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0-04-13邓凡

商情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人才

邓凡

【摘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深入推进该项工作,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文章以成都市的探索为例,分析了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人才  发展  体制  机制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成都市近年来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人才力量已经成为推动成都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接续已有成就,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水平,成都需要进一步坚定择全球英才而用之的决心、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解决和理顺长远性、深层次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构建符合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的国际化人才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创新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于2002年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需要明确党管人才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而不是由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务。党管人才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关系,关键是要转变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单位主体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人才工作的“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简政放权、管办分离和优化服务转变,厘清人才管理权责边界,建立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政府服务清单,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人才治理新模式,积极发挥人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功能,推动人才管理市场化、社会化,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提高人才工作的“弹性”和“活力”。

(2)顺应新规律,突出精准性。当前,成都市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市场体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人才工作也需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反映人才成长规律、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尊重用人单位自主权的人才管理新体制。成都市已经聚集了总量较大的各级各类人才,人才管理也要突出精准性,适应人才总量大、层次类别多的新特征。

(3)促进人才管理的协同性。人才资源是成都市实现各项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需要更多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在各项人才工作中加强协调和配合,建立重点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统筹安排,上下联动、共同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重点特色人才项目,共同营造好的环境,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成就。

二、创新完善人才引进体制机制

招才引智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相应地需要创新完善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在引进人才中既注重物质待遇,更注重环境营造,全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1)突出精准引才。立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人才供需动态分析,逐步建立人才投入、人才产出、人才环境、人才效能等方面的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引育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精准引才,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追踪人才分布及流向,细分人才类别,根据发展需要,分类引进、分类培育。

(2)以成都发展的各种机遇提高引才的效率。促进人才战略与开放战略的互动性,利用成都友城较多的机遇,发挥“海外成都”工作站在招才引智中的作用,建立人才引进项目化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建立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中的合作和配合,形成人才引进的更大合力,对重点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

(3)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灵活性。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研究制定灵活实用的柔性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在不改变和不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智力引进、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项目合作等多种途径,实现人才的柔性引进。构建“以才引才”新模式,对在全市人才引进、培育中作出贡献的各类机构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不断激发多元主体促进我市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创新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

当前,产业竞争的核心从主要是要素之争转变为涵盖公共配套、人才科技、政务服务各领域的生态之争。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也需要以“生态化”的理念加以推进,优化公共配套、政务服务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

(1)构建服务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人才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成都市要聚力创新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激发人才的活力,从当前创新的规律来看,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促进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和合理配置,推动创新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使人才在创新中能够便捷地获得各项支持和服务,形成人才和各创新要素的自组织状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创新的风险较大,要加强对人才创新的金融支持,降低创新风险,成都需要从金融服务业做强做大和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提升两方面着力,同时深化改革,畅通更多资金进入创新的通道,以金融支持人才创新,解决人才创新的后顾之忧。

(2)深入实施“筑巢工程”,优化人才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学校、医院和商业设施,为人才配置一流生活环境,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制度,发挥各类组织服务人才的作用,按需解决人才的各项困难,构建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为人才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整合政策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人才服务集成体系,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性。提升人才资助政策的含金量与精准度,以政策创新催生人才红利。

四、创新完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

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保障,在成都市的人才规模较大以后,人才评价需要考虑种类和层次的区别,提高评价的精准性。

(1)建立适应不同领域、不同用人主体和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评定办法。依据人才工作的不同领域,采用有针对性评价标准,突出以品德、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形成以业绩为导向、以贡献论英雄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2)畅通各领域人才的职称评定通道。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职称评审开设通道,探索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开辟创新创业人才(含海外人才)职称直评通道。

(3)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提高人才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快构建企业、社会组织、人才同行共同参与、多元评价的人才评价新方式,切实提高人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在成熟的行业协会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构建职称评审社会化机制。

五、创新完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

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创新完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坚持以用为本,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1)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人才是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人才工作也应该与创新驱动同频共振,要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岗匹配,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通过市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

(2)改革科研体制,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制度保障。激发人才活力,需要创新科研体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将政府支持的研发所取得的各类成果,赋予研发团队更多的处理权限,逐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激励机制,前置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切割,明确研发团队的所有权比例,提高研发人才的研究和转化积极性。

(3)优化宣传舆论环境,全力营造重才、敬才、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建立杰出人才荣誉制度,定期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各类人才所做的贡献,体现成都市对人才的礼遇和关爱。培育创客文化和创业氛围,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时代风尚,让千千万万的人才慕名而来,在成都求学、创业、扎根,成就梦想、建功立业,形成成都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创新完善人才流动体制机制

从人才的属性来看,人才合理流动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经济具有边界效用递增的规律,只有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提高知识的效用和创新力,从成都创新的现状来看,促进人才的流动更为迫切,成都要发挥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通过人才的流动促进各环节的互动是一条重要途径,党代会提出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让成都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也需要打破体制壁垒,让人才能够顺畅流动到民营企业。促进人才流动,需要构建合理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

(1)打破體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优秀人才之间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完善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新机制,让人才“流的出”,也“回的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鼓励人才积极流动。

(2)促进产学研用各环节人才的相互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提供帮助。支持企业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在市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争取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兼职,以人才的流动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3)加快建立有利于各方面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为人才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

基金项目:成都市委党校2017年度科研项目立项课题。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毛遂自荐
皮革机制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