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 与CT 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0-04-0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癌肿造影剂敏感度

刘 波

(平邑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3300)

肝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多发性,该病初期病症不明显,随着并发症的发展会逐渐的恶化,许多患者发现后已经为晚期,因而导致肝癌的致死率居高不下[1]。临床目前治疗早期肝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疗法,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则应用肝动脉灌注导管化疗栓塞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介入术无法直接将病灶全部清除,所以患者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性治疗,并且通过诊断对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对MRI 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以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请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00 例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6 例、女性患者44 例;年龄区间为38 ~76 岁,中位数年龄为(54.37±11.28)岁;其中B 级肝癌患者57 例、A 级肝癌患者43 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确认为存在原发性肝癌的情况;肝功能为A 级、B 级,通过实验室检查凝血酶时间超过25s,凝血酶原活动度超过40%;均接受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不存在临床相关禁忌症;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了解研究内容并且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过敏性体质者,对药物反应过于敏感的患者;存在精神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MRI 检查:应用仪器对患者膈顶至双肾部位进行扫描,对患者应用常规造影剂,使用剂量为0.2mL/kg,给予患者造影剂20s 后对患者进行肝动脉扫描,在50s 后对患者进行肝门动脉扫描,在180s 后对患者实施延迟扫描。扫描的过程中对患者病灶的数目、类型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记录。

CT 检查:应用64 排CT 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电压设置为130kV,将电流调节为220mA,层厚参数2mm,对患者进行强化CT 扫描,造影剂为1.5mL/kg,给予患者常规注射造影剂后25s 对患者行肝动脉扫描,在70s 后行肝门动脉扫描。扫描的过程中对患者病灶的数目、类型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记录[2]。

将MRI 检查和CT 检查所得的影像学资料交由2 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诊察,对病灶类型和相关数据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MRI 和CT 检查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和复发的早期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予以处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和准确率的对比用百分比(率)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MRI 诊断共计检出152 例病灶,其中真阳性121 例、真阴性28 例、假阳性2 例、假阴性1 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8%,敏感度为97.4%;CT 诊断共计检出138 例病灶,其中真阳性94 例、真阴性26 例、假阳性11 例、假阴性7 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6.96%,敏感度为88.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表1。

表1 MRI 和CT 检查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和复发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肝癌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常见性,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症特点,会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但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多数患者确诊为肝癌时已经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临床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常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措施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但是与手术治疗不同的是,介入治疗并未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肿瘤细胞灭活,所以较为容易残留肿瘤细胞,因此接受该种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需要重复进行多次的介入治疗,同时还需多次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近年来MRI 诊断和CT 诊断方式已经逐渐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本次的研究中,对MRI与CT 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以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

结果中的数据显示,MRI 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和敏感度更高,与CT 诊断相比优势更为明显,且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MRI 和CT 诊断均能够对患者肝脏横断面组织、肝脏冠状面组织、矢状面组织等进行观察,与CT 相比,MRI 的细胞组织分辨率更高,同时还能够延长扫描的时间,所以MRI 对于介入治疗后肝癌癌肿残留的检出准确率更高,敏感度更好。

综上所述,MRI 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以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与CT 相比优势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癌肿造影剂敏感度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
一种特殊的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