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成效、问题与发展策略

2020-04-06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牛梦虎徐菲

大学教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

陆根书 贾小娟 李珍艳 牛梦虎 徐菲

摘要: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我国“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2014~2018年间开展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现行的审核评估提升了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本科教学提质增效,培育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了本科教学跨省交流,完善了本科教学国家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评估培训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今后需进一步从拓展评估的内涵、强化指引未来发展功能、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强化整改检查与结果应用、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发挥分类指导作用等六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管办评分离;本科教学评估;审核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2-0090-07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是我国“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国从2013年开始进行审核评估试点,从2014年开始全面开展审核评估工作。本文旨在总结2014~2018年间开展的审核评估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一、审核评估概况

审核评估强调“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①,评估范围主要由质量保障等6个必选项目和1个自选特色项目组成,重点考察“五个度”(适应度、支撑度、有效度、达成度、满意度),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审核评估报告》采用审核式的写实报告,不分等级,引导高校以正常心、平常态对待审核评估,强化内涵建设,重点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方面进行评估[1]。

截至2018年底,共有650所高校参加了审核评估。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共有5 300余人次的专家被邀参加了进校评估考察工作。这些专家通过深度访谈校领导,走访教学和行政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审阅学生试卷、毕业论文,听课看课,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评估,对学校办学基本状况、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摸底、分析和把握,总结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经验,指出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1]。它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第一,“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的指导思想明确;第二,倡导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评估理念新颖、先进;第三,重点考察“五个度”的质量评估标准合适,被国际国内广泛认可;第四,开发了一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操作性极强的评估方法和技术;第五,对评估专家和参评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培训,对统一思想、推进评估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4]。

二、审核评估取得的主要成效

审核评估体系完整、理念先进、标准得当、方案科学、组织有力、纪律严明、培训到位、成效显著,明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得到了高教战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2018年对345位审核评估专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71%的专家对审核评估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案予以肯定,72%的专家对审核评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予以肯定,53%的专家对审核评估取得的显著效果予以肯定[4]。

同时,审核评估也得到了众多参与我国该项工作的国际著名大学校长、高水平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中国开展的审核评估“制度规范、标准科学、程序透明”,“理念先进、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的作用”,也“为高等教育大国开展质量保障提供了优秀实践范例”,“甚至会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

总体而言,审核评估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提出本科教学评估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大大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国的审核评估既吸收了各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优秀经验,又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进行了独立探索,首创性地提出了“五个度”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并在审核评估中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3],不但很好地指导了国内的工作实践,而且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反响。教育部评估中心多次受邀走出国门,于2015年首次用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专家赴俄开展国际认证工作,2016年又受邀合作开展欧盟“伊拉斯谟+”重大质量保障合作項目。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影响世界。

(二)推动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促进了本科教学提质增效

1.推动学校本科教学理念的更新

通过审核评估,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五个度”的质量标准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主体的理念在审核评估中也得到有效落地[5-6]。

2.促进了高校内涵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表1对2014~2018年间开展审核评估的357所高校的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意见进行了梳理归纳,从中可见:

(1)学校办学定位更加科学合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审核评估引导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明晰发展思路、审视人才培养目标,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评估实践中,基本形成了领导规划教学、负责教学、深入教学的工作机制,以及规划围绕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优先保障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专家组对98.32%的高校提出的办学定位予以肯定,对88.80%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予以肯定,对78.99%的高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予以肯定。

(2)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审核评估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高校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设立“教学型”教师职称专门通道并单列指标,将本科教学水平评定优良作为晋升的必备条件,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有的学校通过设置“本科教学关键岗位”“教学首席教授”“教学骨干”等岗位,充分发挥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各高校注重完善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高校普遍重视教师培养和发展,许多高校设有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支持和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明显优化。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较为合理且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有效地缓解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的矛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专家组对82.63%的高校在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审核要点方面予以肯定。

