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蓟州燕氏墓志的几点补充

2020-04-16刘斌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墓志政绩

【摘要】燕氏三代墓志,既有家族的几代兴衰与传承,更记录着当时的历史史实,其中尤以燕忠墓志最具史料价值。本文在前人著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考证,对燕氏家族世系的梳理特别是江西官场相讦案的官场规则及因果分析和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燕氏;墓志;補充;政绩;族系

【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1983年,天津市蓟县兴修人民东路施工时,在城关镇东大井村北的高台地,先后出土了燕祥、燕忠和燕鼎祖孙三人墓志铭,志石现藏蓟州区文物管理所。

燕祥墓志铭为弘治十年(1487)五月一日,志、盖均长58、宽57,厚9厘米。盖文3行,满行3字。篆书。志文29行,满行33字。正书。志面有划痕,志文略有残损。志左边及下边均略有残缺。燕忠墓志铭为正德十年(1515)八月初六日,志、盖均长70、宽70、厚11厘米。盖文4行,满行5字。篆书。志文39行,满行48字。正书。志文略有残损。志右下角略有残缺。盖右边首行处纵向断裂。燕鼎墓志铭为嘉靖十八(1539)三月十六日,志、盖均长57、宽35厘米;志厚9厘米,盖厚10厘米。盖文4行,满行4字。篆书。志文37行,满行36字。正书。

三方墓志记载了燕氏家族的几代兴衰,其中尤以燕忠墓志最具史料价值,除记述他主要生平事记外,还涉及到明代封赠制度和官员的考核制度,是研究明代官吏管理的实物见证。三方墓志中的撰文费宏、杨一清,书丹陆完,以及篆盖石玠在《明史》中皆有传,墓志集当朝重臣文采与书法为一体,亦属少见。

燕氏三代墓志志文已在《新中国出土墓志(天津卷)》全文载录(陈雍、杨新主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66、170、176页),其中,燕忠墓志被多次介绍和考释,如黄志立的《明代燕忠墓志铭》(2006年5月17日中国文物报);政协天津市蓟县委员会编纂的《古蓟州》(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25-229页);《蓟县文物志》(赵海军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笔者就墓志及其他文献试做几点修正和补充。

一、“两”应为“西”之误

《古蓟州》载:“燕忠,字良臣,号两豀”,其中“两”应为“西”之误。

二、改任时间之误

《古蓟州》载:“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燕忠被任命为常州府推官,期满后又改任宁国府推官”,燕忠墓志原文为“丙午,授常州府推官。归守内艰,服除,改宁国府。”“丙午”即成化二十二年,是年,授常州府推官。志文“归守内艰,服除,改宁国府”,是因回家守孝而未能任满。燕祥墓志载:“薊州處士燕公,年八十有一,以弘治丙辰仲冬十有三日病卒于家”从燕祥墓志可以得知,燕祥卒于弘治九年(1496)。墓志又载:“高孺人亦先公十年卒”,燕忠的生母高孺人卒于1486年,即燕忠授常州府的当年,因此,燕忠首度为官即回家守孝,守孝期满除去孝服后才被授宁国府推官的,而非期满改任。

三、燕忠历官的主要政绩

燕忠自成化二十二年(1486)授常州府推官,至正德六年(1511)秋,历时25年。先后在宁国府、浙江道、陕西按察副使等任上,平冤狱,赈旱灾,陈亲贤、纳谏、重名器、节财用、严赏赉诸事,力举宪度,整饬兵备,经画军饷等。后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任,巡抚宣府,军政一新,做了不少政绩。杨一清评价燕忠“有包(拯)、赵(抃)之风焉”。燕忠《明史》无传,真正使其在《明史》得以记载留名的是在正德六年(1511)冬,调任大理寺卿之后。

大理寺作为封建朝廷最高审判机关之一。秦时称为廷尉,汉因之。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时称大理,时称廷尉。北齐置大理寺。隋承北齐之制置大理寺,唐以后的各个朝代均承前朝之制设大理寺。唐高宗、武则天时也曾一度改名详刑寺、司刑寺。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杨一清在第二次推荐燕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当年,即调任大理寺卿,官居三品,可见当朝对他的认可与重视。

燕忠任上,“执三尺惟谨,不肯少有推移”。除处理平反知州田昆案和处理胡某“因毒杀父”案,以及“受勑赈济,验丁口给粟,民赖以不死”之外,处理的最具影响的案件,当数江西李承勋案和李梦阳广信狱案。燕忠墓志提到:“江西藩臬官交恶,相奏讦,致兴大狱,久不决。公受勑往,狱成,人无异言。” 这段话相对隐讳,但《明史》中李承勋传、郑岳传和李梦阳传,三处列传中提到燕忠,与大理寺任上处理江西两案有关。

