能,农场资金可按入股农民意愿决定是否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如何培育新型合作农场模式

(一)政府积极扶持。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农业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经验不足。要培育新型合作农场模式,需要政府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对相关组织进行扶持,帮助新型合作农场完成初步建设。政府可以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招募相关人才,深入参与帮助农民进行新型合作农场建设。

(二)加强推广宣传。要培育新型合作农场模式,需要相关部门深入农民进行宣传,转变农民观念,为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奠定思想基础。相关部门可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组织、帮助农民建设新型合作农场。

(三)先进组织带头。已经具备相关经验的企业、组织等可作为模范自愿进行宣传、帮扶等活动,用已有的相关經验帮助农民组织起新型合作农场。

(指导老师:苏静)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惠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山区空心村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雷静雯.宾阳县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胡萤.广西宾阳县传统产业转型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20(4).

[4]李顺毅.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联动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9).

[5]张伟.旅游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猜你喜欢

扶贫攻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