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两欠银”话是非

2020-04-15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纳百川谓之国库

黎 青/ 图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段故事情节让人印象深刻。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奉旨追讨国库欠银,涉案人员极广,在京官员几乎无一幸免。其中一人是老状元陈文盛,他因只欠库银一两而气焰嚣张、拒不奉诏,只是让人送来所欠一两白银,以此羞辱奉命追讨的田文镜。其所恃者,无非是自己只欠国库一两白银,举手便可还清,而当时京官几乎人人向国库举债,自己不借会显得“另类”“不入流”,只借一两既合乎了“时宜”,又不怕追讨时还不上,一石二鸟,可谓妙哉。

陈文盛之举,粗看起来似乎并无大害,因为举债上千两、万两、几十万两的大有人在,他自己也颇为得意,然而,细究之下便可发现,“一两欠银”实则是模糊是非界限,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罢了。正如田文镜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借一两银子的人,其用心比那借百两、千两、万两的人还要可鄙!”

如同黑与白、正与邪、公与私、曲与直,是与非的辨别其实并不难。大是者,是对,是忠,是光明,是君子,是海纳百川,是善风良俗,是天地间悠悠然的那么一股浩然正气;大非者,是错,是奸,是黑暗,是小人,是壅塞不通,是弊风陋俗,是暗地里戚戚然的那么一丝歪风邪气。是与非,绝非多与少、大与小般量的多寡,而是质的区别。“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古人将“是与非”上升到甚至超越了“生与死”的高度,绝不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它关乎抱有怎样的理想信仰、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是做人、做事、为政、治国最基本的操守和底线。

是与非,是两种立场。立场不同,道路不同;道路不同,结局迥异。昔春秋战国,诸侯割据、连年征伐逾500年,秦本关外小国,周天子牧马之地,然经六世秦王发愤图强、富国强兵,终能气吞六合、一统天下,创不世之伟业。叹南北两宋,沉湎繁华,虽拥甲百万,却不思进取,只求苟安,终其一朝止步燕云十六州,致使外族欺凌,生灵涂炭。

有人说,人生苦短,难得糊涂,大是大非我能分得清,小是小非不用太计较。诚然,明镜沾一尘,无碍正衣冠;良木结一疤,犹可做栋材。人不会不犯错,但恰恰是对待小事小节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是非观。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小蚁穴会造成决堤之灾,少钉一个马蹄钉结果丢失了一个国家,因为一张卡、一顿饭,多少干部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腐败深渊。对待是与非,不能有暧昧模糊的侥幸心理,必须坚守立场、寸步不让、慎始慎终。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患”,古人的教诲言犹在耳。当今世界,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问题交织互联,是非问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是非抉择中写下“求是”答卷。

猜你喜欢

海纳百川谓之国库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银子去哪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国库电子化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