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莱州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0-04-07徐雪梅

新丝路(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徐雪梅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力量不可或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莱州市;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力量不可或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近期,围绕如何振兴乡村文化,莱州市委党校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镇街、村庄和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考察,组织市镇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基于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聚焦乡风文明,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1.抓思想引领。不断激发“四德工程”活力,旗帜鲜明倡导健康时尚的文明乡风,激活人们根植于心的文明基因。制定出台了《莱州市道德文化建设行动纲要》、《“德润莱州”品牌建设行动计划》等长远规划;制订了《家庭养老责任状》、《村规民约》等自律制度,强化村民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目前,全市累计签订四德责任状350多万份。莱州市田家村曾经是一个“村里没形象、班子没声誉,村民没规矩”的“三无”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点,短短三年时间,村庄实现了由“乱”到“治”、由贫穷走上富裕的蜕变。

2.抓阵地建设。近年来,莱州市充分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按照“村村有休闲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休闲长廊、乡村文明宣传街、LED 显示屏、科普栏、道德文化讲堂、文化墙、宣传栏乡村文明行动标识”的“十个一”标准,建设乡村精神文化建设阵地。目前,莱州市97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选取“四德”建设中可量化、带共性、易公开的内容,每年2次张榜公示,群众全程參与、全员参加、全面认同、互相监督,上榜人数达到总人数的60%以上。建成道德文化讲堂389个、农村思想道德活动室878个,文化广场、文化大院近千处。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3.抓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基层文化干部、文艺骨干培训班,培训人次达1000人。开展家风评议,开展“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带头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以良好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以“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和需求的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家居生活、伦理道德、亲子教育、科学素质、健身运动、农村科普等各类培训活动,提振农民精气神。持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先进事迹报告、道德典型评选、城乡文明创建等活动,培育了3万人的文明引导员、5万多人的道德“群英谱”,以点带面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4.抓实践养成。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体系。组建了468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枫染寒同”“爱行礼运”等50多个文明实践品牌,编发《乡村“论语”》《乡村童谣》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读本免费发放。倡树道德建设品牌,通过媒体宣传、巡讲巡演等形式让典型事迹走进千家万户。推出烟台市级以上各类先进典型41人。李登海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烟台市共2人)。“莱州四德工程被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入选烟台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新增四德工程示范点省级1个,烟台市级11个,总量居烟台各县市区首位。

二、聚焦文化惠民,丰富农民文化供给

1.打造城乡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延伸服务半径,探讨推行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在有条件的镇街设立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两馆配备流动服务车,每年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服务60次以上。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基本覆盖,服务中心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一体,搭建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开展普惠和重点扶持,优化提升村居文化服务中心100个。

2.打造四季文化活动品牌。各镇街每年围绕“我们的节日”、重大展会等,结合当地传统民俗,举办系列节庆文化活动100余项200场次以上。夏令文化广场活动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和“全省百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春联送书画1000幅以上,送戏送电影下乡1.2万场次,送图书3万余册,文化进基层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活动踊跃,业余文艺团队1300多支,健身秧歌队、太极表演队、业余剧团等四季活动不断。围绕烟台市民文化节工作部署,举办和将举办八大市级赛事、十大特色活动,自下而上,在镇街组织初赛,让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3.优化乡村文化产品供给。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烟台文化惠民消费季、莱州市百姓大舞台、月季花节文化艺术周、消夏广场文化活动、道德文化讲堂、惠民文化巡演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加大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力度,2018年组织新创蓝关戏《小事也是事儿》和“中国梦.国粹魂”大型现代京剧专场到农村开展惠民巡演34场,观众2万人次。创作编排蓝关戏《四知太守》、《仁义胡同》等彰显廉洁自律、仁义礼让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市农村基层开展公益巡演100场次,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三、聚焦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彰显农村特色文化

1.重视乡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整理农村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非物质文化在广大乡村广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山东省前列。有蓝关戏、掖县滑石雕刻、莱州草辫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吴式太极拳、莱州毛笔、胶东花饽饽(莱州面塑)等6个省级项目;烟台、莱州市级项目105项,各级非遗传承人101人,5人获山东省民间工艺大师、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称号。莱州草辫作为烟台市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项入选山东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2016年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1件草艺品获一等奖、吴式太极拳表演荣获了4金1银。

2.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入挖掘、研究与推广。我市传统手工艺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在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手工艺占2项。莱州草编、玉雕、毛笔、刺绣被称为莱州民间四绝。我市传统手工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产品多具有生产经营形式多样、就业增收方式灵活、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如,莱州草编,以工艺品集团为龙头,沙河镇、土山镇为主产地,遍及各地,从业人员达数万人,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抓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结合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及乡村记忆工程,建成50多个乡情馆、特色展馆,集中展示莱州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盐文化、民俗文化等。2处入选省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4处入选烟台市示范点。三山岛街道历史文化展馆、金仓街道寨里徐家乡情馆、朱桥状元笔展示基地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展示示范点,朱桥镇成为烟台市唯一入选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非遗项目的20个镇街之一。市文化馆组织举办的首届“莱州玉雕”雕刻技艺大赛和传统戏剧、传统武术等13个非遗项目展演,网络投票访问量达20余万人次。

四、聚焦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发展新动能

1.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依托莱州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通过举办寒同山枫叶节、东海神庙民俗文化节、杏花节、金秋旅游文化节等,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初步构建了特色文化景区、滨海度假休闲、城区公园观光、乡村体验旅游“四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拥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6家(大基山景区、云峰山景区、中华月季园景区、黄金海岸生态景区、马家庄景区、驿道初家景区);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金仓街道、文峰路街道、文昌路街道);省级旅游特色村18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乡村采摘园6个。从吃、住、行到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拉长了“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就业,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全新文化消费需求。

2.民间文化艺术品市场日渐繁荣。我市现有草艺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莱州工艺品集团公司入围2012—2013年度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入选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莱州玉雕”被省旅游局列入“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商品”目录;莱州石雕有企业及个体商户600多家,年加工石雕工艺品300万件;萊州毛笔制作10家,年产值约300万元;面塑企业1家,家庭作坊200家,年产值过亿元。2013年以来,全市画廊、美术馆、书画展厅等艺术经营机构新增12家,文昌古玩市场经营业户发展到90多家。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