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浆CLEC-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020-03-31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活化血浆血小板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后两者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改善ACS患者心肌供血及供氧情况,有效降低了ACS的死亡率[1-3]。目前,临床主要在PCI后1年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ACS患者的预后,但费用较高且耗时较长,寻找易于检验且费用较低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利于ACS患者的PCI预后评估。研究发现,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与血小板活化关系密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时增加,并与卒中进展和预后相关[4]。本研究探讨CLEC-2在ACS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PCI预后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50例ACS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2)接受PCI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PCI史;(2)合并胸主动脉瘤、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5)合并恶性肿瘤;(6)随访失联。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AC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既往史、ACS家族史、ACS类型、卒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

1.3 血浆指标检测

抽取ACS患者PCI后次日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下3 500 转/min离心15 min,提取上清液,-20℃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CS患者血浆中CLEC-2水平,试剂盒购自英国biorbyt公司(批号305229),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

1.4 PCI后随访

采用复诊及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每月随访1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28日。MACE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重大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S 15软件进行样本量计算,通过Log-Rank法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差异,试验计划患者入组12个月,随访24个月,在32例患者发生MACE时进行最终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LEC-2对ACS预后的判断价值。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分析CLEC-2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S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

本研究150例ACS患者中有32例(21.33%)发生MACE,其中9例(6.00%)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5例(3.33%)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2.67%)心源性死亡,9例(6.00%)再发心肌梗死,4例(2.67%)恶性心律失常,1例(0.67%)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浆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0.812~0.958),最大约登指数为0.643,最佳截断点为158.63 pg/mL,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92.37%,见图1。以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为界,将患者分为高CLEC-2组(>158.63 pg/mL,n=32)和低CLEC-2组(≤158.63 pg/mL,n=118)。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在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动脉疾病、ACS类型、HbA1c、卒中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ACS家族史、CLEC-2水平及LVEF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图1 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两组预后分析

高CLEC-2组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CLEC-2组(71.88%对7.63%,P均<0.001)。高CLEC-2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CLEC-2组[17.25(15.40~19.10)个月对23.34(22.91~23.77)个月,Log-Rank Chi-square=76.744,P均<0.001)],见图2。

2.4 血浆CLEC-2对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CS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卒中、LVEF及CLEC-2水平可能与ACS患者MACE发生有关。按α≤0.1,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CLEC-2水平与ACS患者MACE发生密切相关(P均<0.05),见表2。

图2 两组ACS患者预后生存曲线

表2 影响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ACS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破裂,并随血液循环至冠状动脉,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致使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肌坏死,若不及时救治,多数患者会死亡[8]。目前,全球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9]。PCI作为治疗ACS的有效手段之一,已极大地降低了ACS的死亡率。由于PCI后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仍有部分ACS患者在PCI后发生MACE。用于评估ACS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及肌红蛋白等的临床价值有限[10],因此,探索用于ACS患者PCI后预后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CLEC-2是在血小板中高度表达的C型凝集素Ⅱ型跨膜受体,与血小板的活化及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1-13]。

本研究中血浆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85,提示CLEC-2评价ACS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对两组进行比较发现,高CLEC-2组MACE发生率高于低CLEC-2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低CLEC-2组,进一步说明CLEC-2与ACS患者PCI后的预后关系密切。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CLEC-2水平是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小板在机体凝血、出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及疾病进展与血小板关系密切。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有CLEC-2表达,且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表明CLEC-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14-15]。CLEC-2在多种免疫细胞中低表达,但在血小板中高表达[16]。血管平滑肌细胞可通过调节CLEC-2诱发血小板活化,进而促使血栓形成[17]。CLEC-2可通过与其内源性配体足突细胞膜黏蛋白结合,共同诱发血小板活化[18-20]。此外,CLEC-2还可以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血栓形成[21]。笔者推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处于炎性环境时,可通过调节CLEC-2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诱发血栓形成,最终导致MACE。

综上所述,血浆CLEC-2水平与经PCI治疗的ACS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高CLEC-2水平是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下一步将动态观察ACS患者血浆CLEC-2水平变化,分析CLEC-2与MACE发生的关系与机制。

猜你喜欢

活化血浆血小板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