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三教”改革实践探析

2020-04-14孙林卞钦

职业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改革

孙林 卞钦

摘要:为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 “教材” “教法”(简称“三教”)改革,可见中职教育“三教”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对于教师改革需要完善机制,让教师更专业化,通过落实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对于教材改革重在课程建设,加强校企融通,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技术跟随度;对于教法改革注重创新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教”改革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4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同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国家和地方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对职业教育频繁释放政策红利,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方向、质量和规模等问题。其中方案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提出多种措施,尤其“三教”改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项。教师、教材和教法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面对多元的市场发展需求,技能人才从单一型、粗狂型向综合型、复合型转变,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顺势而动,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效地融合起来,培养跨学科的高技术、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可是目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缺乏实质性技能人才教学体系保障,人才的供与需找不到衔接点,特别在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方面,职业教育需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如何保证职业教育生命的持续性、创新性,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迫切需要从“三教”方面尝试一些突破。

一、教师“专业化”,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都将师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几乎每个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都包含师资建設。可见师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被摆在了很高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师资力量一直达不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根据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从大学走向职业教育,二是从行业企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前期制度的原因,这类教师的占比非常少。在方案中已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职业学校可自主聘任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但在经验总结、归纳、传授技艺等方面缺乏教学的转化力,往往出现自己知道、学生听不懂的教学情况。因此,推动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成为方案中重点提出的一项内容。

(一)大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支撑。借助大赛的平台,许多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接触了先进技术和行业发展成果。2015年宜兴高等职业学校实行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0多名专业教师按专业分类进行技能培训,以大市级技能竞赛成绩作为考核评价标准,两年内所有专业教师都顺利通过考核,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这几年招聘了部分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主要进行技能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措施宜兴高等职业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成绩突飞猛进,近三年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和技能抽测中,该校的技能成绩均位于全省前列。

(二)校企合作助推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改革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围绕地方产业的需求,教师的专业化培训需更有针对性。学校应加大与地方产业的呼应,派遣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深造,聘请企业名师来校授课指导。比如宜兴高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与盛世桃园酒店合作成立宜帮菜研发基地,定期开展双向交流;汽修专业与宜兴利宾行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技工人才培养和汽修教师培训;计算机专业与宜兴利永紫砂文化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扩展网络市场;工程测量与测绘企业合作等。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下沉到企业中,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专业认知,实现自我增值。这些下沉企业的专业教师普遍感受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市场发展方向存在严重脱节和断档,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学校在认同教师感受的同时,鼓励教师分析差距、抓落实,结合教研组的智慧,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大到一台设备的操作流程,小到一件工具的摆放位置。通过鼓励教师尝试新型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专业发展更有活力。同时改革过程中一大批附属产物也应运而生,研发专利、各级各类教学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正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助推了专业教师认清自身、认识专业、认知市场,围绕不足针对性地改革实践教学,以期达到培养合适技能人才的目的。

二、教材“立体化”,深化教材与企业实践活动的融合

方案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教材既是一种继承,继承了课程内容,又是一种媒介,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由于中职教材受制于课程内容,许多课程内容独立、设置单一,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传统课程内容与现代技术发展产生了隔阂,比如机电专业的PLC课程,通信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许多教材都只是围绕类型原理的讲解,理论偏多,很容易形成枯燥的课堂教学,即使实践操作也仅仅是简单的程序调试或按步骤的实践操作,现象单一,成果单调,学生根本不知道“干了什么”“学了什么”。经过调研,目前企业并不单独使用某一类设备或仪器,都是模块化、系统化、功能化的操作。因此,教材内容改革需要加入新的元素,从学生发展规律和技术应用发展方面来建构内容。这样处理的教材更贴合学生和企业需求,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更易得到各方的接受与认可。同时,教材改革可以为教师提供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框架,促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