(一)李承勋案始末

《明史·李承勋传》(列传第87)载:正德六年(1511),江西南昌姚源、抚州、瑞州、赣州等地发生多起暴乱,其中华林贼罗光权、陈福等攻陷瑞州。“诸道兵不敢前”。李承勋督领民兵进剿数次。华林贼杀害副使周宪,周宪军队溃败。而李承勋单骑入周宪营,将打散兵勇重新召集,都御史陈金即派李承勋讨伐。李承勋劝说贼党王奇,王奇感激,为报答李承勋,王奇密潜入山寨,劝降其同伙为内应,而李承勋亲率所部登山。都御史陈金认为属郡兵勇不足,甚至调集广西土兵(即“狼兵”)镇压。王奇趁夜色打开山寨栅门,官军奋勇杀入,贼大部投而溃。陈金斩贼首罗光权等,暴乱得以平息。而镇守中贵黎安,却诬陷李承勋擅自易贼首王浩八狱词,坐下吏。大理卿燕忠奉使江西督案,李承勋得以清白。

陈金调集的这些狼兵贪残嗜杀,虽倚重其镇压暴乱,但亦使当地百姓饱受侵害。李梦阳的诗作《士兵行》真实描述了这段历史事实,并对朝廷用兵隐有讽喻,这既体现了李梦阳的性格,也使李梦阳屡屡得罪人而官场不利。

(二)李梦阳广信狱案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山人,明代著名诗人、作家、文学理论家,有《空同先生集》63卷、《空同集》66卷传世。李梦阳在正德六年(1511)至九年(1514)期间,出任江西按察使提学副使,勤于政事,期间主持新建与重修有白鹿洞书院、旴江书院、东山书院、钟陵书院等。又陆续建立或修葺乡学社学整顿学风等,对江西地方的文化教育建设卓有成就。

李梦阳性情率真,狂直不训。在孝宗朝九曾因弹劾国舅而下狱,出狱后当街鞭张鹤龄。正德二年(1507),李梦阳因参与户部尚书韩文等人弹劾宦官刘瑾等,由户部郎中,降职至山西布政司经历,继而又勒令致仕。正德三年(1508),刘瑾得知弹劾奏疏出自李梦阳之手,欲杀之而泄私愤,矫诏将李梦阳下锦衣卫大狱。幸得康海等人相救才得以释放。江西提学副使任上,与总督陈金相抗;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互揭短告发,“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李)梦阳又不往揖”,同时,告诸学生不要拜谒上官,即使拜谒,只长揖但不跪。

正是这样性格的李梦阳,在正德八年(1513)秋,上疏弹劾江西巡按御史江万实、总督陈金及布政使郑岳等,而江万实等亦对李梦阳奏疏弹劾。

《明史·文苑二·李梦阳传》(列传第174)载:“(李)梦阳恐(江)万实右王,讦(江)万实。诏下总督(陈)金行勘,(陈)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李)梦阳伪撰(江)万实劾(陈)金疏以激怒(陈)金,并拘(郑)岳子(陈)沄通贿事。”

《明史·郑岳传》(列传第91)也有记载。“(李)梦阳执(郑)岳亲信吏,言(郑)岳子沄受赇,欲因以胁(郑)岳。宸濠因助(李)梦阳奏其事,囚掠(郑)沄。”

朝廷忌惮地方官吏不睦,遣燕忠前往查案,為求避嫌公正,将李梦阳羁押广信狱。期间,李梦阳学生为其讼冤,李的好友何景明上书大学士同时也是李梦阳老师的杨一清,乞为申辩解救。

燕忠不顾各方压力,历时三个月查案,李梦阳“陵轹同列,狭制上官”,令李梦阳“冠带闲住”,郑岳撤职,其子郑沄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吴廷举罚俸。

有学者认为燕忠故意刁难李梦阳,广信狱是冤案。实际上对李梦阳的“冠带闲住”处理,可以说是很轻,甚至是对李梦阳的一种保护。

四、根据墓志整理燕氏家族世系

五、墓志撰文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镇江丹徒人。明代文臣、政治家。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中书舍人,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杨一清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杨一清对燕忠有知遇之恩,曾二次举荐燕忠。(《明史卷198》)

