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运动

2020-03-30李晓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陕甘宁妇女婚姻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陇东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用行政手段反对妇女缠足,反缠足运动因此展开;妇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由,家庭地位提升;开始重视妇女教育,妇女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地妇女参政议政,促进了妇女民主思想的开启;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在家庭中有了经济地位。陇东根据地的妇女运动,促进了根据地的妇女解放。

【关键词】 陕甘宁;陇东根据地;妇女;婚姻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妇女解放作为己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指导边区妇女的工作,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在边区政府成立之后也相继开展起来。

一、陇东根据地的反缠足运动

陕甘宁边区为帮助妇女打破封建制度的枷锁,开展大规模的反缠足运动。放足是边区妇女解放的第一步,让女性心理和身体得到了释放,只有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才能积极参与到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中去。

边区妇女在抗战之前,仍兴盛三寸金莲,边区政府用行政手段,严禁妇女缠足,成为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1937年3月8日,庆阳县举行了第一次三八节纪念大会,在大会上,蔡畅号召妇女放开裹脚布,同时动员家长也不要再给女孩子缠足。1939年8月,边区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其中规定:边区女子年龄在十八岁以下者,一律禁止缠足;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下者必须放足。根据条例,边区开展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的不缠足运动。各地妇联组织监督放足情况,经常收集汇报,大造利于放足的社会舆论,各县也成立了以妇联等群众组织为主的放足突击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深入各乡、各村、各户进行宣传。庆阳县妇救会还成立了剪脚布小组,通过先学校,再城镇,再乡村的步骤,全面动员妇女放足。许多放了足的妇女也加入到不缠足运动中来,她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宣传放足的好处。在边区政府和政策指导下,不缠足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新正县自禁止缠足条例颁布到当年10月底,全县18岁以下女子80%都放了足。镇原县三岔区乡政府还派女参议员定期到各村检查放足情况。

在边区政府领导和政策指导下,不缠足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妇女自愿放足,逐渐形成了社会风气。

二、陇东根据地的妇女婚姻生活

在陜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前,边区的包办、买卖、强迫婚、童养媳非常普遍,边区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下,民间一直流传着“再好的闺女锅台上转”、“女人不是人,母猪不敬神”、“打到的婆姨揉到的面”等歧视妇女的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歧视妇女的社会风气才有了一些变化。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彻底废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帮助妇女打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为妇女的婚姻自由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939年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中明文规定:男女婚姻以自愿为原则,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强迫、包办及买卖婚姻;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等等。这些条例保障了妇女在婚姻中的自由和权利,改变了过去妇女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自新婚姻法实施以来,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追求自由婚姻,妇女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43年3月,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在华池县检查工作时,通过深入调查,公正审理了当时很有影响的“封芝琴婚姻案”,就是边区青年女子要求婚姻自由的一个典型案例。陇东中学语文教师袁静将这个故事编成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民间艺人又编成书本《刘巧儿团圆》,轰动了陕甘宁边区,对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陇东根据地的妇女教育

陕甘宁边区地处偏远,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绝大多数群众都是文盲。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了“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边区成年人之民族意识与政治文化水平”这一为抗战服务的方针,陇东革命根据地响应这一号召,创办了冬学、夜校、识字组等组织形式,让很多的妇女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其中妇女冬学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1943年,环县新营湾冬学从延安来的女教员叶冷创立了“炕头冬学”,不便出门的妇女在其家中教学,并传授生产生活常识,解决他们的识字问题,使妇女们都像我学习识字。曲子周湾冬学女教员赵晋英根据不同对象,创造了一揽子冬学,其中有针对妇女教其认票子的内容,她们都乐意参加。据统计,陇东各县有冬学80所,新正县参加学习的人数有2535人,其中妇女1105人,占总人数的40%。新宁县窦家湾村共17户,85人,1942年村里人开始学习文化,村子办起了夜校半日班、妇女半日班、妇女识字班等,妇女半日班一天上一次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参加妇女半日班的13个妇女都认会了各种票据上的字。[1]同年,窦家湾村被评为读报和识字做得最好的文化模范村。另外,妇女干部教育方面也受到边区政府的重视。为培养各县、区妇女干部,陇东中学于1941年4月至10月开设了妇女干部训练班,学员由分区妇联选送,共有学员24人。

通过学习,妇女们的民族意识、民主思想被开启,开阔了她们的视野,增强了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勇气。

