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0-04-07谭泽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劳动教育新时代

谭泽媛

摘  要: “新时代”是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新时代背景来探讨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论述高职教育赋予劳动教育更丰富的教育内涵,同时劳动教育也必须要协同契合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了全面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从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保障评价等方面系统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 劳动教育; 体系构建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总要求,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1]。因此,把握好新时代和高职教育赋予劳动教育的特点与内涵,并基于此系统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体系,对全面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推动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一)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

劳动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劳动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尽相同,因而劳动教育也会自然烙上时代的印记。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来临,必将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等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电子支付、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各种共享经济、虚拟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的经济业态,这将深刻影响着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如“共享经济”是平台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来匹配资金、服务、资产、劳动力等供求的经济形式,这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劳动形式:无酬自愿的“受众劳动”,进而改变了社会中劳动组织与雇佣关系形式。[2]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也必然带来“灵活的就业形态、多重的就业身份、从属性的弱化”等劳动关系与形式的变化。[3]当然,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岗位、脏险苦累岗位将会大量消失,甚至对一些高端职业,比如律师、法官、医生等,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新时代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淘汰企业职工的结构性失业也就成了必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社会劳动的内容、形式及关系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呈现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的转变。

根植于劳动实践的劳动教育同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劳动教育必须研究新时代劳动形态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调整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式。针对新时代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脑力劳动为主的演进趋势,劳动教育就应及时增加服务形态的劳动、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新时代年轻人大量存在的数字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现象,劳动教育也应重视消费教育的内容;随着新时代个体自由时间的增多,劳动教育也应适时地开展闲暇教育;正如前文所论述的,新时代将会衍生和发展大量的灵活就业、多重就业形态,劳动教育应及时增加端正劳动观念、学会劳动保护、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教育。

(二)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第一,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素质提高的整体出发,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形成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可以说,“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的鲜明特征。髙校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旗帜鲜明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5]因此,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就要始终坚持这一政治性原则,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补齐教育短板,这是应党和国家之需、契时代发展之机、合劳动育人之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第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劳动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育具有健康劳动价值观、追求社会正义、实现体力脑力结合,以及养成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6]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技术的学习,但不等于具体劳动技术的学习,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劳动价值观的培育”[7]。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大背景下,可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情感观;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劳动价值观;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自觉劳动的劳动态度观;不分高低贵贱的劳动平等观;崇尚变革的劳动创造观;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劳动精神。第三,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价值。《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教育者精心设计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中运动形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体验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创造的快乐、意志的坚定;培養学生热爱劳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达成知行合一,增长智力,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因此,在整个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8]

二、高职教育赋予劳动教育更丰富的内涵

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和“通过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曲霞等认为,“‘关于劳动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并具有独特的教育担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养成,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等;‘通过劳动的教育,是让学生通过生产劳动的实际锻炼,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9]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带有天然的劳动情怀和实践本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使命;而职业教育丰富的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条件,必将丰富劳动教育新的内涵。

(一)内容上,高职教育不断更新“关于劳动”的教育内容

1. 依托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并不断更新劳动内容与专业技能。劳动教育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往往被片面、狭隘地定义为打扫场地、寝室内务、个人卫生和义工服务等,而漠视了职业院校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同时职业院校现行劳动教育与生活生存技能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暴露出内容片面陈旧的弊病。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工作世界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变动加速,劳动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内容、形式、关系都将会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作为直接面向劳动、面向就业、面向工作的高职教育,必然要适时更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增加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增加脑力劳动、创造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 加强劳动伦理教育,并增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内容。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10]可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的劳动权益既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责任,高职院校理应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纳入高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劳动伦理观,愉快地步入职场,助推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3. 强化劳动价值观教育,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更新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努力帮助他们养成尊重、热愛、崇尚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价值态度,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更新学生劳动观念。如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关键是就业心态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劳动平等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平等观。如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势必代替大量的重复简单劳动,而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则会大量增加,这就需要高职劳动教育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劳动观的教育,同时我们国家正从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形式上,依托高职教育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通过劳动”的教育手段

