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研究

2020-04-16黄红萍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黄红萍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具有自律、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意味着学生有自主发展的意识,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潜质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如下: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锻炼管理能力;家长配合,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方法;习惯养成

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味着学生具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命题,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推进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教育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能够真正实现。

一、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转变是“从做事教育转向做人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也是新时代“做人”教育的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新时代,“做人”的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人尽其才,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意义。然而,以学生为主体且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离不开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具有坚持学习的精神和自律性的基础上,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自我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的主体是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与自己有关的各项事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有关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估、选择发展方向、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坚持性等。自我管理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包括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自我评价、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根据环境等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有自律精神并具有坚持性。

自我管理是学生健康生活的保障,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意味着学生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各项任务并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意识为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提供了精神支持。其次,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能够合理地利用时间和精力,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从事有意义的活动。时间和精力管理是重要的自我管理内容,合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自律精神的体现。在良好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完成各项任务。最后,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潜质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这主要体现为学习的坚持性,即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划,坚持一步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坚持性是重要的学习品质,但坚持正确且适合自己的事情也是重要的素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朝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前进。

三、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

自我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他人过多的干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要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不用他人的参与,教师和家长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给予引导,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自己做主不仅体现在认识中,更体现在具体的行为的落实上,让学生从自己的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中,教师不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敢于放手。笔者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具体有,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规则、民主选择班干部、组织各种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坚持,因此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笔者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牵引,实现更深入的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执行计划、自我调整、小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了自我的坚持性,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二)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锻炼管理能力

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织成的互益性团体,社团是一个组织机构,其中的人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社长”“组长”“组员”等。同时,社团丰富学生的生活,社团里的活动也需要学生规划,在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要把社团办好,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及管理好各项事务,这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管理能力。因此,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达到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的目的,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例如,在班级里,学生自发地组成了各种社团,他们基于共同的兴趣,自己给社团取名、画社徽、制定章程、相互讨论、组织活动、分享成果等。在“多彩花园”社团中,小青作为小组长需要和组员们一起商议活动的主题、搜集资料、安排活动行程,记录社团的活动历程、整理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做好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收集、提出解决方案等。在小青等人的有序管理下,“多彩花园”社团办得有声有色,他们将社团活动延伸到校外公园等植物丰富的地方,满足了参与者对植物的好奇心,获得了有关植物的知识。通过参与“多彩花园”社团,小青不仅从中学到和体验有关植物的知识,而且在活动管理经历中提升管理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有序、自信、积极。

(三)家长配合,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习惯的支撑,而良好的习惯往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律精神。无论是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还是其他事务性的管理,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管理达到应有的效果。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调节的过程即自我管理的过程,而良好的习惯可以更自如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二者相互促进。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管理与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够坚持好习惯。例如,小真是一位做作业粗心大意的学生。为了让他养成细心的习惯,笔者为小真制定一个表格,让他自己总结和记录下来,并和家长配合更好地填写表格并学会思过。这是一种自我管理,小真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问题和行为,包括自己的心态、情绪等内在的情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小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

參考文献:

[1]张孝德.新时代教育变革须“五维转型”[N].中国教师报,2021-01-20(012).

[2]屈晓兰,申素月.城市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的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06).

[3]代宏.目前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及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5).

[4]邓鹏.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引领学生参与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