陆完,字全卿,号水林,江苏苏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6)进士,授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任江西按察使。历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仍督军务,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之后受宁王朱宸濠反叛牵连下狱,谪福建靖海卫。嘉靖五年(1526)卒。(《明史卷187》)

石玠,字邦秀,藁城市人。成化二十四年(1487)进士,初为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兵部右侍郎。以左侍郎巡视辽东。以右都御史掌院事,进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少傅。(《明史卷190》)

费宏,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6)状元,内阁首辅。历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受宁王朱宸濠反叛牵连去职。朱宸濠败,起加少保入辅政,与杨廷和、蒋冕、毛纪同心协赞,劝武宗革除弊政。武宗封授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附志文:

1.明故处士燕公(祥)墓志铭

[盖文] 明故处士燕公墓志铭

[志文]明故处士燕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儒林郎左春坊左赞善经筵官兼修国史铅山费宏撰

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掌鸿胪寺事郡人贾斌书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郡人毛伦篆

蓟州处士燕公,年八十有一,以弘治丙辰仲冬十有三日病卒于家,公之子监察御史忠时出使应天等郡,阅月始闻讣,明年丁巳既报使,将归卒丧,卜以其夏五月初一日,葬公于州城东隅之原,乃介其同寅陈君廷献即宏问埋铭,泣且告曰:先处士举忠也,莫然不以艰子故弃弗教。忠甫任衣冠,即遣入州学,俾就贤师良友,资初筮丽泽之益。由是忠寻领乡荐,遂中甲辰进士。及忠出推常州、宁国二郡,先处士实偕行就禄,朝夕必谕忠忠孝,惴惴焉惟误狱府辜是惧,由是忠得脱官谤,列剡疏,入为御史。为御史且三年,忠每自幸吾父犹无恙也。如天之福,庶几蒙被封典,以报罔极之恩乎。今则已矣。无所逃罪矣。语毕抆泪,遂授以乡进士李伦所状公名字、里邑、世系、行实,卒以铭请。按状:公讳祥,字景善。其先世为扬之泰兴人,自其曾大父辛五府君洪武中来戍渔阳,于是为蓟州人。父讳得,母易氏。有兄一人,讳祯。初娶赵氏,继室以李氏,又以高氏。高氏生子男一,即御史。女二,归镇朔卫百户毛仪、里人张绅。孙男一,曰鼎。女一,曰膺禄。高孺人亦先公十年卒。公行自教子外,尚多可称,浮湛阛阓中,心慕儒素,言动雅驯,见者不敢以介胄之士遇之。为人孝友仁厚,而高孺人亦善相于内,故益有郷曲之誉。盖公早孤,不逮养,养母甚笃,母尝病,衣不解带者数旬,汤药不尝不进。既平,犹屡岁绝荤膻,祈冥报,以引母筭。是可谓孝也己。兄祯既丧,事其孀嫂甚谨,遗孤男七、女三,抚之若己子然。居久之,孀者服用毕赡,意其夫尚存;孤者室家咸遂,不知其父之已死也。是可谓友也已。囊金囷粟仅足生事,然周急之举,惟恐在后。里有妇尝出市市米,偶亡其估,惧得罪于尊章,行泣欲死,见而恻之,与粟俾持归。是可谓仁厚也已。呜呼!公虽隐廛市,终韦布,然储庆委祉,有御史为之子,御史又克奉遗教,周旋以行褒恤之典,且将迭贲泉壤,复何恨焉?遂为之铭。铭曰:

谁谓木茂,不因其根。壅之溉之,繁阴云屯。惟此燕公,市廛□沦。德则多有,孝友且仁。庆发厥子,国宝家珍。勿□封典,不逮其存。贤哉端公,官且日尊。会有迭宠,」贲于其坟。铭诗可征,刻此坚珉。

东吴杨旺镌。

2.明故通议大夫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燕公(忠)墓志铭

[盖文]大明故通议大夫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燕公之墓

[志文]明故通议大夫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燕公墓志铭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石淙杨一清撰