(3)学校本科教学投入持续增加,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审核评估开展以来,各高校为促进内涵发展,持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教学经费支出结构,教学基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图书资料逐年丰富、网络空间环境不断升级,一大批研讨型、智慧型教室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各高校坚持办学经费优先保障本科教学需要,在人、财、物投入上优先保证本科教学工作,不断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总量,确保教学经费总额和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长。专家组对70.87%的高校的教学经费投入予以肯定,对72.83%的高校的教学设施建设予以肯定。

(4)加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革成效日益彰显。一是明确改革思路,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各地、各高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通过审核评估推动,加大了教学改革立项的范围和支持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形成了纵深推进、多点突破的教学改革新局面。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审核评估推动下,各高校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理念为指导,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审核评估,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把实践教学融入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专家组对82.91%的高校的教学改革予以肯定,对61.62%的高校的实践教学和61.34%的高校的第二课堂予以肯定。

(5)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更加顺畅,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审核评估工作,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以质量标准、信息采集、监控评估、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保障闭环系统,多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不断提高,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逐步得到培育。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和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专家组对73.67%的高校的学生就业与发展予以肯定,对82.35%的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予以肯定。

(6)促进了高校特色发展。审核评估范围中专门设立了特色项目,鼓励高校总结、培育本科教育教学的特色,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绝大多数参评高校对自身特色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推动了高校特色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各省(区、市)根据教育部安排,在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基础上,结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制定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和计划,对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评估范围、组织实施流程、评估结果运用等做出了相应规定、补充和发展,有力地加强了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促进了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例如,陕西省率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增加了16个审核要点,并突出学生学习与发展、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成果培育等要求,对陕西省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增加了对“地方高校为辽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貢献度”考察,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为学校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为学校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性和落实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师生对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个别高校的办学定位存在偏差,过于追求研究型、综合性;一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存在脱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很好地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比较明显,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地位、前沿地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保障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师资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尽管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总体态势向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如东部高校总体好于中西部高校;部分高校内部也不平衡,个别专业的教师数量和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数量明显不能满足高水平专业教学的需要;一些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行业背景、海外背景的教师人数偏少,难以有效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家组认为93.56%的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学校贪大求全现象仍较普遍,造成专业数量过多、结构失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专业设置分散,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学科脱节、缺乏学科支撑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教学资源”审核项目中,专家组对78.15%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提出了需要改进或必须整改之处。

(5)教师教学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不足[7],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偏低,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够高,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不够有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足。一些高校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单向灌输是主要方式,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6)学校在服务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人数偏少,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不够;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研究不够,通过调查研究反馈人才培养过程的力度不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不完备,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有待提升。

(7)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系统性不够[8];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学督导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对质量信息的分析、反馈、利用不够。专家组认为82.91%的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8)学校在特色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自选特色项目方面,专家组肯定学校自选特色项目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30.25%),这说明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路仍然很长,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实行管办评分离,培育了第三方评估机构,促进了社会参与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1]和《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9]等文件要求,多数省(区、市)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具体组织和实施审核评估工作。通过对全国20个省(区、市)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发现,65%的省(区、市)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实施,35%的省(区、市)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逐步构建了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第三方評估工作组织体系。这说明,通过审核评估,加大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培育力度,促进了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力度。

(四)推动了本科教育跨省交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外省(区、市)专家一般不少于进校考察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一。”[1]各省(区、市)有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在组织审核评估时,根据学校类型、办学定位、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主干院系、办学特色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为参评院校量身打造高水平审核评估专家队伍,为审核评估进校考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根据教学单位和学科分布,精心匹配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聘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省外专家作为专家组组长,邀请校级、处级等熟悉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的教育专家,以及对应学科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进校考查专家组。高水平、广来源的专家组构成不仅提升了审核评估的权威性、客观性、规范性,而且为本科教学的省际交流与相互借鉴学习提供了平台。

(五)完善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常态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

国家数据平台依据教学工作内在规律,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用数据反映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为全国普通高校审核评估工作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国家数据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统计与生成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类型用户的需求,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机制的建立,以及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估培训体系

