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2020-04-14徐丽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设计原理小学科学课

徐丽卉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是指小学生对生活与实验细致的观察,以此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在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从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小学科学学科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强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实验中多融入生活化、趣味性的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以此来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观察实验,设计原理,理论依据及方法

在小学教育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趣味性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观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轻松、更愉悦、更有趣的个性化教学环境,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喜爱。但,小学科学学科仍然具有很强的科学理论性与严谨性,特别是在观察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上,要严格遵守科学实验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玩”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本文从重要性、趣味性、认知性、因果性展开论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只有所启迪。

一、正确认知观察实验的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认识到观察实验并不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是让学生具有认真、探索、严谨等科学精神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例如:《有趣的磁铁》一课,在学生了解到铁质的材料是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结论后,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曲别针,和标有“N”“S”两极的长方体磁铁,并用磁铁吸附曲别针,并让学生观察,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在“N”极和“S”极吸附的曲别针都很多,但在中间吸附的曲别针就比较少,并有了磁铁两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猜想。由此可见,观察实验,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直观性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认真思考,提出质疑,从而进行结论的猜想,最终达到小学实验课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

二、巧用趣味性的生活化实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教育,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去设计观察实验,让观察实验更具生活元元素,从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美妙的音乐、有嘈杂的汽笛、建筑工地机器施工的声音更是震耳欲聋,学生已经掌握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但它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发现?学生A:“在说话时,越用力喊,声音就越大。”学生B:“在拍桌子时,越用力拍,手就越疼,声音也越大。”这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空玻璃杯,再用保鲜膜封住玻璃杯的杯口,在保鲜膜上面均匀地涂上薄薄的一层细盐,水平放置玻璃杯,学生对着玻璃杯口由小到大地发出声音,这时学生会发现玻璃杯口保鲜膜上的食用盐在学生发出声音时会跳动,并且跳动的幅度会随着声音的增加而增大。这样的实验设计,实验器材是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跳动的盐”,这个实现现象也极为有趣,无论是在实验操作是还现象观察都极大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更形象的思维逻辑能力,科学认知也不成熟。观察实验,学生用眼睛直观地观察现象,让知识直接作用到学生的视觉感受上,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知觉特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时,要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要用观察实验来佐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自行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让科学现象更深刻,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四、现象与结论的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过程,就是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现象与结论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小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结论,即寻求因果关系的观察与实验设计,小学生还可以根据结论的猜想而设计实验,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即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与实验设计。教师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在现象与结论的探索过程中,会运用一些科学的探索方法,以此来让学生更仔细地进行观察,总结小学科学知识。

例如:求同法,即在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存在相同的现象因素,即可以表示这个实验现象与这个相同的现象因素存在“因果”,关系。如,《燃烧与灭火》,教师在烧杯中点燃一根蜡烛,分别采用浇水、剪掉蜡芯、给烧杯盖上盖子、在烧杯内填上沙子等,学生会发现这四种观察实验,都存在蜡烛熄灭的现象。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进而思考这些现象中蜡烛熄灭的共同原因,以此来探知规律,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再如:放大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观察实验的对象放大,以便于学生观察。如,《肉眼看不见的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借助显微镜,让学生对细菌进行观察,就是放大法,就是放大生活中的细菌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知识了解,还让学生平时多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又如,“种子的内部结构”知识点学习时,教师提前把花生、黄豆等种子泡在水中一段时间,让这些种子有一定的发育,一些基本的种子结构,如,胚芽、胚根可以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解剖观察,对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也属于放大观察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观察时,其理论依据的本质是教师在正确认知观察实验正确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针对现象去总结科学知识,并对结论敢于质疑,在用科学实验的方式去验证结论,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小学科学。同时,教师在充分了解并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的同时,根据认知发展规律,辅以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实验观察,激發广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更加地具有了趣味性,激起了广大小学生的自主求知和探索欲望,从而让小学科学教学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穆雯,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方法的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76-77+80

[2]  韩晓玲.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79):8

[3]  彭新成.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9):22

猜你喜欢

设计原理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的几点思考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
数字艺术设计原理的表现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探析MOOC时代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与设计原理
DF100A型100kW短波发射机马达电源板的故障分析及改进
浅谈和利时DCS系统温度速率保护限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