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基于两次农业普查的数据

2020-04-04杜建括邢海虹

关键词:耐用品陕南农村居民

李 双, 杜建括, 邢海虹

(陕西理工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生活水平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能享受到的程度。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可有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城乡差距问题,甚至关系到整个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少学者着眼于省域或省内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省域尺度比如,古杰等[1]利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时空差异,认为时间上各省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空间上呈集聚态势;钟琳等[2]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中部各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省内尺度比如,张峁[3]和马晓茹等[4]分别评价了辽宁和吉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影响因素。目前,已有学者对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模式[5]、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现状[6-8]、消费结构[9-11]、受教育状况[12-14]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缺少基于多指标的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纵向与横向比较研究。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为摸清“三农”基本国情,查清“三农”新发展新变化,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农业普查。本文基于陕西省第二次和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15-16],筛选出受教育程度、耐用品消费状况、信息化水平、医疗服务状况四个指标,从纵向和横向尺度对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纵向尺度体现在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两次农业普查的比较分析,而横向尺度既体现在省内三大地区农村生活水平的横向比较,也体现在省际尺度上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生活水平的差异分析。最后,本文基于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现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发展状况分析

1. 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

表1 陕西省两次农业普查农业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变化情况

两次农业普查数据对比显示(表1),未受教育群体占比从2006年的9.8%下降到2016的6.5%。小学学历的人数下降了4.4%,而初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则分别上升了2.7%、3.7%、1.3%。这说明陕西省农业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在近十年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高中或中专学历人数上升幅度最大,劳动力供应质量明显提高。

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广东、山西、黑龙江三省相比(1)相关数据来源参见:广东省统计局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统计局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年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未接受教育的群体比例最高,达6.5%;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占比30.5%,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明显高于山西省的16.5%、黑龙江省的8.2%;初中学历占比最高,达51.9%,这与全国及其他三个省份的情况相似;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仅11.1%,这说明陕西省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农村居民生活耐用品消费情况

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品数量方面(表2),相比于2006年,截止2016年底陕西省农村居民绝大部分耐用品的消费量均有明显提升:小汽车每百户的拥有量增加了21.27台;摩托车、电瓶车每百户增长量仅次于手机的增长量,彩色电视机平均每百户的拥有量从85.7台增加到110.93台;每百户拥有量最多的则是手机,平均每百户的拥有量从71部增加到254.86部,增加了183.86部;虽然2016年农村居民每百户电脑的拥有量只有0.9台,但十年间增加了24.43台。

表2 陕西省两次农业普查农村居民生活耐用品消费变化量

3. 农村信息化水平与发展情况

表3 陕西省两次农业普查农村信息化相关指标数据变化量

从表3可以看出,陕西省信息化水平在十年间有明显提高,所有村通电覆盖率和通电话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截止2016年底,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和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的村覆盖率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以及广东省和黑龙江省,说明从区域发展上来看陕西省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4. 农村医疗服务情况

如表4所示,截止2016年,几乎所有乡镇均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执业(助理)医师,乡村级别的卫生室、执业医师的比例相比于2006年分别提升了19.4%、17.4%,社会独立收养性单位的数量显著提高。这说明随着陕西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医疗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基本达到了“小病有所医,就地就医”的状态。

表4 陕西省两次农业普查医疗服务相关指标数据变化量

第三次普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在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有执业(助理)医师的乡镇、有卫生室和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四个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山西、黑龙江三个省的覆盖率较一致,但在乡镇的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和敬老院的覆盖率方面,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和山西省,仅高于黑龙江省,这说明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状况良好,农村居民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家庭养老为主,对入住敬老院的需求相对较低,所以在相关建设方面也较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落后。

二、陕西省三大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

1. 三大地区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业经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如表5所示,陕北和陕南未上学、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关中地区,而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关中地区低。这是因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农民人均收入高,教育投入较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三者差异较小,说明总体上高素质农业经营人员相对不足。

表5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关数据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两两比较的sig值均显著大于0.05,说明陕西省三大地区之间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并无显著差异。

