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0-04-12麦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 要】本文主要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深入研究,阐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优势,其优势在体育教学具有连贯性、竞争性、集体性、娱乐性等,然后又提出了几点融入方式,如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情绪控制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融入心理品质教育;以集体荣誉感为基础的融入方式;将健康心态中到意志力精神融入体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心理差异,灵活调整体育项目,以期既促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42-02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引导,促使他们提高承受能力。而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促进作用。基于此,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体育运动分析,在体育运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从体育教学来看,其内容和功能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充足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够使人在相互交流中达到思想上的借鉴与发展。而体育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相对来说,其中的人际交往活动频率是较高的。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具有连贯性

體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是一门必修课程。体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具有连贯性。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还能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比较持久的印象。从长远来看,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的竞争性

体育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竞争性。通过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竞争精神能得到培养。从心理健康角度上来看,主动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体育教学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集体性,不管是从运动训练角度上来看,还是从教学过程角度上来看,都属于体育教学集体行为。因而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够找到自身的精神基础和在集体中的价值,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态。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其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而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培养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入手。要求体育教师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

影响。

(二)师生关系必须民主、平等、和谐

成功的教学对真诚的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依赖。如果教师在和学生对话时保持平等状态,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更好的了解;也能使双方构建良好的关系,更好地沟通。在双方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下,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

不同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这些有利于学生正面思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大学体育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情绪控制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以及情绪表达,使其以正面的情绪去表达,进而防止大学生心理健康失衡的现象。首先,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备,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构成方式给予明确;其次,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时,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以心理健康为基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通过体育运动教会学生心理调节的方式[1]。最后,根据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对成功感和失败情绪进行体验,并引导学生评估自身的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

(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品质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完善,能使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坚定的信念得到培养,能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心态、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教育的融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的自身形象和行为规范会对学生正面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在开展心理品质教育过程中,采取游戏竞赛、情境创设、锻炼体验等方法开展心理品质教育活动[2]。

(三)以集体荣誉感为基础的融入方式

在教学中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足球运动中,为了获得胜利,学生要相互合作,精准配合[3]。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找到自身在集体中的位置,明白个人价值在集体中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将意志力培养融入体育教学

高校教师要采取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因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意志力是不可或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实现运动目标和其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4]。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时,可进行意志力训练,采取有效的方法,如日常教育、疲劳负荷、自我强化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在田径运动中,采取竞赛方法,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意志力,进而使其形成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结合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体育项目

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学生学习上的紧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获得提高。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学生锻炼项目为主,不要局限于大纲来开展教学[5]。如对于有焦虑症的学生,教师在确定运动项目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慢跑和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师生一起去探索提高项目锻炼价值和趣味性的方法。对于患抑郁症的学生,教师在设计运动项目时,可设计排球、篮球和接力赛等集体活动,因为这些活动的合作性和技巧性比较强,为了完成此类的集体活动,学生需要共同配合,勇于拼搏,坚韧不拔。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体育运动的功能,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文兵.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2).

[2]盘贵江,陈最新.生态视域下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框架与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6).

[3]杜为鹏.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和训练优化策略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

[4]曹熙.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的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9(13).

[5]董桂云,林丽丽.大学体育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拓展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6(13).

【作者简介】

麦军(1972~),男,汉族,广西北海人,副高。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