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专业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通过深入实践,教师大胆处理和改造现有教材内容结构,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性地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评价,最终形成适合的教学内容。宜兴高等职业学校组织教学团队尝试对通信技术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融合改造,比如电工技术、PLC、触摸屏原理、通信原理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涉及许多共性的知识点,造成重复性授课,且各门课程的教材重理论,实践操作也仅限于本教材知识点,显得单一而空洞。我们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本地区10所工业型企业走访调研发现,在智能控制领域,所有企业的工业控制都属于远程控制或人机交互控制。围绕调研结果,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综合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参照企业级项目,逐层分解,以任务的形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在任务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这样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更直观地认识专业,有利于为自己树立发展方向。

未来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成为终身教育。因此教材的建设还需配套信息化资源建设,为学生继续教育提供有效帮助。开发团队致力于建立“课程知乎”资源库的建设,将平时出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归纳的方法进行梳理,形成数字资源,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在对课程标准的领会和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以创造性的思维精化教材,生成多样的、融通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这对职业学校教师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福音和动能。

三、教法“实践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法是职业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教材改革成果的展示手段,它的有效性成为推动“三教”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效果看作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目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在学校教室进行的课堂教学;二是在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室)完成的实践教学;三是在实习企业或工厂车间进行的实践活动。虽然目前教学形式多样,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可见这种情形下教学质量很难再有保证,学生的发展前景变得暗淡,这也是进行“三教”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无效的教学形式,用有效的学习来引领学生成长?我们提出翻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能力提升为课堂主线和主要抓手。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电子专业学生能自主进行产品调试或尝试解决调试障,机电专业学生能自主探索解决电气控制问题,只有基于学生能力成长的教学才算有效教学。当然学生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这给教师带来了难度。课堂的有效性不能以一把尺来衡量,而是根据学生自身成长,能力提升来区别对待,通过有效的教法让学生爱学,想学,会学,好学,使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让教与学衔接更加紧密。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总结,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正确

教学内容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符合实际,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并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结合学生认知程度,围绕教学目标,以任务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将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合,开展综合项目(一般选取与生产实际有一定关联度的项目)专业实践,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子任務,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展开理论教学和指导,整个教学围绕任务需求展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探索,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虽然这样的综合项目实践一个学期只能完成2-3个,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动性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兴趣持久力都有大幅提升。

(二)教学准备充分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活动,虽然专业课授课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但学生的学情分析、项目的背景选择、知识点的整理罗列、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都需要准备到位,前期准备工作量比传统课堂教学要大很多,甚至不亚于一节市级公开课。

面对受众的不断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再适用。00后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原先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这促使教师不断跟进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变化,以学生能力为中心,充分的教学准备为保障,上好一堂与时俱进的课。

(三)清晰的过程实施

充足的教学准备是为清晰的教学过程服务,为的是使学生能理解正确、掌握牢固、应用顺利、迁移广泛。完善的教学过程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使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清晰的教学过程让学习流程化、方法化,比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展开任务分解,提供学习资料,多样的任务成果呈现形式,这些都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周密的组织活动

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秩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一项考验。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准备教学内容、方法和活动方案,如果不善于组织或忽视教学过程,那这堂课想取得好的效果将变得异常困难,对教师的整个教学工作也是否定式的打击。此外,教学活动也被认为是一个动态性和尝试性的过程,再严密周全的教学计划都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动态、复杂的教学过程,随时要有教学预案做准备,以应对一切意外情况的出现。这需要教师平时多进行观察、积累、总结,制定周密、细致、面向对象的教学方案,保证课堂利用率,千万不要因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疏忽让“三教”改革戛然而止。

如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根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全面落实国家层面关于“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除了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质量为改革方向,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47-55

[2]  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35-40.

[3]  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55-164.

[4]  邢晖.创新铸造新时代职教“双师型工匠之师”——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体会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54-58.

[5]  曾丽婷,王英杰.由课堂教学评价看专业教师职业性培养——以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7-11.

[6]  白桂银,刘解放,刘艳平.职业技能大赛促推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4):23-27.

[7]  郑群.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流体力学类课程教材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9(02):29-32.

[8]  庄西真.职业学校的学与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7-43.

[9]  庄西真.中等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举隅[J].职教论坛,2008(08):32-3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改革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