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长洲陆完书

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食俸一品侍经筵官藁城石玠篆

予读《宋史》,见所载名臣,如:包希仁之峭介,关节不及其门。赵阅道之廉直,为御史纠弹无所避,入蜀以琴鹤自随。叹曰:为人臣者当如是。其在我国朝,若太康顾公之总内台,正色直道,后鲜克俪之。近时仕者,守不胜才,通常掩正软美循默之俗,相习而不知戒。呜呼!此燕公之所以贤于人,而其死为可惜也。夫公名忠,良臣其字,别号西溪,起成化甲辰进士。丙午,授常州府推官。归守内艰,服除,改宁国府。两郡故多豪右,莫敢窥其庭户。凡所谳狱,多平反。民某贾于江淮间,其仆偶有过,被笞,怨家嗾之曰:汝为彼服劳,尚汝笞,不汝庇,汝复何恃?盍为汝图之。遂与仆杀其主于采石,因盗其货。愬于官,罪人久不得。公廉得其情,捕而鞫之,遂伏辜。郡大旱,承檄发官廪赈恤,多所全活。弘治甲寅,被征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归守外艰,戊午服除,改浙江道。以灾异陈亲贤、纳谏、重名器、节财用、严赏赉诸事,言甚剀切。孝庙嘉纳之。庚申,出按陕西,力举宪度,风声凛凛。虽方岳重臣,未尝假以辞色。周歴郡县,不惮险远,赃吏望风,多解印绶去。诸司有过,辄惕然曰:恐巡按知之。民有不得其平者,则曰:吾将诉诸御史。执政者有所亲厚,被摧折,乃病其苛察。壬戌,迁陕西按察副使,整饬环庆兵备,至则留心戎务,日训练防御,不少懈,虏入罔害。是时,予受命修举马政,始建议以藩臬之贤者,补卿寺官。正德丙寅,吏部推荐为陕西苑马寺卿,至又留心牧政,马用蕃息。戊辰,擢陕西按察使,发奸擿伏如巡按时。禁和买之弊,裁省里甲支费三之一,民有冰玉之謡。庚午,进左布政使,以简静为治。往时公」罚聚敛,以给用使,因自封殖,至是一切禁止。瑾贼方柄国,附者澜倒,陕固乡土,所尤属意,公独无馈遗干谒,瑾虽衔之,卒莫能害也。宁夏变作,经画军饷,食足而民不劳。予起废西征,相见慰之曰:别君数年,此何等时也?风操尚尔邪!比还朝,遂特疏荐之。辛未,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军政一新。是年冬,改大理寺卿,执三尺惟谨,不肯少有推移。贵近有所请托,必正色拒之。知州田昆为人所讼,上怒其不敬,将寘重典。公屡疏雪其诬,竟得释。有胡某者,烝父妾,因毒杀父,行厚赂,析脱免,所司缓其狱。公曰:罪孰大于此?牒至,辄驳之,屡牒屡驳,会奉使江西而止。江西藩臬官交恶,相奏讦,致兴大狱,久不决。公受勑往,狱成,人无异言。属歳饥民重困,再受勑赈济,验丁口给粟,民赖以不死。甲戌,满三载,奏绩,得推恩赐诰命,仍荫其子鼎为太学生。初吏部拟荐公为吏侍及兵侍,皆不报。或讽使少贬以求进,公曰:大臣进退当以正,求而得之,人将谓何?竟不及再命而卒。性狷介峭直,居常寡言笑,不轻交际,人望而畏之,有包、赵之风焉。自奉俭约,在仕途三十年,禄入仅供朝夕,田园邸舍无所增置,卒之日,囊无余蓄。讣闻,上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事。吏部奏公刚正,得大臣体,法应赠典。报可,赠刑部尚书。盖异恩也。生天顺己卯八月五日,其卒以正德乙亥正月七日,寿五十有七。其先扬之泰兴人,国初,高祖五公徙居蓟州。曾祖胜,隐弗仕。祖得、父祥,俱以公贵,赠通议大夫、大理寺卿。祖母易氏、母高氏,赠淑人。配崔氏,封淑人。子一,即鼎,敏而文,将以科目自试。女一,适河南都指挥张承恩。女孙二。鼎奉柩东还,卜以是年八月初六日,葬于正岭之阳。乃持翰林编修赵尔锡所著行状,乞铭于予。公在陕西,与予周旋也久,知其事为详,故凡状之未备者,亦为摭而志之。铭曰:

一笑不轻,比黄河清。中丞上殿,人呼铁面。维古遗直,今亦有是。我法我持,惟讫于势。人或苛我,我信不疑。其不自我,我遑恤之。天子知公,公可不死。生为八座,其荣有涘。俯仰平生,知己谓余。莫引之升,造命奚为。虽不永年,而永厥誉。后有论世,视我铭志。

