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中俄青少年交流途径,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有效提升

2020-04-09徐莹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学术交流

徐莹

[摘 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交通便利,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东西文化的融汇点。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各领域更需要高智能的人才,往往忽略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新策略、新方法,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教育活动,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对促进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俄青少年;综合素养;学术交流

黑河作为国家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不断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黑河市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它在传统、人文、城市、国防、生态等方面蕴含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我们定位准确、突出特色,立足实际,推陈出新,努力创设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教育文化交流,为教育注入鲜活生命力。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时代主旋律感召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俄友谊的桥梁、校外活动的乐园”。

一、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声誉、民族的兴衰,学生的精神面貌、能力、素质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大多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上课。校外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上的传授远不如校外实践感受得更直接、更深刻。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各领域更需要高智能的人才,教师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新策略、新方法,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教育活动,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对促进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共同构建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框架

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大处讲,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从小处讲,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教师必须肩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利用校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1.注重家庭教育,实现家校共建

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要求,要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协调的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的引导和培育,当成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支有生力量。例如,教师组织开办公益家长学校,强化教育的主体责任,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理念,适时地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释放,健康地成长。

2.加强主题教育意识,注重挖掘活动内涵

以活动为契机,教师把教育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利用 “节假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礼仪和传统知识的教育。以轻松快乐的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带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结合5月份的“世界无烟日”和“世界环境日”,我们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研学活动“一座城一个家”,通过知识问答、演讲、歌曲创编以及游戏活动,让学生真正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以提升人民满意度为标尺,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学生“三点半”课程的实施,要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入手,将课堂教育与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是学生活动的“传播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人文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例如,“小小鲁班坊”“陶艺坊”“天文兴趣小组”等活动,将教育、科学与自然发展有效融合。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艺术领域带来的乐趣,满足学生们多领域、多层次的不同需求。

三、借鉴先进理念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

教师要了解国内外校外发展动态,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极富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动。习总书记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世界都在看中国,我们秉承“走出去、请进来” 的原则,放眼看世界,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将“中华瑰宝”和“文化传承”积极渗透到培训及交流活动中。现在,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模式和中国素材”,将民族传统教育、非遗传承、动手实践、劳动教育相结合,在实施和推进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四、加强中俄人文交流,为促进校外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1. 激发两国青少年创新热情和潜力

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两国的青少年“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共享“中国梦”。教师要积极利用校内、校外有效“时间”和空间”做到“学思合一”“知行合一”,通过中俄青少年文艺展演、中俄画展、夏令营、家庭互访、研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随着交流内容的不断扩大,中俄两国青少年举办了为期10余年的“冬之韵”文化交流周活动,深受广大中俄青少年的喜爱。其中,中俄两国民族传统特色课,是青少年们最为热衷的课程设计,通过简单而生动的创作,能够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

2.求同存异、去伪求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又要结合实际,推陈出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懂得自强、赢得自信。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举办的“智能机器人对抗赛”活动中,中俄两国青少年对机器人现场组装、现场编程、现场调试,在进行“机器人足球”的赛事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改进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考验机器人动作的精准度和协同能力,还锻炼了选手们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既是一场比赛,又是一次历练,在增进中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交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五、互融互通,推陈出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为了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对俄罗斯中小学生交流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夯实对外教育交流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打造校外发展的新途径。组织中俄师生参与研学教育活动,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准备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明确“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真正涵义。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将研学与本地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实现课程创新,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研学实践课程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通过省、市间的研学旅行以及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学生能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风,在玩中学、学中成长,通过与学校教育系统性、科学性的对接,我们把育人融入社会、自然等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研学实践综合课程中的“前置学习、现场研学、总结反思”等三大环节,找到优势和差距,及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关键能力的提升。

2.积极发挥校外基地作用

为实现全省“三亿人上冰雪”的奋斗目标,将重点发展冰雪体育。充分发挥黑河地缘优势,全方位、多方面地开展冬季体育运动,在青少年冰雪足球、冰球、雪雕、趣味冰雪等方面,竭尽全力为冬季项目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有效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不但要明确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更应该具有敏锐的头脑和丰富的洞察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创设健康舒适的教育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彭,许文宣.中俄教育交流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2]李国轩. 中俄教育合作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責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