1. 不断挖掘高职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从寝室的内务整理,校园的环境卫生与物业维护,志愿服务等传统的劳动教育资源,到高职教育大量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劳动资源,再到与企业合作进行的企业见习、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型劳动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可以不断挖掘和充分调用这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 深刻认识理解职业教育“做中学”教学理念对劳动教育的方法论价值。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它的显著特征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应用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马克思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生动实践。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将儿童生活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做中学”的活动。黄炎培提出了“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教育思想,杜威则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统一”,陶行知就把劳动教育称为“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实践活动。陶行知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9]可见,作为职业教育基本教学方法的“做中学、学中做”与劳动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契合。深入研究、广泛应用职业教育“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必将为劳动教育提供最有价值的方法论支撑。把劳动教育开展为“做中学”的实践形式,深刻把握劳动教育这种方法论的价值,才是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3. 依托职业教育的丰富资源充分发挥“通过劳动”教育方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前所述,高职教育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比其他教育类型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契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但关键的是要具体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高职院校在坚定劳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首先要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上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在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资源,着重加强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丰富的劳动情感和坚定的劳动精神,进而达成通过劳动强健体魄、提升艺术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要全面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目标,就必须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加强劳动教育规划,按照劳动教育的规律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并将这一体系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保障,同步考核评价,把劳动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管理和学校教育全过程,系统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一)确立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劳动教育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 树立正确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者;崇尚手脑并用,建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平等的劳动平等观;尊重创造与革新,倡导创造劳动观;崇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2. 掌握基本的劳动法规、制度及劳动知识,具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权益的能力。了解整体劳动流程的设计和劳动制度的体系;理解具体劳动环节的价值以及劳动产品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劳动内容、劳动形式、劳动关系的影响,并能主动适应其变化;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劳动法规、制度,合理保护自身的合法劳动权益,主动创造和谐劳动关系。

3. 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知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主要是专业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通用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也包括劳动纪律、劳动习惯的养成。

4. 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高职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实现“以劳培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形成独立设置与相互融入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因为劳动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的手段,单一形态的劳动教育实践难以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当代劳动教育必须走向系统设计的实践路径,以实现劳动教育在课程、活动、项目及时间、条件等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一种独立设置与融入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1. 独立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没有独立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就无法确保劳动教育的独立地位与其功能的全面实现。一是设立“劳动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将过去的“就业指导”课程整合为“劳动与就业指导”课程,将正确劳动价值观教育,基本的劳动法规、制度、知识教育,劳动价值分析、劳动关系处理、劳动权益保护等知识与能力的教育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该课程。二是设立必修的劳动实践课,既可以劳动值周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企业实习的形式进行,关键是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及相关的管理要求,重点是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并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三是开设必修的劳动活动课和劳动班会课,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每学期(年)按班级开展劳动活动课和劳动教育班会课。

2. 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入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把劳动教育全面系统地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确保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实现。一是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可能脱离专业学习,否则就会失掉坚实的基础。因此,劳动教育需要深入融合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去,在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中,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正确劳动价值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制度、劳动整体过程和劳动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避免学生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对职业劳动观念、制度、过程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思考以及劳动精神、劳动情感的培养。二是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与活动。高职院校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很多基础课程和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类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班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类课程与活动都具有劳动教育的资源与契机,作为课程和活动的设计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劳动教育目标纳入到相关课程与活动中去,而各类课程与活动的施教者则需要把握教育契机,合理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内容实施中。三是将德、智、体、美等教育元素融入到劳动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调配甚至创造职业院校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合理、有效、恰当地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助推职业院校人才质量的提升。

(三)完善相互支撑配合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1. 學校统筹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是决定劳动教育是否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劳动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手段,它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不理顺管理体制,就无法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设立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完善劳动教育相关制度文件,如可参照目前的思政管理体制,由学校党委统一牵头管理,由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委员会,由组织宣传部门、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由委员会确立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及任务分工,并明确与课程相关的劳动教育由教务部门具体落实,与活动相关的劳动教育由学工处具体负责,做到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

2. 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高职劳动教育实施的关键,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专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主要负责“劳动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和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指导,并承担相关课程的研究与教学组织以及相关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这类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原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劳动管理岗位教师。其次,课程教学与指导的兼职教师,可以由思政教师、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兼任。第三,全体教师都要加强劳动教育方面的培训,确保其能在任教的科目中融入劳动教育,也可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融入德、智、体、美的教育。

3. 学分与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劳动教育的评价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或单一的测评方式来评价,而需要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才可能实现。一是对于劳动教育的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必须完成的学分,其中可分为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二是学生参加的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则可由学生劳动管理部门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来考核评价;三是学生在各门学科中劳动教育表现及成效由相关任课教师通过过程考核纳入到相关课程的总评成绩中。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主动肩负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其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行动路径,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职人才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 2019-06-11.

[2] 崔学东,曹樱凡. “共享经济”还是“零工经济”?:后工业与金融资本主义下的积累与雇佣劳动关系[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1):22-36.

[3] 田思路. 工业4.0时代的从属劳动论[J]. 法学评论,2019(1):82-83.

[4] 程德慧.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论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9(6):20-24.

[5] 刘向兵,李珂,彭维峰. 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18(21):4.

[6]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 人民教育,2017(9):45-48.

[7]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4.

[8] 陈理宣,刘炎欣.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67.

[9] 曲霞,刘向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 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EB/OL]. (2015-04-09)[2019-12-23]. www.china.com.cn.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劳动教育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