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2020-04-16杨琼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摘要】在我国云南省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拉祜族民族。拉祜族人民擅长舞蹈与歌唱,他们的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且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然而,如今大量外来文化正在入侵着各个领域,对于拉祜族传统音乐而言,其民族风格正在慢慢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历史责任、时代重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希望能够有更多有才能、有远见的人们,共同来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促使它能够在新时期、新背景之下,仍然可以绽放出其独特魅力。本文主要分析拉祜族民歌种类及舞蹈特点,并提出传承与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音乐舞蹈文化;拉祜族;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J722.2 【文献标识码】A

一提起澜沧,人们可能觉得这个地方应当是遥远且神秘的。然而,当提起《芦笙恋歌》这部电影时,人们就会感觉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觉得这个地方十分美好。澜沧这个地方山川秀美,拉祜人们赋予创造且勤劳质朴,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这个地方进行生息繁衍。在民族语言中,“拉祜”属于一个词汇,其中“拉”字代表虎,而“祜”字的意思是将肉烤香。故而,在历史上交拉祜族称作“猎虎民族”。对于拉祜族人民而言,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由于和傣族、汉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拉祜人们大多数都能使用傣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在拉祜人们生活当中,音乐与舞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擅长歌唱与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且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一、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概况

(一)民歌种类

在拉祜族民歌当中,大多数民歌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生活在民歌中体现出来[1]。拉祜族的民歌类型比较多,其中包括习俗歌、催眠歌、儿歌、想念歌、山歌、谷歌等类型,而且歌曲中内容大多都涉及爱情、亲情、民族风俗习惯等,其中习俗歌与情歌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情歌当中,《追蜂子》《搭桥歌》《问路歌》及《换花调》这四首歌曲最具有民族特点,在《换花调》这首民歌中,将鲜花比作爱情,利用护花、换花、赞花词汇来象征人们对于爱情的忠贞;而在习俗歌中含有许多《祭祀歌》,其中《叫魂歌》是祭祀歌中最具备特点的一首歌曲。在《叫魂歌》中,常常按照时序将一年当中的生产过程诉说出来,从而召唤出魂魄进行播种与收获;有的是对拉祜祖先的迁徙历史、起源进行叙述,将祖先魂魄召回人间,歌曲中的词语大多都是比喻,较为生动且形象[2]。

(二)舞蹈特点

拉祜族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舞蹈历史十分悠久且源远流长。拉祜族舞蹈的产生及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跳歌、摆舞舞、芦笙舞等舞蹈广为流传,体现出拉祜族人们的生活。拉祜族舞蹈将一艺术、娱乐、礼仪和宗教集为一体,从而使每个舞蹈形式所具备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与彝族一样,拉祜族也崇拜葫芦。在拉祜族的传说当中,拉祜族祖先娜迪与扎弟都是从葫芦中生出来的,故而拉祜人们将葫芦作为祖先母体的象征[3]。在拉祜族祭祀或者是节日聚会的时候都会跳芦笙舞,该舞蹈动作除了是祭祀活動才出现的特殊动作之外,大多数舞蹈动作都是模拟动物的生活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芦笙舞基本形式是女人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圆圈,而男的则在旁边吹笙。在拉祜族舞蹈中,由于芦笙舞的特点较为突出,每逢火把节等重大节日时,身穿节日盛传的男女都会在篝火旁边尽情欢歌,跳起芦笙舞。芦笙舞不仅能够提高民族认同感,还能够提高民族信心与力量,故而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

二、传承与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有效策略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提出:“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达、表达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由此可知,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应当被人们重点保护,还应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一)加大对民间艺人的保护

目前,尚有少数民间艺人能够掌握拉祜族民歌及演奏乐器,然而这部分民间艺人他们的年龄已经趋向于老年化,故而应当对其加大保护力度,组织专人进行学习,并将表演内容制作成视频进行保存,还应对拉祜族民歌及乐器进行深入研究[4]。

除此之外,在澜沧地区的所有民族舞蹈者都应当重视拉祜族舞蹈,可利用自身舞蹈技能与民间艺人们多加交流,大量搜集有关本地的民间舞蹈资料,并对古老的民间艺术进行学习。而民间舞蹈的理论专家及学者则应当深入到澜沧地区,站在舞蹈理论角度上,深入分析及研究拉祜族舞蹈,并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加深人们对于拉祜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促使相关文化部门认识到拉祜族舞蹈所蕴含的价值,重视对拉祜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二)有效调控生存环境

目前,由于受到现代文明对其的冲击,尤其是在经过旅游文化带动之后,拉祜族传统文化的生存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拉祜族人们利用音乐舞蹈来自娱自乐,而如今音乐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5]。要想在不影响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为人们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应当将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将集体与个体相结合,从而实施人工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经济扶持的方式

虽然说在一些节日聚会上,拉祜族人民会将自己民族的音乐舞蹈展现出来,但是他们在当地庆典仪式及开幕仪式上更为活跃,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到相应的经济报酬。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当地政府的文化部门应当为民族表演提供一些场合与时间,扩大表演影响力,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给予民间艺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促使拉祜族的音乐舞蹈能够得到良好、持续性的发展。

2.加大文化宣传力度

我国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当加大对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适当在电视、报纸上宣传拉祜族民族乐器、舞蹈,对民间艺人进行专访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拉祜族音乐舞蹈能够在民间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3.对年轻后备力量加大培养力度

要想让拉祜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就应当加大对年轻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故而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引起重视。对于每个民族而言,民族文化既是一种传承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自身就具备丰富舞蹈文化的年轻人则更应当加入到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的队伍中,为民族文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历史责任、时代重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而要想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就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主动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过程中,使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绽放出其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杨云燕.拉祜族传统谚语中的廉洁文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1(3):129-137.

[2]李超.云南拉祜族传统武术的源流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3):69-72.

[3]高林华.作为旅游展演的拉祜族音乐传播现状分析——以澜沧县老达保村“雅厄艺术团”为例[J].民族音乐,2019(2):35-36.

[4]黄振娟.澜沧老达保拉祜族芦笙舞传承考察记[J].民族音乐,2019(2):37-39.

[5]邓欢琴.歌声咏传民族意 曲韵承载文化情——以拉祜族民歌为例[J].民族音乐,2018(5):42-44.

[6]王艺潼.拉祜族的民族文化传媒化——以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4):26.

作者简介:杨琼(1981-),女,拉祜族,云南普洱,研究生,讲师,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