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 诊断价值评价

2020-04-02孙友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射线支原体影像学

孙友奎

(核工业四一九医院放射科 广东 韶关 51202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之一,具有常见多发性特点,秋冬季节该病症较为常见,诱发原因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后,以咳嗽、发热、畏寒为主要症状表现。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不及时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确认病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计9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CT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甄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计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接受X 射线诊断和CT 诊断。其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比例为50:44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4.4±1.9)岁,病程介于3 天~15 天之间、平均病程(9.0±2.2)天。

1.2 方法

全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接受X 射线诊断和CT 诊断。其中X 射线诊断所用仪器为UNFORS-Xi 型多功能诊断X 射线检测仪。将患儿病侧与胸片贴近,正常摄取病侧立位或卧位胸片,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增加实施胸部侧位。分别观察胸廓、纵膈以及膈肌胸膜,对X 射线肺部表现进行分析时,从肺尖至肺低,并观察肺门至肺周之间的部位。以患儿体厚为依据设定曝光,同时对病灶位置予以确定,同时可实施集体阅片方式。

CT 诊断的具体方法如下:选用GE 四层螺旋CT,对肺部各个器官进行扫描,分别设置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螺距(1.2mm)、扫描时间(1s)、重建层厚(3mm)、电压(120kV)、电流(100mA)。此后运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碘海醇注射器注入,用量介于1.6~2.0mL/kg之间,注入速度控制在每秒1.5~3mL 之间,若有必要则口服浓度为3%的水合氯醛(1.5ml)。借助CT 图像对病灶在肺部的发生部位、范围、大小以及形状进行观察[1]。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和病灶影像学特征。其中病灶影像学特征包括大面积斑块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 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检验,P<0.05,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检出率比较

CT 诊断共计有8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90.43%,X 射线诊断共计有6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69.15%(P<0.05),见表1。

表1 对照比较检出率组间差异(n,%)

2.2 两组病灶影像学特征比较

肺部大面积斑块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等影像学特征CT 诊断表现率均高于X 射线诊断(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 对照比较病灶影像学特征组间差异[n(%)]

临床儿科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常见病症之一,产生原因主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肺部出现间质性病变与感染。与此同时,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对象多为年龄较小的儿童,不仅身体各项机发育状况不完全,而且抵抗力普遍较差,所以极易诱发产生严重感染症状的情况。若支原体出现变异并诱发大面积感染的情况,则极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具有重要价值[3]。

X 射线和CT 均属于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措施,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T 诊断共计有8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90.43%,X 射线诊断共计有65例患儿检出,检出率69.15%;肺部大面积斑块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等影像学特征CT 诊断表现率均高于X 射线诊断,分析原因:X 射线诊断不具备显示器官与病变的能力,而CT诊断可直接显示器官与病变,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实施增强扫描以提升图像清晰度。此外,CT 诊断可对各个部位的影像密度进行调节,对肺部病变情况检查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X 射线诊断平面影像重影的问题[4]。

综上所述,CT 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挥的诊断价值突出,有效显现了病灶影像学特征。

猜你喜欢

射线支原体影像学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多维空间及多维射线坐标系设想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
与线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