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心理学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目标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

2020-04-01闵宝翠李耀峰

辽宁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程序性领域学科

闵宝翠,李耀峰

(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童牛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涵盖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个方面(以下简称学科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科目标的理解仍然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分辨学科目标和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这给课程目标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探讨学科目标和三维目标的关系,以期增进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科目标的理解,促进综合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

一、学习心理学之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师要懂得结构力学,医生要懂得人体生理学,同理,从事教学设计的教师要懂得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虽然“学习”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但如果要给它下个定义,其实并不容易。心理学对“学习”一词给出的解释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持久的变化。”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学习发生在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那么这种双边活动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作为引导,这就是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个方面。这些教学目标各自承载着什么样的知识类型和心理机制?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变成学科目标,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受传统思维影响,我国的教育研究,特别是一线教师,习惯于从经验和思辨的取向研究教育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科学性已经成为评判一种事件正确与否的标准。因此,教育研究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应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科目标和三维目标进行解构和分析,深度剖析每一种教学目标所承载的知识类型和本质,找出其中的相同点,进而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审视和生成学科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一般分类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教育目标分类是由布卢姆等人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他们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40 多年后的安德森等人几经修订,于2001年出版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后,从心理机制上解剖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归结为四类知识:一是事实性知识(某一门学科中的基本成分),比如事件、地点等;二是概念性知识(一个整体结构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概念、原理、模型和结构性知识;三是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比如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使用标准;四是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自我认知和调控的知识),比如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反思等。

综合实践活动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对以上四类知识的学习,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知识,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事实性知识可以运用讲述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概念性知识要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原理;程序性知识可以运用演示法、练习法帮助学生习得一组有序的步骤;元认知知识可以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对内部及时调控,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不同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

教学目标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经过某个主题的学习之后能够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加涅等人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学习结果也可以按照三个领域划分(见表1)。

表1

三、解构学科目标的知识本质

上述教学目标的一般分类框架和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是什么关系?想要弄清此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学科目标的内涵。

其一,价值体认,是指通过参观、实践等亲历活动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形成集体观念和积极的劳动意识。它是关于态度的学习结果,与情感领域相对应。

其二,责任担当,是指在真实生活中,围绕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家务活动或服务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喜欢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形成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它是关于态度的学习结果,它与情感领域相对应。

其三,问题解决,是指能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着手,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研究方案,具备一定的流程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思想。它是关于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结果,它与认知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对应。

其四,创意物化,是指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工具和材料制作小物件,发展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它是关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学习结果,它与认知领域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相对应。

基于此,可以总结出四个学科目标所蕴含的知识类型和所属的领域(见表2)。

表2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目标所承载知识类型的解构

图1 学科目标与三维目标的关系解析

四、厘清学科目标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熟悉了三维目标的设计,是不是学科目标和三维目标完全相悖?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弄清这些问题。

先说说三维目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这个角度上讲,“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仅混合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而且混合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所以本文不再解构这一目标。

广义的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言语信息)和“怎么办”(智慧技能)的知识。广义的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如果一套技能是用来支配肌肉协调的行为,如骑自行车、三步扣篮和游泳,这种行为属于动作技能。如果一套规则支配的是认知行为,即对外办事的技能,如运用技能、算法和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则这种行为属于认知领域的智慧技能。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与学科目标中的价值体认和责任担指向相同,都对应情感领域;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维度与学科目标中的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存在彼此交相呼应的关系(见图1)。

五、学科目标实例分析

本文以“STEAM+光影贴纸”教学目标的叙写为例(见下页表3),分析每个教学目标的知识本质,创造性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科目标的框架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发展。

由表3 可以看出,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反应的是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和活动后的态度观念,属于情感领域。问题解决目标中的方案制定、流程规划、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工具和材料是智慧技能的具体应用,属于程序性知识。创意物化中的电路原理属于概念性知识,设计草图、使用工具和实践操作同属于动作技能领域。

一般来说,各学科将知识技能的习得放在目标体系的首位;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目标体系中,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位列重要位置,这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价值观念和意识行为养成的学科特色。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总之,学习心理学吸收了现代认知理论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研究结果,这既给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发展提供了依据,又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借助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目标进行解构和分析,填补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目标分类的心理学基础的空白。研究者应秉持继承和发扬的初心,将学科目标与中小学教师熟悉的三维目标进行比较,提出理论依据,从而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表3 “STEAM+光影贴纸”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程序性领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程序性坏死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