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高考压轴题的分析与反思①

2020-04-13黄晓琳

数学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鼠压轴套路

黄晓琳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9年高考数学科的阅卷工作,并全程参与对理科第21题评分细则的讨论与制定、阅卷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阅卷过程的三评与仲裁.结合考生的答卷情况,以及同侪之间的讨论,形成以下思考与同行们交流分享.

1 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数学第21题:为了治疗某种疾病,研制了甲、乙两种新药,希望知道哪种新药更有效,为此进行动物试验.试验方案如下:每一轮选取两只白鼠对药效进行对比试验.对于两只白鼠,随机选一只施以甲药,另一只施以乙药.一轮的治疗结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轮试验.当其中一种药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时,就停止试验,并认为治愈只数多的药更有效.为了方便描述问题,约定:对于每轮试验,若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甲药得1分,乙药得-1分;若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乙药得1分,甲药得-1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两种药均得0分.甲、乙两种药的治愈率分别记为α和β,一轮试验中甲药的得分记为X.

(1)求X的分布列;

(2)若甲药、乙药在试验开始时都赋予4分,pi(i=0,1,…,8)表示“甲药的累计得分为i时,最终认为甲药比乙药更有效”的概率,则p0=0,p8=1,pi=api-1+bpi+cpi+1(i=1,2,…,7),其中a=P(X=-1),b=P(X=0),c=P(X=1).假设α=0.5,β=0.8.

(i)证明:{pi+1-pi}(i=0,1,2,…,7)为等比数列;

(ii)求p4,并根据p4的值解释该试验方案的合理性.

高考是选拨性考试,压轴题在高考卷中起着区分考生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今年压轴题的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由于交汇点新、综合性强,以及题序位置的客观因素,试题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

1.1 考点分析

第(1)问计算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是概率统计的常规题型.问题综合考查了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基础知识,涉及数据处理、运算求解能力,渗透分类与整合思想.问题虽小但内涵丰富,对学生的基础性有全面的考查,不高的起点让一些低发展水平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展示机会.

第(2)问给出一个常系数齐次线性递推数列,通过该数学模型计算概率,并分析其统计意义.问题综合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小概率事件等数学知识,涉及数据处理、运算求解、推理论证及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等数学能力,渗透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等数学思想.问题的解法多样,思维要求高,可以让较高发展水平的学生展示其才能.

1.2 试题特点

从题干角度看,选择了药品检验这一考生熟悉、相对公平的背景进行设计;条件涉及的数据较多、关系复杂;考虑到压轴位置,语言叙述相比往年简练.

从设问角度看,坚定概率统计为判断、决策服务这个应用方向;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思想,三个问题的考查都具有很高的综合性;计算概率的递推数列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

1.3 解题难点

首先是阅读理解方面.在考场的紧张状态下,特别是在压轴位置,要做到细致地阅读审题、冷静地思考分析,对考生的综合素质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次是运算求解方面.无论是第(1)问中涉及变量α,β的概率运算,还是第(2)问中大数值的数列项的求解,都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提出较大的挑战.

最后是统计意义的解释方面.数据处理与数学运算不同,计算出的数据说明什么,即数据有何指导意义?如何用数据支撑阐述最终的判断与决策?这些都是学生有关概率统计学习,包括教师的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2 解答分析

本题零分卷与低得分卷占到半数以上,故实际呈现的解法并不多,暴露的问题也不够全面.但对有作答的考生的答卷进行分析,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提炼出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备考启示.

2.1 得分情况

经统计,某省总计131435份的理科答卷中,本试题的0分卷与1分卷合计58.28%;10分卷及以上合计0.7%;4分卷所占的比例最大,比例为14.9%.整体阅卷难度不大,产生的三评卷(占总阅卷量0.7%)及仲裁卷(占总阅卷量0.36%)比较少.

2.2 失分原因

第(1)问的主要错误有:由于审题不认真,混淆甲、乙的赋分规则;将甲的得分错看成甲、乙得分相加;将一轮测试后的得分错看成四轮测试后的得分;误将第(2)问中α,β的具体值用到第(1)问.由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独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错误.

第(2)问的主要错误有:采用不完全归纳证明数列成等比;对递推关系式进行胡拼乱凑得到数列成等比.由于数列的首项、项数等基本量分析错误,或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记忆错误,导致最终结果计算错误;计算出概率值后不能正确解读其概率意义.

2.3 解法讨论

2.3.1第(2)问第(ⅰ)问解法分析

解法一由(1)得a=0.4,b=0.5,c=0.1,因此pi=0.4pi-1+0.5pi+0.1pi+1,即pi+1=5pi-4pi-1.

又因为p1-p0=p1≠0,

所以{pi+1-pi}(i=0,1,2,…,7)是首项为p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解法二由(1)得a=0.4,b=0.5,c=0.1,因此pi=0.4pi-1+0.5pi+0.1pi+1,

即pi+1=5pi-4pi-1.

分别取i=1,2,…,7时,

可得p2=5p1,p3=21p1,p4=85p1,p5=341p1,p6=1365p1,p7=5461p1,p8=21845p1.

则p2-p1=4p1,p3-p2=42p1,p4-p3=43p1,p5-p4=44p1,p6-p5=45p1,p7-p6=46p1,p8-p7=47p1,

后同解法一.

解法二是注意到数列的项数有限,故可利用递推关系式,采用完全归纳的方法,获得p2到p8这7项与p1的关系,进而证明数列成等比.采用此法,计算量较大,但是一旦获得项间关系,最后一问的概率值也就唾手可得了.采用此法的考生不多见,原因可能是没有发现该数列为有限数列,或者时间与计算能力的限制.