教育部评估中心与各省(区、市)评估组织部门在开展审核评估时,一手抓评估,一手抓培训,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对评估专家和参评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培训。由于培训到位,使得大家对审核评估的理论、指导思想、政策、方案、标准、程序、方法、纪律、规范要求等有了比较深刻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有效地推动了审核评估的顺利开展。

三、审核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尽管审核评估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本科教学提质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一)审核评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

现行的审核评估是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拓展审核评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两个重要标准”,要求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培养“四有好老师”,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鉴于此,新一轮审核评估需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全方位、全环节和全过程育人,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

(二)审核评估指引未来发展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现行的审核评估是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评估重点是已取得的成效,而面向未来、指引学校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导向性略显不足[10]。这就要求新一轮审核评估不仅要着眼于对高校本科教学过去成效的评估,还应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要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出发,更好地引导高校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推动高校“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

(三)审核评估中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审核评估采用的主要是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但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实时、动态数据少,对基本状态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关联分析还很不够。此外,对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本科教育,促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改革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强化[11]。新一轮审核评估应更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将状态数据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实时、动态数据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本科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助力学校建立更加健全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审核评估的整改检查与结果应用有待进一步强化

专家组进校评估之后的整改提高是学校持续改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当前,就整体而言,审核评估的整改检查环节落实还不完全到位[12],整改结果与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挂钩的激励政策还不够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新一轮审核评估应强化对学校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整改任务的落实,并将学校整改结果与对学校的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挂钩,以督促学校切实整改、补齐短板,确保成效,扎实推进学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轮审核评估虽然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需要进一步强化具体的落实力度。第一,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目标主体,是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者,因此要调查、分析学生对学习经历与成长的满意度,让学生中心理念落地有抓手、评估有指标。第二,要提高社会行业参与度。目前参与审核评估的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专家偏少,有的甚至没有。新一轮审核评估应增加这方面的专家,至少能够保证有一位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专家参加,着力形成多方参与、多维评价的机制。

(六)审核评估发挥分类指导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审核评估强调用学校“自己的尺子量自己”[13],检查学校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一措施效果明显,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也有利于高校考察自身的纵向发展情况。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关注点不一样,如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取向、重点是不一样的,对所有高校采用相同的审核评估范围和评估要素评估,有可能不能完全適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审核评估如果能够根据高校的类型、层次等设计不同的审核评估范围和要素,将更有利于分类指导。此外,从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来看,他们也希望通过审核评估对学校进行分类指导,这就不仅需要考察学校的纵向发展,还需要通过同类高校的横向比较、省际比较,了解省属高校的优劣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了解不同类型省属高校的发展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EB/OL](2013-12-05)[2018-1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312/t20131212_160919.html.

[2] 刘化喜.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五位一体”内涵探析[J].教育探索,2015(12):70-72.

[3] 吴岩.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与“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14-18.

[4] 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牛梦虎,徐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25-35.

[5]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6] 何秀超.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1-5.

[7] 陆根书.如何看待本科教育:专家与学生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9(02):9-11.

[8] 范菁.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基于本科审核评估实践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50-55.

[9]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EB/OL](2015-05-04)[2018-11-0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49/201505/186927.html.

[10] 卢晓中.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五大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19(05):6-9.

[11] 别敦荣,易梦春,李志义,郝莉,陆根书.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基于11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39-48.

[12] 张安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再认识及持续改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03):18-25.

[13] 刘振天.从水平评估到审核评估: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理论认知及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08):4-11,25.

Audit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Effectiveness,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U Gen-shu  JIA Xiao-juan  LI Zhen-yan  NIU Meng-hu  XU Fei

Abstract: Th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ve in on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udit evaluation conducted in 2014-2018,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udit evaluation has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hina, and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t also cultivated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promoted the interprovincial exchang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mproved the national big data platform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training syste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onnotation of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guiding futur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rectification inspection and results,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and play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management evaluati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audit evalu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  李震声)

收稿日期:2019-1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托课题“新一轮高校本科教育评估方案研制——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2013-2017年度)”。

作者简介:陆根书(1966-),男,江苏溧阳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大学学习理论、高等教育评估研究;贾小娟,李珍艳,牛梦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徐菲,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西安,710049。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