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效果的若干思考

2020-03-30刘自海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

刘自海

【摘 要】 文章论述了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征,提出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途径: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方式;精心组织内容,通过富有时效性的必讲内容,来进一步完善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内容。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教育内容

一、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作用

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旨在要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齐进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主动扛起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强健身心,让青春的梦想在新时代魅力绽放。在青年大学生中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认识国情,增强理想信念;有利于学生树立大局意识,不断用发展的眼光观看世情国情,更好的融入社会,担当时代使命;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提升素质,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高校和任课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断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新。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征

1、与时俱进,贴近现实

与时俱进,贴近现实,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独特性是由其课程内容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有的理论深度,更要及时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增添新鲜内容;既要有当前政治经济等政策的解读,也要有对时下社会热点事件、话题的关切。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

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虽然没有统一规定的教材,但按照教育部、各省教育厅要求,均有着严格、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该门课程虽属于马克思主义课程范畴,但又和思想政治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要求具有时效性,不是一本教案包打天下,没新意,没诚意的内容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同时,教学中还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回避矛盾与问题;更要求具有时效性,要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精准分析,对国内外形势的把握要入木三分,对具体问题的回应要及时、得当。

3、教学方法多样性

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求任课教师一是能巧妙组织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同时选择重点讲解,讲解中要精选材料,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与政策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传授知识。二是教学中要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搞一刀切,务求实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疑虑和困惑,要以具有典型性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析问题,采取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学效果。三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快速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变化。新形势下,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的传递快而简便,同时各种信息又交错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更需要任课教师据有丰富、完备的知识储备,拥有敏锐的视角以及辨析问题的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途径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方式

一是打破旧的学习观念。“学校教育通过课程千方百计地输送给每个学生一定量的‘文化财产,并在学习结束期间给每个学生发证明,证明他至少占有最低限度的知识。”[1]但形勢与政策教育课又有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决定了该门课程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当然其成果也不是能在短期内就在学生身上表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构建学习新模式。依据该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在学习模式上的创新,要敢于突破固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建立“由基于知识和技能‘习得、‘积累的占有式学习转向基于问题解决、意义建构、知识创新的探究式学习,最终形成基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主式学习。”[2]通过努力构建“三步式学习法”,让学生转变已有的学习观念与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愿景式学习引导。 愿景是学生学习中所期望得到或是实现的一种心理满足。调查显示,当学习的材料或内容和学习者的学习期望相关联时,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会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效果也呈现出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提升学习愿景,实施共同愿景式学习引导,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形势与政策教育大概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型内容、社会型内容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型内容等三个部分。

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来看,授课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上既要有个体意识的彰显,也有大局观念的统揽;既要有“国家功勋”、“人民楷模”等这样的全社会“道德热量”的正向传递,也要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视域下的每个个体都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建设心态”的构建培育;既有时代变迁中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的“精神家园”的守护,也有发展浪潮中舒缓焦虑,支撑我们“心灵成长”的赋能力量。具体说来,要求授课教师要能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政治经济型内容,要增强时效性,结合新时代以新思想武装头脑,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以“老掉牙”的内容滥竽充数。增强时效性就是要求授课教师不能单凭教育部思政司的教学要点来进行教学,更要在平日的学习和教学中提高政治敏感度,及时搜集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细致梳理和科学分析,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形成丰富而又贴近形势的教学内容,紧随时代发展变化组织教学。

二是对于社会型内容,要增强实践性。授课教师要广泛收集具有现实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或是热点事件,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从而和学生一道对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启发学生从大局出发,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从而解答现实中存在的疑难、困惑。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事件不要计较于数量之多少,更要在乎质量之精良。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深入分析,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要能够起到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教学的最终成效要落实在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教学中与学生在历经批判与自我批判之后,要能够支撑起学生的“心灵成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对于校园生活型内容,要增强实效性。教师对青年大学生需要进行宏观层面的教育,更需要进行微观层面的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懂得辨析形势,更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要善于结合国情世情、校情校风,尤其是要善于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班级的学情班风,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优秀人物、典型事件,开展朋辈间的宣传和感化教育;教师还要以入学教学、学业指导、考研就业、创业服务等政策说明与指导等为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如此,更容易获得广大学生在情感上的认同,从而有利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实效性的提高。

综上,旨在通过富有时效性的必讲内容——大政方针经济政策,参与实践的选讲——社会热点,增强实效的宣讲——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进一步完善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内容,从而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吸引力,提升课程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在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同时,作为课程开设的主体——高校务必要遵循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的相关通知要求,做好规定动作,丰富自选动作,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做到学时有保障,课时有保证,教学有保险。只要各高校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予以贯彻落实并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势必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31.337.

[2] 郝德永.快乐学习:愿景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6(7).

【作者简介】

劉自海(1985—)男,安徽六安人,硕士,马鞍山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