3.明故征仕郎詹事府主薄燕公(鼎)墓志铭

[盖文]大明故征仕郎詹事府主薄燕公墓志铭

[志文]明故征仕郎詹事府主薄燕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知黎平府事郡人朱昭撰文

赐进士第伊藩左长史进阶正三品授嘉议大夫致仕盘溪李庄篆盖

赐进士第从仕郎中书科中书郡人步允迁书丹

士有方英妙时志大学博,视功名可唾手而取,及出而较艺场屋,则屡较屡抑,至白首而不获一遇者,在他人尚为之不堪,深惜而痛怜,而况于为士者,其郁郁愤懑之气,又当如何?若吾郡禹成,实其一也。然禹成殆尤有甚焉者。盖其自幼以孝闻,方厥考卒,时已痛恨其孝之不终,幸而老母尚在,朝夕事之,悉心委力,凡子道当然者,罔不曲尽。又常计百年之后,襄其大事,必周必悉,略无遗憾而后已,此其志也。岂谓此志未伸,已先沦没,置老母于悲哀之地,无所依倚,九泉之下,将目有不能瞑者,则所谓禹成尤有甚焉者,盖在此。禹成讳鼎,姓燕氏,别号傅庵,禹成其字也。尝于舍后筑一室,藏古今书史图画,榜其额曰万卷堂,又因号万卷堂主人。其先扬之太兴人,自国初占籍于蓟州卫,遂家于蓟。父讳忠,字良臣,号西溪,登成化甲辰进士,自推官历升至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阶通议大夫。母崔氏,封淑人。禹成生而颖敏,于书过目辄成诵。父母器之,方年十四五,即命治《尚书》,肄举子业。又恐其见闻不大,胸襟不广,复命其卒业于翰林院赵编修先生门下,凡遇师讲析义理,说犹未竟,而即能会其大指。其为文援笔立就,不独工场屋之体,且得古作者家数,每以儒士应试,提学使者往往奇其文,置优等,于是文名日起,一时名士多乐与之游。正德甲戌,西溪翁以大理卿奏绩,蒙恩推赠其祖父及祖妣,而禹成亦得荫为太学生,然实非其志也。乙亥,西溪翁以疾卒,禹成哀毁,几弗支,既而奉柩归葬,比居忧三年,俱遵礼制,无少违。服除,屡以太学试秋闱,輙不中,是岂业之不精,实为造物者制耳。嘉靖乙未,恐虚乎恩典,方谒选铨曹,得授詹事府主薄。主薄职清事简,亦其性所宜者,但素志殊不止此,因郁郁积而成疾。丙申十一月,以养疾得告,至丁酉二月十一日,遂卒。呜呼惜哉!其为人器宇沉重,动止言笑皆不苟,于人寡合。其取友必端而后与,苟非其人,虽贵戚,亦必远之。其父贵显,可谓极矣,未始因而有骄泰气。性嗜书,于凡天文、地理、医卜、战陈等籍,无所不通,以至黄老之术,亦皆参究,而得其窍妙。有方士钟其姓者,尝令观黄白术,已而谓曰:仆阅人多矣,未有若子之精慎沉敏者,愿以此授。禹成不可,钟益奇之。雅不喜妓乐,遇有佳山水处,必往游观,此皆其大概如此。当其卒时方越月,而淑人亦以疾卒。是時囊橐匮乏,百凡丧葬所需,悉籍妹婿都指挥今守备蓟州张君之力以完。于此,则西溪翁居官清白之操,又可见矣。配许氏,先卒;継李氏,俱京师大族。子男一,曰体仁。女二:长适指挥杨舟,次适千户白天爵。女许氏出,男侧室陈氏出。禹成卒时,男方四岁,资禀奇异,他日克绍遗芳,有可望者。禹成生于成化丁未十月初五日,得年五十有一。以卒之又明年三月十六日,葬渔山之阳西溪翁墓之侧。前期,其表弟崔君宗儒携其幼孤,持贡士梁庆夫所述状来乞铭,辞不获,遂按而书之。铭曰:

吁嗟禹成,畜冲霄之壮志兮,竟末由伸。负出众之鸿才兮,卒无所售。或人事之未尽兮,当责之躬。果造物之不齐兮,将于谁咎?吁嗟禹成,不遇于人,不获于天。母兮既不得终君之养,命兮又不能永君之年。岂天之漠然无所知乎?实君之所禀不可移乎?意者君有幼孤,风仪夐异;縄祖武而成父志,端有可觊。吁嗟禹成,天其以是而补君之不足乎?君可以是而瞑九泉之目也夫。

作者简介:刘斌(1974-),男,汉族,天津市蓟州区,助理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资料文献。

猜你喜欢

墓志政绩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高质量考核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材料政绩”是另一种造假
图说书法(七十九)
“政绩”何以成“政债”?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