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2020-04-16郑艳王忠祥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承德挖掘

郑艳 王忠祥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力保护和挖掘承德历史文化遗产和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发挥承德区位、资源、旅游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本文着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阐述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和挖掘。

【关键词】承德;历史文化;保护;挖掘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803060208)。

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承德的发展将成为京津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更加重要。因此,笔者就京津冀视角下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做如下论述:

一、承德及周围寺庙避暑山庄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清代“康乾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制定并实施4个《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中央人民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保护承德避暑山庄传统历史文化。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下发了《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文物的通知》;196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避暑山庄及普宁寺、普乐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级保护单位。1976年开始至2015年,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投入1亿元整修专款;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又被联合国教科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第四个《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得到批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建设期为五年;中央财政投入的6亿元资金中,5.2亿将用于文物本体保护,8000万元用于水环境整治。经过保护、修复后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展现出崭新的风貌和美好愿景。

(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精准承德历史定位和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示保护承德避暑山庄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1964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陈毅、聂荣臻三位元帅指出:“外八庙的碑文、文物都是清代民族关系史的宝贵资料,也是抵御外来侵略,加强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要很好地加以保护和研究”;陈毅副总理在参加避暑山庄后向陪同人员说:“一定要加强对康熙大帝的研究;要研究好清代的‘康乾盛世密切相关的承德离宫的兴衰”;1991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参观避暑山庄博物馆时指出:“要研究好康熙,深入研究他的治政经验;对于雍正也要研究,研究他在‘康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乾隆皇帝的不少治政方法值得称赞”;“康熙定的天下,到咸丰时给丧送掉了,历史的教训也要总结。要把研究的东西,真实的历史讲给游客,告诉世人”;同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李铁映指出:“对于咸丰签署条约割让国土这一历史事件,要好好加以研究,详细介绍。要把列强侵略我们的历史告诉来承德游客和广大人民。” 1993年7月,李瑞环来承德考察时说:“承德的文物很有价值。要在全世界、在全国保护承德的位置。”

(三)保证文化遗产区的实体安全

承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遵循着《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和各项规章制度。2003年7月,制定并实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2007年9月,河北省文物局批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规划》;2012年,国家文物局、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总体保护规划》;其次,强化遗产日常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人工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监测管理体系,对各种影响遗产安全的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景观实行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第三,建立遗产保护投入机制。如2012年批准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国家根据遗产的性质和古建筑自身保养、修缮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周期性对遗产地进行集中投入,确保遗产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是必要的。

二、承德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保护

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价值,做优“文化牌”,做好文化传承,是打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

(一)承德非遗项目的挖掘与保护

1.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承德市已经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大类,共有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59项和市级非遗项目16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9人。

2.编纂《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该图典收录全市7个县2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三十四项,介绍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濒危状况,此书的出版是承德市文化事业的一个跨越,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3.建立满非遗物质教学传承中心

2018年5月,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满非遗教学传承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让新世纪的青少年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了深入研究满族文化,自2016年开始,人文社科类新生开设满文入门课及《满语语法》《满文书法》《满文古籍整理》等相关选修课程;参与、组织、整理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满汉合璧古籍十种,在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满汉古籍一种。

(二)挖掘和整理达什达瓦的历史文化,弘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承德文化主旋律

1.保护与修缮安远庙

2010年,保护修缮安远庙。安远庙的修缮工程按照原工艺和原做法,对现存古建筑、建筑基址、院落围墙及甬路进行全面维修。通过维修,恢复景观真实性和完整性,再现寺庙昔日的辉煌。

2.成立达什达瓦研究会

为了深入挖掘和整理达什达瓦的历史文化,2015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了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研究会。

3.组织祭祖活动和研讨会

2010年11月6日,达什达瓦部族寇氏后裔在安远庙举行了近百年来第一次祭祖典礼。2015年8月2日至3日,卫拉特蒙古研究专家、学者和达什达瓦部族后裔代表约60人齐聚河北承德,参加“承德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族东迁256年研讨会”。

三、保护和挖掘承德地方红色文化

承德文化主旋律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复兴、世界和平”,承德要建立国际旅游城市,更要塑造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城市”。

(一)山庄外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立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保护研究会、研学旅游推介、制造各种文化产品,寓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休闲旅游之中,使之成为国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宣传的重要推荐地,拓展紅色旅游市场。

(二)弘扬抗日战争期间承德抗战及涌现的先进事迹,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王厂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宽城县西南部孟子岭乡王厂沟村,现已列入承德市和河北省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这里的抗战遗址有: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冀东军分区医院、冀东报社、冀东军分区兵工厂、干部培训班遗址和“复仇战役”动员大会、王厂沟伏击战遗址以及伤病员养伤、乌拉草沟“疗养洞”“老许洞”、亮马台“猫山”基地遗址等。

2.水泉沟万人坑遗址

位于承德市市区西北部的水泉沟内,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市政府、军分区命名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千里无人区”与“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细菌战”并列为日军侵华战争中的三大重大事件。水泉沟“万人坑”遗址是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兴隆千里“无人区”抗日斗争展览馆

兴隆县是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上的大门,是千里“无人区”的核心地带,日伪在兴隆制造的惨案达数十起,55400人遇难。至今,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还展出有日军绘制兴隆县“人圈”的地图。

(三)弘扬董存瑞“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精神,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

为纪念舍身炸碉堡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烈士,1954年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承德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是最具借势发展战略潜力的区域,承德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对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郑艳(1968-),女,广东汕头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比较教育学。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承德挖掘
承德露露诉汕头露露商标侵权案开庭 索赔9000万元
阅读承德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