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干预重症肺炎对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0-03-31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症肺炎满意度

邢 燕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急诊科,辽宁 大连116100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重症监护室或急诊科常见危重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势危重、传变迅速等特点,临床表现较普通肺炎表现更加剧烈,易出现呼吸衰竭、交叉感染、肺外疾病等并发症,若治疗、护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1]。SP发病突然、病势汹涌,重症肺炎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治疗、护理方式不了解,常处于易激惹状态,可能对接下来的治疗和护理疗效均造成干扰,产生不良预后[2-3]。有研究表明,SP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障SP临床疗效,及避免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关键[4]。综合护理作为新型“患者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是提升临床疗效及避免不良预后的有效干预方法[5]。本研究将综合护理设为观察组,并设常规护理对照组,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SP患者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期间于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0~78周岁,平均年龄(63.27±10.11)岁,病程2~14 d,平均病程(6.18±3.17)d;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1~76周岁,平均年龄(62.96±9.54)岁,病程3~12 d,平均病程(5.78±3.63)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开展的。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6](2016版)中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肺炎基础病诊断,且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或)感染性休克为主症,伴随意识障碍、氧合指数(PaCO2/FiO2)、多肺叶炎症浸润等其中3项;(2)从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不超过2周即14 d;(3)接受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并对原发的基础疾病采取积极地治疗。排除标准:(1)其他可导致肺功能降低的疾病如肺不张等;(2)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和继发)、心胸外科及器官移植术后继发的重症肺炎;(3)合并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疾病;(4)存在心功能衰竭(包括肺水肿)、呼吸衰竭等;(5)预计生存期不足2周及中途退出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肺内及全身感染、强心利尿、纠正休克及酸碱电解质平衡、辅助呼吸等)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模式干预。

1.2.1 常规护理模式:(1)生命体征检测:应用床旁心电监护仪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24 h生命体征监控,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四大基本体征,以及检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生命体征波动时及时告知上级护理人员及医师;(2)吸氧或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通常伴随肺功能降低、呼吸肌功能减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予以不同流量的氧气吸入,对于器械通气患者时刻关注器械运转情况;(3)日常护理:保持周围环境适宜温度和湿度,对于被动体位患者定时翻身防治发生褥疮加重全身感染状态,此外持续吸氧造成的口腔、呼吸道黏膜的干燥情况,采取生理盐水雾化及湿润的棉签日2次擦拭口鼻措施。

1.2.2 综合护理模式:(1)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每位重症肺炎患者的个人身体基础条件及病情、病势发展情况制定“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案,与管床医师积极配合,以便更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呼吸道综合护理:重症肺炎患者处于与抗感染、以及机械吸氧的治疗阶段,口腔及呼吸道的微生物处于紊乱状态,对患者口腔及呼吸道进行及时的清洁护理,可有效避免交叉、持续感染的可能性。在确定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前提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体位引流、有效排痰等措施,保证1 h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包括机械吸痰及胸背部叩击咳痰),防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而导致呼吸受阻。此外,重症肺炎患者由于机体感染炎症常处于发热状态,体温高于常人,在体温不超过38.5℃时采取冰毡机或是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当体温超过38.5℃时,根据医嘱在物理降温措施的基础上予以药物降温;(3)心理护理干预:由于重症肺炎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势危及的特点,很多患者往往存在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焦虑,以及对疾病产生的各种不适临床表现感到痛苦[7]。且患者及家属对该病认知不足,认为医护人员夸大其词,对其治疗和护理工作并不抱有全力支持态度,且处于易激惹状态。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有关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患者当前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护理方式,并以以往成功治愈重症肺炎的病例鼓励及安抚患者及家属,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对重症肺炎各类并发症的预防:该病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并发症,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补液过程中控制滴入速度以减少循环负担[8],在雾化或吸氧过程中规范操作以防止黏膜及肺损伤等[9];(5)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呼吸肌锻炼以提升肺功能,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措施[10]。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呼吸肌锻炼时应时刻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立即检测血氧饱和度并告知医生;(6)加强无菌意识:保持病房无菌环境,护理人员及家属进入病房应穿隔离衣以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当前情况及治疗进展,以及安排探视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1)客观生理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FVC水平以评估患者肺功能;(2)肺部感染评分(CPIS)[11]:是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客观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情况,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气道分泌物量及微生物培养及胸片浸润情况等六项指标,分值随炎症减少而降低;(3)临床疗效[12]:显效:经客观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显著改善,且未见并发症。有效:各项理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较治疗和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存在少量的轻微并发症。无效:各项理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较治疗和护理前未见改善,且出现较多的严重并发症。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4)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信、效度检验良好,分为四个维度:85~100分为较满意,70~84为一般满意,低于83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较满意+一般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CPI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CV、FEV1/FVC及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EV1、FCV、FEV1/FVC及CPIS评分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CPI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肺功能、CPIS评分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5)时间干预前干预后FEV1/FVC(%)51.11±6.70 61.33±5.01*7.39 0.000 52.37±6.43 67.54±4.88*#12.61 0.000 TP观察组(n=45)干预前干预后TP FEV1(L)1.92±0.73 2.35±0.60*3.05 0.003 1.95±0.69 2.94±0.72*#6.56 0.000 FVC(L)3.54±0.55 3.98±0.51*3.94 0.002 3.59±0.51 4.40±0.38*#4.75 0.000 CPIS(分)7.65±2.08 5.17±1.55*6.41 0.000 7.49±2.57 2.37±1.46*#11.62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SP的发病往往具有突发性,病势较普通肺炎剧烈数倍,短时间病情可快速进展,诱发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SP的疗效明显提高,但该病病势凶猛,短期内多器官衰竭,其预后仍未见显著的改善[14],因此除对SP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外,予以患者优质的护理模式对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并发症及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常在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危重疾病,SP往往对治疗环境(无菌)、患者的病情实时监控,及患者心理情况等方面的需求更高,故采取一种能够全方位、个体化、综合考虑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综合护理秉承“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理念,强调每位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从护理行动、心理干预等多角度综合施护,得到了越来越多医护工作者的肯定,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15]。随着综合护理理念逐渐深入到临床医疗的各个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与预后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了综合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的疗效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本研究在SP的治疗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针对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及家属易激惹状况,护理人员从增加日常医患交流、提升有关病情的认知及治疗实时进展,对从心理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护理满意度至关重要。刘玉霞[16]对不同护理模式下干预SP患者研究指出,采取一种优质护理方式对提升满意度影响较大。本研究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亦是表明了综合护理可以起到提升患者满意度作用,长远看来可能为减少医患纠纷做出贡献。CPIS评分是以一种将客观指标质化的评估手段,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护理效果可以起到综合的评估作用[17]。综合护理所采用的呼吸道综合护理、有效排痰、呼吸肌锻炼、无菌观念及对SP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均是提升肺功能、减少交叉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唐育鹏[18]等对SP患者采取综合干预后有效降低了医源性的交叉感染情况,降低了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组CPIS评分与肺功能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方向大致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较大,综合护理可显著提升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炎症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重症肺炎满意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重症不惑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