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18年载文及引文情况统计分析

2020-04-04

关键词: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王 小 华

(陕西理工大学 图书馆, 陕西 汉中 723000)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为《学报》)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理工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前身为《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和《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1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出版。自1983年创刊以来,《学报》曾荣获首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省重点社科学报”“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等荣誉称号[2]。2018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其主要栏目有文学研究、语言研究、历史研究、经济研究、哲学社会学研究、法学法制研究、教育研究等[2]。特色栏目为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近年来保持在0.25~0.316之间,居于同类期刊前列。

一、统计来源及方法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学报》2009—2018年刊载的775篇学术论文为统计源(征稿启事、举办会议、专业或期刊信息等除外),运用文献计量法、Excel、CNKI自带可视化分析工具等对其学科栏目及特色栏目分布、核心作者群、主要基金论文、引文和被引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汇总。检索时间为2019年6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学科栏目及特色栏目分布

根据《学报》学科栏目分布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学报》所载论文中文学(文学地理学)、语言学类论文最多,共有199篇,占论文总数的25.68%。其次是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论文,共有130篇,占论文总数的16.77%。再次是教育研究和哲学社会学研究论文分别占14.32%和13.29%。最后是学术前沿与学术热点类论文,仅13篇,占1.68%。文学(文学地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研究均属于基础学科研究范畴(占总栏目的83.67%),而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是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体现了学报独特的区域研究文化特色。因此,可以看出《学报》的栏目设置特点是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以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为特色。

表1 2009—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科栏目分布

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是汉水流域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综合性学科的汇集。《学报》将汉水流域文化研究单独设为一个栏目与其他栏目并列,充分突显了它的价值意义和刊物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研究的重视。“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栏目在2009—2012年的《学报》目录中一直沿用此名称。从2013年起栏目更名为“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扩大了特色栏目研究的范围,更加突出了汉水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

十年间《学报》刊载的有关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论文共130篇,按照《中图法》及栏目论文分布状况可分为文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经济及其他五个大类。文学类有31篇,占该栏目论文总数的23.85%;历史地理类有58篇,占论文总数的44.62%;文化教育类有17篇,占论文总数的13.07%;经济类和其他类均为12篇,各占9.23%。由此可见,近十年来该刊特色栏目是以汉水流域的历史地理文化研究为主开展流域文化研究的。

(二)核心作者群概况

另外,核心作者群从成员的来源来看,有61位来自陕西理工大学,占其总人数的89.71%,7位来自其他单位,占10.29%;从年龄结构看,有60位在40岁以上(含40岁),占总人数的88.24%,有8位在30~39岁之间,占11.76%;从职称结构看,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共有47位(含副教授 ),占总人数的69.12%,其他职称的有21位,占30.88%。这充分说明了:①刊物的核心群主要是由来自陕西理工大学的40岁以上的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的研究团队。②《学报》是展示校内优秀科研成果,培养优秀学术人才,为本校科研发展服务的主要学术阵地。

(三)主要基金论文情况

表2 2009—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论文情况统计

注:基金名称以中国知网网页中“分组浏览”的基金名称为参考。

基金论文是科研人员在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或新的发现,具有创新性和学术前沿性,因此基金级别、基金论文数量及占有比、基金论文内部结构比等已成为评价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5-6]。

由表2可知:①主要基金论文共有206篇,占《学报》总载文数的26.58%。②科研基金项目按照冠名形式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企业合作基金及其他五大类。《学报》的主要基金项目涉及到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等9个基金项目名称。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最多,共有108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52.43%。其次,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论文有68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33.01%。陕西省社科基金论文有11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5.34%。可以看出,《学报》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级基金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其次是陕西省厅局级基金,而省部级基金较少。

(四)引文情况分析

1.引文量

引文即论文中的参考文献[7],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8]。引文分析是指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科技期刊论文、专著等研究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揭示其数量分布特征和内在关联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4]316-317。引文量是反映刊物的情报吸收能力、作者利用文献能力以及论文质量和所含的信息量高低的指标,包括总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9]。同时它也能反映出所载文献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继承性[10]。

从表3可知,《学报》论文的总引文量为10 040条,年均引文量1 004条,篇均引文量12.95条。其年引文量在2009年最少,2018年最多。篇均引文量在2014年最少(9.57),2018年最多(18.09)。近五年年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二者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所以,其情报吸收能力和作者利用文献的能力目前总体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论文质量及其所含信息量也在不断提高,载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也在不断增强。

2.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能反映出刊物载文所参考的文献的范围和主要情报源[11]。对它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引文现象,揭示引文规律,展示引文特点。

表3 2009—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引文量统计表

表4 2009—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引文类型统计表(单位:条)

经统计该刊引文类型中最多的是图书,十年共引图书类引文4 794条,占总引文数的47.75%;其次是期刊,共引4 215条,占总引文数的41.98%;再者是网络资源368条、报纸文章286条、其他类引文194条、学位论文183条,分别占3.67%、2.85%、1.93%、1.82%。前二者占到总引文数的89.73%。图书内容系统、全面、可靠,期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时效性以及前沿性较强。由此看来,《学报》作者不但十分重视引文内容的系统全面及可靠性,而且还注重对学术前沿动态的引用。这为其论文质量的提升和刊物影响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被引情况分析

期刊论文的被引情况包括论文被引篇数、总被引次数、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等。它可以反映出论文的创造力及作者的科研水平,同时也是刊物学术水平、学术价值及其在该领域中地位的写照[12]。

十年间《学报》共刊出论文775篇,其中被引用论文共有543篇,被引率为70.06%,总被引次数为2 203次,篇均被引文次数为2.84次。各年度被引情况见表5。2009—2015年被引率起伏不大,在72.84%~90.91%间徘徊,其中, 2010年被引率达到最高(90.91%)。据统计《学报》相较于同类期刊,其被引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总之,从《学报》的被引情况来看,刊物学术价值高、资料性强,论文被引情况良好,质量高,创造性强,能抓住学术研究热点和前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 论

经综合分析研究可以看出:(1)《学报》是一种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以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为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刊物。(2)《学报》是为本校科研发展服务的主要学术阵地。其核心作者群的职称高、综合能力强。(3)论文的引文数量稳定,被引情况呈稳定增长趋势,说明《学报》的论文质量较高,学术价值高,资料性强,创新性强,能体现学科研究热点问题和学术研究前沿问题。

表5 2009—2018年《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引情况统计表

但是《学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栏目设置的学科分类尤其是基础学科栏目的学科分类范围偏大,致使刊物的部分栏目名称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反映时代脉搏的“学术前沿与学术热点”栏目比例偏少,体现学科融合发展的交叉学科栏目较少。(2)核心作者群范围过于集中,且年龄偏大。(3)高级别的基金论文相对较少,优质稿源紧缺。

(二)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栏目设置。细化基础学科栏目名称,适当缩小其栏目比例,突出特色栏目,扩大“学术前沿与学术热点”栏目比例,增设交叉学科栏目。(2)扩大核心作者群的范围。利用《学报》为本校科研发展服务的功能,研究分析近十年发文作者的现状和潜能,积极培养校内外有潜力的中青年作者,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校内外志同道合的作者长期合作,不断扩大作者的地域分布,多多培育学术新人。(3)采取多方举措,加大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力度。积极约稿,对特优稿件、重大基金项目和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相关的优秀稿件优先发表,调整现有激励政策,加大对优质稿件的奖励力度,不断提高稿源质量。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致敬学报40年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