解法三由(1)得a=0.4,b=0.5,c=0.1,因此pi=0.4pi-1+0.5pi+0.1pi+1,

即pi+1=5pi-4pi-1.

其特征方程为x2=5x-4,解得x1=1,x2=4.

令pn=a1·1n+a2·4n,

后同解法一.

解法三大都出现在满分卷中,这部分考生应该是有接受过竞赛辅导或培优训练.在识别出递推公式的模式下,自然而然地想到对应的解题套路.该法在证明等比中并不轻松,但是一旦获得通项后,最后一问的概率计算也就易如反掌了.

2.3.2第(2)问第(ⅱ)问解法分析

解法一由(i)得

pi+1-pi=(p1-p0)·4i=p1·4i,

故{pi+1-pi}(i=0,1,2,…,7)的前8项和等于

解法一从上一问等比数列的结论入手,通过公式获得p4,p8与p1的关系,有作答到此步的考生大部分采用此法,但不少考生由于基本量分析错误,或者公式记忆错误,导致最终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解法二由(1)得pi+1=5pi-4pi-1,

分别取i=1,2,…,7时,可得p2=5p1,p3=21p1,p4=85p1,p5=341p1,p6=1365p1,p7=5461p1,p8=21845p1.

解法二是上一问解法二(完全归纳法)的自然延续,方法虽然略显笨拙,但在高考压轴题最后一问的位置,考生还能够认真审题发现数列有限,冷静细致地运算得到正确结果,这样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计算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解法三由{pi+1-pi}(i=0,1,2,…,7)为公比为4,首项为p1的等比数列.

(p8-p7)+(p7-p6)+(p6-p5)+(p5-p4)=p8-p4,

(p4-p3)+(p3-p2)+(p2-p1)+(p1-p0)=p4-p0,

解法三敏锐地发现p4,p8在数列中的位置,灵活采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回避p1的计算,直接建立p4,p8关系,快速获得最终结果,采用此法的考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3 教学启示

3.1 研究解题方法的同时,要重视答题的严谨规范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解题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结点成线、连线成网,建构连贯一致的知识体系,达成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借助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将高深的思想具化落实、演化拓展,培养品质优良的数学思维,实现对数学能力的提升.解题要重视研究方法技巧,也要重视答题的严谨规范,这是应试的要求,也是素养的体现.

数学语言是规范的.阅卷是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符号书写,比如将α,β写成a,p,甚至写成4,9从而导致后面计算错误的.不规范的书写可能源于教师错误的示范,也可能是学生自身不良的书写习惯.培养规则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按规范书写约定俗成的科学符号,就是没有规则意识的一种表现,不讲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逻辑推理是严谨的.阅卷之前讨论评分细则时,我们就预设了第(2)问等比数列证明时p1-p0≠0的证明方法,即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证明略).但在实际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对该问题都没有说明(更不用说证明).笔者抽检了大部分该题满分卷考生的答卷,也未发现有考生给出严格的证明.逻辑推理的严谨与否体现了数学思维品质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因而在教学必须给于足够的重视.

3.2 提炼解题模式的同时,要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或学生自身提炼一定的解题模式,对解题时联系新旧问题、启发解题方向、缩短思维过程、提高解题速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忽视解题模式的提炼过程,不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机械的对题型、套解法,势必会导致思维僵化,产生定势.

怎么做重要,这样做是为什么也很重要.如上所述,本题第(2)问的解答,从实际呈现的答卷来看,大多数的考生首先想到的不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而是递推关系式的构造与变形.在对各种构造的本质不理解的情况下,光凭外在的形式去套题型,答卷呈现的是一堆胡拼乱凑的式子.这与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数学第16题“已知函数f(x)=2sinx+sin2x,则f(x)的最小值是______.”有类似的地方,学生拿到该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函数最值的分析,而是三角函数的题型模式与变形套路,在二次模型换元法套路、y=Asin(ωx+φ)+K模型恒等变换套路这些模型套路对不上号的情况下,考生就束手无策了.这会不会是我们解题训练中,过度模式化、套路化、技巧化惹的祸?

怎么做重要,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用也很重要.统计数据的计算不是目的,目的是计算出来的数据说明什么,要帮助我们做什么样的判断与决策,学生对这方面的思考还不是很深刻,这是不是与我们教学中只重视计算套路与技巧,忽视数据背后统计意义分析有关?本题最后一问仅有不到0.3%的考生能够在正确计算结果的情况下作出恰当的概率解释.可见绝大部分考生对小概率事件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小概率事件相关知识在正态分布的3σ原则、独立性检验等处均有涉及,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将相关的原理解释给学生,这些都是在统计运算之外,应该着重关注的方向.

3.3 强化解题训练的同时,要关注反思习惯的养成

知识的理解、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发展都离不开解题,高考的评价方式也要求学生需要进行一定难度及强度的解题训练.阅读、计算、作图、表达这些解题的基本功,都需要通过严格而又艰苦的解题训练才能得以夯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题的实践与解后的反思两者不可偏废.

概念的深刻理解,除了解题中正例的不断强化,也需要经常反思一些典型的错例、反例、特例.对于本题第(2)问等比数列的证明,很多考生之所以忽视对首项不为零的说明,一部分原因就是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得多的是“什么是?为什么是?”,而弱化了对“什么不是?为什么不是?”的反思.

猜你喜欢

白鼠压轴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中考压轴题
十种解法妙解2020年高考导数压轴题
鼠国要上天之火药烤白鼠
一道耐人寻味的中考压轴题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小白鼠会排队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