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渗透模式

2020-04-12赵建章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模式探究

赵建章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具有塑造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修养等多种作用,是培养学生灵魂的学科。它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善良等美好品质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226-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解读新课程标准,可知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多元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如果只重视情感教育,忽视学生的成绩,必然会被学校领导和家长所反对。由此很多教师是以抓成绩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与情感培养[1]。

(一)情感教育未受到重视

由于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有限,所以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坚持“满堂灌”,传授新知识,让学生记下知识点,做配套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基本上,每节课都是以知识为课堂的中心,情感教育被教师忽略。让学生背诵课文,记忆生字词,背诵单元知识点,处处以应考为目标,生怕情感教育占据了课堂宝贵的40分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情感教育的课堂变成了“白开水”,寡淡无味。

(二)忽视教材中情感教育因素的挖掘

在素质教育形势下,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仍被广泛应用。因为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时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必然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忽视学生能力與情感的发展。教师只重视研究课文与基础知识的教法、学法,只努力研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很少花精力和时间研究课文深处的情感教育内容,本末倒置。事实上,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

二、新课程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渗透模式

(一)创设氛围,进行情感渗透

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小学生容易受到熏陶与感染,更容易接受情感的渗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备课,深钻细研教材,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找准切入点,力求通过实时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2]。如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情感渗透,思想类、爱国类、写景类、人物类题材不同,情感的渗透也就不同。朱自清的《匆匆》可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一夜的工作》可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有关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的课文则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的重要素材。此外,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通过播放学习强国App上《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材料,使学生了解到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结合古诗词教学,进行情感渗透

语文课本中经过专家遴选的经典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所反映的古人生活内容,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建筑饮食等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内容,并从中选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是新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地域文化特点、时代特点、节日习俗、民风民情等多层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诗词反映的内容,了解文化习俗与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现诗词蕴含的时代美、人情美、风俗美,体会到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中受到情感教育[3]。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宋之问的《渡汉江》,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词,均包含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浓烈感情。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品味珍爱友情、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情感,这要比空洞说教的效果更好。

《望庐山瀑布》《归园田居》《过故人庄》等山水田园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美,培养学生向往美的生活情趣。《离骚》《登飞来峰》等则反映了世态的悲苦、仕途的坎坷不平,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为了理想不畏艰难、执着追求、一往无前的精神。《悯农》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可以培养学生尊敬、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篇,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感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凭借。《长歌行》《阿房宫赋》《琵琶行》等诗作巨著,简直是时代画卷,其中的爱恨情仇、家庭伦理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体要求。要想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品评,使学生能从文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借助古诗词、美文对小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立志报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温爱丽.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7).

[2]赵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N].科学导报,2019(5).

[3]马正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中国会议,2019(7).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模式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