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斜疝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14江顺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江顺隆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普通外科 3611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引发,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1]。腹股沟斜疝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当出现堵塞或内容物坏死时,极易发展为嵌顿疝或滑动疝,不仅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还会引发其他相关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本文将收治的77例斜疝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斜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60±2.16)岁;左侧疝气20例、右侧疝气1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8.26±2.13)岁;左侧疝气17例、右侧疝气2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3]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患儿年龄<15岁;(2)临床资料齐全,能接受后期随访,研究中途无退出者;(3)手术耐受性好,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患儿资料不齐全,无法接受后期随访调查者;(2)有脏器功能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病的类似疾病者;(3)伴凝血、免疫功能障碍者;(4)伴血液性、传染性或恶性肿瘤疾病者;(5)精神、智力或神经功能发育障碍,无法配合相关工作开展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治疗,患儿入室后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分开双腿抬高臀部,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接线中点和腹股沟韧带之间做一平行切口,长度在3cm左右,切开皮肤后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将疝囊暴露在视野中,打开疝囊后分离疝囊,至颈部后行高位结扎,常规止血,无出血或渗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实验组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二孔法具体操作:入室后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位,消毒铺巾结束后确定手术位置,在脐皱襞上方做一0.4cm的小切口,指导助手适当提起腹壁,气腹针穿刺后建立人工CO2气腹。气腹压力根据患儿年龄适当调整,年龄越小的患儿气腹压力越小,在保证手术能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尽量将气腹压力调小,经探查孔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状况,检查是否有其他未知病灶;排除其他异常后根据预先制定的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操作人员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1.5mm的切口,深度到达筋膜后停止。用带有0#丝线双线的小儿疝气针刺入达内环口12点位,逐渐向内分离推进,期间注意避免损伤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破膜穿刺点为内环口6点处,向内牵拉0#丝线约2cm。自原切口部位置入钩针,将内环口外半周腹膜缝合后勾出7号丝线,待疝囊内积液、气体等物质排除后,荷包缝合,检查内外环口伤口缝合情况,满意后取出手术器械,缝合切口,常规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2)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3)出院1周使用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儿疼痛程度,评分越低疼痛越轻,术后3个月调查两组疾病复发率并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围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χ2=6.067,P=0.014<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VA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VAS评分为(1.20±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53±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62,P=0.000<0.05);实验组术后零复发,对照组术后复发1例(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5,P=0.103>0.05)。

3 讨论

小儿斜疝近年来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患儿主要以腹股沟区出现还纳性包块为主要表现,随病情进展还可引发疝内容物嵌顿和坏死,轻则伴有疼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重则可引起发热或感染,威胁患儿生命安全[4]。目前临床斜疝患儿多行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应激反应重,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儿预后质量。如何提高斜疝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5]。

本文选取收治的79例斜疝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目的即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得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显示实验组患儿预后质量更佳。本文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疝囊结扎术治疗,特点是直接切开患侧疝囊,逐层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至精索部位,暴露病灶部位后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缺陷也十分明显,如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风险高[6-7]。因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身筋膜韧性较差,行切开手术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患儿发育,增加后期复发风险[8-9]。另外,传统疝囊结扎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找到疝囊和鞘膜,可能有隐性疝残留,手术质量不高。近年来医疗水平快速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腹腔镜手术最具代表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斜疝治疗方法,具备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如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10]。该手术的主要操作基本都在腹腔内完成,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通过腹腔镜探查疝囊位置更加清晰,准确率更高,手术更加彻底,基本所有隐性疝都能被找出并进行相应处理,随着后期患儿的生长发育,腹部肌肉逐渐增多,发生侧疝概率显著降低,对预防术后复发也有积极意义[11]。王洪健等[12]对7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开展研究,分别给予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不管是围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情况还是后期复发情况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认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用于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研究方法虽然有一定差异,但以上学者与本文结果均证实了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查阅既往研究发现,本次实验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纳入患儿样本数量较少、未开展长时间的后期随访,以及开展时间较短等,结果较实际情况有一定局限性,期待后续有更多更加完善的研究证实此

观点。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手术出血少、微创,术后短时间即可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