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0董秀龙

教师·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应用策略微课

董秀龙

摘 要:近几年,由于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深受其影响,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任意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已被逐漸淘汰,因为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微课资源以其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特点而被广大教育者所发掘。它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由于自身独特的性质也使其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文章将通过对微课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它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优势以及微课教学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根据这些优势与不足,探讨出在小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从而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1-0076-02

受新课改的影响,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在课堂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具有抽象化、多样化、相似化的特点,因而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属于懵懂阶段,因此他们的空间概念差,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对这一知识点认知不到位。尤其对一些学困生而言,图形与几何这一方面的内容只停留在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计算,并没有深入探究,更别谈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一定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利用微课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条件,根据线上和线下课堂两种教学途径所统一进行的教与学。其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是由教学视频、教学文案和课件以及练习题组成的,具有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但这并不是记录和拍摄教师的教学过程,而是结合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某一个细小的知识点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具有内容凝练、明确、突出、紧凑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节省学生时间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它也能够进行实时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微课教学的优势与问题

(一)微课教学的优势

1.内容精简,教学时间短

在教学当中,微课主要应用于预习、复习和巩固。由于微课内容精炼、明确,视频的时间较为短暂,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而且也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象化。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在讲课时面面俱到,但是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内容繁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容易走神,对重要的知识点常常似懂非懂。在课后复习时,微课的应用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复习时间,而且也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视频会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纳入其中,视频时间较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微课的制作是根据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也方便了学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2.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容易让学生忽视一些知识。而微课的针对性极强,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点的教学,不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是教学的反思、教学方法,都能够利用微课资源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与学习。微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也凝练了思维,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益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记忆与表达能力。

3.资源容量小,便于传播

微课内容比较简短,而且所占据的内存空间较小,同时,微课视频的播放格式也是支持在线播放的,学生与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播放微课视频,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进行下载学习,还可以不论地点、不论时间进行微视频的播放。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学生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学习,比如睡前、饭后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微视频的观看,从而进行教学反思。而且微课资源容量较小,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进行微视频内容分享,这样不仅督促了学生学习,而且也节省了传输时间。

(二)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微课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常常把微课当工作是一些“课例片段”,对微课不够重视,而且在应用微课教学时,没有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只知道一蹴而就,并没有发挥到微课的作用。

2.微课缺乏应用交互性

微课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形式也过于呆板,所以缺乏一定的应用交互性。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只是通过多媒体呈现到屏幕上,缺乏了互动性。

3.教师忽视了对具体学情的分析

对任何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了解,从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忽视了对具体学情的分析,盲目地进行照搬照抄网络资源,完全临摹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加入自己对教学的思考,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但这种照搬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会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4.微课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

在设计微课资源时,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在实际应用当中的适应性,缺乏设计的系统思维,也没有为微课制定有效的量化指標,评价内容也过于片面和浅显化,不够全面。

三、微课在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细化微课内容,详解重难点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空间意识薄弱,想象能力不足,所以,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时,往往很难掌握和理解知识。但是微课能够将抽象的图形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平行与旋转”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将平行与旋转制作成一段十分钟的教学视频。这个视频的设计内容可以包括一些平行与旋转的例子,比如拧开水龙头放水的动画。教师通过播放这个动画,然后利用动画中所标注的人手的旋转方向,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大要素。这种动态性的画面展现,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二)设计有效的微课专题系列

就目前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教师所设计的微课过于分散,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整化的学习。这也是当前微课在运用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教师在微课应用中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化,通过专题性、层次性、连续性主题,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相应的微课专题系列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微信或者邮箱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家长进行监督。这种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具有指导意义。

(三)增强微课教学的直观性与实践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是靠直观形象作出选择,主要的学习途径也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利用微课增强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确保学生能够看懂,不仅如此,也要让学生体验到观看的趣味。例如,在学习“扇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电子白板几何画板进行图形动画微课教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观看到绘制扇形的全过程,而且这种动态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之下,思维也会更加跳跃。又如,在学习“对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这些图形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认识到平面图像,为日后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计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应用当中,微课利用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特点,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讲解,而且也增加了师生互动,通过这种几何图形的展现,使图形与几何内容更加具象化,学生的空间意识、几何直观能力得到了根本上的提高。所以,在微课的应用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微课资源,设计微课内容,使微课与现有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并通过微课的应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微课成一个课前、课中、课后系统框架,使微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李鸿莲.融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谈“微课”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918.

[2]刘 素.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5(12):62-65.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应用策略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