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

2020-04-02王宝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隐匿性螺旋检出率

王宝龙 王 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隐匿性骨折属于一种假阴性现象,利用常规X 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骨折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此类骨折若未及时就医、诊断,治疗效果便不尽人意,重要的是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及身体上的双重痛苦[1]。本次研究针对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开展多层螺旋CT 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研究资料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科室内隐匿性骨折患者中抽选150 人进行研究。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男性患者92 人,女性患者58 人,年龄介于20~61 岁,平均(43.5±5.2)岁;骨折至就诊间隔3h~6d,平均间隔(32.2±10.6)h。X 线检查结果显示,踝关节骨折患者34 人,肩胛骨骨折患者23 人,髋关节骨折患者22 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 人,腕骨骨折患者29 人,足骨骨折患者21 人。其中82 人由交通事故致伤,20 人由重物砸伤,31 人由坠落致伤,17 人为其他原因骨折。上述一系列基线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原则

纳入原则:①经临床确诊为隐匿性骨折;②可正常沟通;③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加。排除原则:①为其他类型骨折;②之前患有膝关节疾病[2]。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予以开展。

1.3 方法

1.3.1 设备选择 选用GE64 层螺旋CT 扫描机与飞利浦1.5T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1.3.2 诊断方法 为所有患者施行多层螺旋CT 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1)多层螺旋CT:扫描机参数设置为120kV,110mA,层距2.5mm,先后实现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摄影与多平面重建。(2)核磁共振成像:1.5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SE 序列T1WI 参数为TR 500ms、TE 15ms;T2WI 参数为TR 3600ms、TE 97ms。STIR 序列参数为TI 150ms、TR 2200ms,TE 90ms,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进行扫描,层厚0.5cm,间距0.1cm,矩阵为320×320[3]。安排2 名以上的专业影像学医师进行图像分析,若诊断结果不统一,须全科会诊。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数据录入表格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依靠SPSS18.0 软件作为数据支持,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骨折部位检出人数以n(%)的形式录入表格,进行卡方检验。数据对比得出P<0.05,即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检出情况对比

多层螺旋CT 检出踝关节骨折34例,肩胛骨骨折22例,髋关节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20例,腕骨骨折23例,足骨骨折20例,共140例,检出率高达93.33%,与多层螺旋CT 检出率80.67%相比,P<0.05。数据可参看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论

多层螺旋CT 能够满足临床上对于多层面数据同时获取的需求,应用于临床诊断能够更快、更大范围、更加准确地为患者进行诊断,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CT 的应用范围[2,4]。

核磁共振成像属于一种新型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于运动相关伤害的诊断价值较高,涉及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成像。工作中不采用电子离辐射及造影剂,也可清晰成像。该成像技术能够深入人体分子层面,准确呈现人体器官失常和早期病变情况,与X 线CT 相比由诸多优势。例如,可调节磁场以获得所需剖面,还可深入到其他成像技术所不可及的部位,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进展。第二部分结果中,多层螺旋CT共检出121 人,检出率为80.67%;核磁共振成像共检出140 人,检出率高达93.33%,数据进行对比,P<0.05。有力证实了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综上,针对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上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更准确,可有效避免延误病情,值得持续推广。

猜你喜欢

隐匿性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论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