四、陇东根据地妇女积极参政议政

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地妇女参政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边区政府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切实保障妇女参政地位,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1939年边区政府通过《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1941年11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边区境内人民,不分男女、阶级……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中就要求:各级参议会应有25%的女参议员,各机关应大量吸收妇女工作。妇女们在法律上有了保障,她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各项政治运动中,也敢于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这些妇女参加政府工作后,积极向政府提出关于妇女本身利益的提案,要求政府颁布保护妇女的法令,恢复妇女在社会上应享有的权利。

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参政议政,在每次乡选中都动员有选举权的妇女参加选举,许多乡村妇女当选为县乡参议会参议员。如1941年的普选中,庆阳县各级参议会都选出了女议员,曲子县选出的县议员81人,女议员8人,庆阳县选举出女议员5人,占全体参议员的6%,新宁县选举乡议员107人,其中女议员19人,占17.8%。[2]说明已有一部分妇女参与到陇东根据地的政治生活中来。

边区政府不仅积极鼓励妇女参政议政,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工作,对于在政府中工作的女性参议员还给予特殊的照顾,如对妇女在分娩时可以免费检查和接生,孕妇生产时发生产费50元,生产前后可以休息两个月,发休养费20元等等。这些女参议员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她们参政议政的作用,积极提案议案,长期被压迫的妇女也随之觉醒,也改变了妇女们的社会生活。

五、陇东根据地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边区妇女还是边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很多边区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到劳动大军中来。妇女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手工业、植树等劳动,从而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保证了军需民用,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家庭纺织业方面,妇女们的成绩斐然。边区政府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解决民众的穿衣问题。在边区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庆阳各县的家庭纺织有了较快发展。1940年,庆阳、曲子、镇原有1000多名妇女从事纺织。1941年,纺织妇女达到2054人,1942年,有纺织妇女4427人,而且在纺线和织布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全年共纺线34039斤,织布18756丈,纺织妇女每人平均约10斤线,五丈布。[3]即使没有纺织基础的环县也进行了动员,在农村中普遍發动组织妇女从事纺织,并教妇女们纺织的技术。1943年,庆阳、合水、镇原3县妇女生产纺线1.16万公斤,织土布10.8万米。1944年,全分区参与纺织布的妇女有1.4万人,当年织布5.6万匹,[4]大大缓解了根据地布匹不足的困难。庆阳是陇东分区家庭纺织业最发达的县,据1943年该县干部联席会议统计,庆阳市纺织妇女63名,纺车63辆,织布机5架,各县有大量农村妇女从事纺织业。在纺织运动中,陇东出现纺织专业户和模范村,如庆阳县高迎区五乡三村农民蔡德旺,全家有7台纺车,3架织布机,全家8名妇女全部参加纺织。在他家的带动下,全村妇女都学会了纺织。庆阳县冯家咀1944年织布120匹,除供本村需要(50匹)尚余70匹,是典型的纺织模范村。

抗战时期,边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1938至1939年,边区的乡、村普遍建立起了各种劳动互助组织。如1939年陇东根据地各县劳动组织中,华池县、曲子县、环县、新正县、新宁县的妇女生产组分别为6665组、3494组、3152组、1291组、1656组,妇女生产组占整个劳动互助社的26.2%,妇女在农业劳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秧歌剧《夫妻开荒》中,男子扛起锄头上山挖地,妇女一方面帮助丈夫挖荒,一面还忙于做劳军鞋子。可以看出妇女在开荒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妇女们积极参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参加开荒、纺织、养鸡、养猪、植树等劳动,在推动边区农业生产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六、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妇女们在婚姻生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积极提高自我素质,争取婚姻自由,促进了陇东根据地乡村社会风气的变迁, [5]参与国家政权建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妇女的潜能,向世人展现了巾帼风采,为陇东根据地经济社会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注 释】

[1] 汪晓宁.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P154.

[2] 杨东.乡村的民意:陕甘宁边区的基层参议员研究[M].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3.P159.

[3] 黄正林等.庆阳通史(民国卷)[M].商务印书馆.2011.P1488.

[4] 巩世锋.陇东革命根据地[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P239.

[5] 王飞.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文化宣传与政治动员[J].军事历史研究.2013.2.

【作者简介】

李晓梅(198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陕甘宁边区的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陕甘宁妇女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当代妇女的工作
第二届陕甘宁振兴发展论坛3
陕甘宁商业联合发展促进会邀请函
陕甘宁振兴论坛
陕甘宁银行筹办通告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妇女的脚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