表6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显著性差异分析

2. 三大地区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分析

居民耐用品消费情况体现着生活水平的高低,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关中农村相比于其他两个地区而言,人口密度大且交通较发达,因此摩托和电瓶车的数量较多。小汽车消费方面,陕南农村居民拥有量较低,与陕南多山区有关,骑摩托车出行更经济方便。在空调和淋浴热水器消费方面,相比关中和陕南地区,因陕北纬度偏高,年均气温较低,且农村居民喜欢居住在冬暖夏凉的窑洞,故对空调和淋浴热水器的需求相对较少。在冰箱、电视、电脑和手机等消费方面三个地区差异不大。居民耐用品消费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陕北与关中、陕南与关中比较的sig值分别为0.016和0.001,均小于0.05,说明陕北、陕南与关中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三大地区中关中农村经济发展最好,且人口密度大,拉大了与其他两个地区的消费差距;陕北与陕南虽然在地域环境上差异较大,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7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显著性差异分析

3. 三大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与发展情况分析

三大区域电力和有线电视基本全覆盖;宽带互联网、电子商务配送站覆盖率方面,关中>陕南>陕北。总体而言,三个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关中地区最高,陕北较差。信息化水平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两两比较的sig值均显著大于0.05,说明陕西省三大地区之间农村信息化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农村信息化水平受地域的影响较小。

表8 陕西省三大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性差异分析

4. 三大地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分析

农村医疗服务是农村社会民生的保障,同时也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体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医生的乡镇三大区域基本全覆盖;陕南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敬老院的乡镇比例最大,分别是65.3%和46.7%,是陕北和关中的近两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政策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在有卫生室方面,陕南与关中相似,均达95%,而陕北则略低,为61.9%。居民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陕北与关中、陕南与关中比较的sig值均大于0.05,而陕北与陕南比较的sig值小于0.05,说明陕北与陕南在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地方政策导向造成的。

表9 陕西省三大区域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性差异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 论

本文基于第三次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对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做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截止2016年底陕西省农村生活水平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耐用品消费状况、医疗服务及农村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表明近十年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较明显改善。

(2)从省际横向比较来看,大多数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一致,但省际尺度上存在差异。与其他三省相比,陕西省农村居民低学历人数偏高,而高学历人数偏少,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因地理环境差异,省际间在部分耐用品消费数量方面存在差异;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的村覆盖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说明在区域发展上来看陕西省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在乡镇的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和敬老院的覆盖率方面,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和山西省,仅高于黑龙江省,这说明陕西省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家庭养老为主,对入住敬老院的需求相对较低。

(3)从陕西省内部区域横向比较来看,关中地区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高于陕北、陕南,但三大地区之间在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农村信息化水平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陕北、陕南与关中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关中农村经济发展最好,且人口密度大,拉大了与其他两个地区的消费差距;陕北与陕南在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地方政策导向造成的。

2. 建 议

本文根据对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结果,针对陕西省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学历与职业技能

陕西省农业经营者以小学和初中学历为主,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较低的受教育程度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措施:

①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对有学历与技能提升需求的农民企业家或农业经营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并依据相关规定发放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②政府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文化宣传,针对一些有文化基础的农村劳动力,结合实际需求,开设专门的劳动就业培训工作。

③采取灵活的培训时间和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可以采取“送教上门”和“弹性学习”的模式。“送教上门”,即深入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工作;“弹性学习”,即农民自己安排上课时间和选择感兴趣的培训内容。

(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

针对陕西省农村医疗设施差,具有执业医师的村的比例较低,卫生医疗人才匮乏,农村具有敬老院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收养单位所占比例偏低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①加快完善卫生基础硬件设施,逐步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建议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提高卫生服务建设力度,建立标准的新型农村示范卫生服务室,并且政府统一对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采购并配齐,提高农民就医的质量。

②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医疗水平。政府和教育部门可推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鼓励医学毕业生投入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中。对乡村在职的医生进行全科岗位培训,定期组织考核,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业务技能水平。

③加强农村乡镇敬老院和社会福利收养机构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敬老院的保障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引进社会资金,积极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推进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水平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相比城市,农村普遍信息化基础设备较落后,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为大力推进陕西农村信息化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着力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各级网络中枢平台。加强建设以光纤、4G/5G网络为主的信息传输骨干网,提高基础传输网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②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尤其是基层干部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养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信息化平台的有效使用率;建立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基层配备专职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工作人员。

③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提升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农村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智慧物流”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耐用品陕南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汇率波动与耐用品折旧率的关系
党建地图·陕南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TGV : les techniques indigènes boostent le développement du secteur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基于消费者效用模型的耐用品垄断商回购与再制造决策研究
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