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的封禁政策及朝鲜移民的犯越

2020-03-30刘楠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刘楠

【摘 要】 封禁东北,作为清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其实行目的是独占东北丰富的资源,维护满洲旗人的利益和生计,保持满洲固有的习俗,保护“龙兴之地”,同时保证满族兵力的来源。封禁我国东北期间,朝鲜移民不断犯越的根源是:朝鲜北部的自然环境恶劣;朝鲜统治者的不作为致使朝鲜北部农民经济负担沉重;清政府疏于边防的管理,越境条件充足。

【关键词】 封禁政策;原因;朝鲜移民;犯越

一、清朝实行封禁政策的原因

1、独享东北地区丰富的特产

独享东北地区丰富的特产,是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这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多样,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参、红松、鹿茸、东北虎、驯鹿等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一方面,清廷和各贵族对人参、貂皮、鹿茸等著名特产的需求量非常大,为了保证自己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必须对其进行垄断,以保证自己的独占独享。另一方面,人参、黄金、鹿茸等资源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若不加以保护,普通民众的随意采摘、偷挖、狩猎,不仅会导致这些珍贵的资源流入民间市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清廷和满洲贵族的经济利益。所以无论从政治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清廷对东北进行封禁都是有原因的。

2、维护满洲旗人的利益和生计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中原汉族地区的流民大量涌入辽沈地区。据《清朝文献通考》统计:顺治十八年(1663年),奉天人丁5557;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6227;雍正二年(1724年)42210;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797490。[1]汉族流民的大量涌入导致东北地区出现了“民多地少”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土地关系的紧张,并进一步使得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团结。满洲旗人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不仅技术条件落后,连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汉人以各种方式转移到了自己手里,造成一部分旗人生活困难,难以为继,极大的触动了旗人的利益。这使得东北地区作为满洲八旗的粮食供应地和休养生息地的地位受到了动摇,为了防止汉人与旗人对土地的进一步争夺,清廷下令禁止外来人民在东北地区开垦土地,以达到维护旗人的生计和利益的目的。

3、保持满洲固有的习俗,保护“龙兴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将东北地区视为清王朝的发源之地,是大清的“龙脉”所在,绝不允许被汉人或朝鲜人染指。满族对长白山有着特殊的崇敬之情并将长白山视为灵山,封禁东北也是清朝统治者用以加强人们对“龙兴之地”的神秘感,尤其是对长白山龙脉的神圣感,以此来加强统治的一个重要举措。研究表明,满族对长白山的尊崇,可以溯及到其先世肃慎、挹娄、勿吉、渤海等。另外,清廷为了满足能够让满族永远独占东北广大地区的私心而下令封禁东北,就是要在这里保持满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传统,防止受到汉族的影响,避免汉化。如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上谕云:“我满洲人等,因居汉地,不得已与本习日以相远。惟赖乌拉、宁古塔等处兵丁不改易满洲本习耳。今若崇尚文艺,则子弟之稍颖悟者,俱专于读书,不留心于武备矣。……将朕所降旨及此奉请之处,晓谕乌拉、宁古塔等处人等知悉,并行知黑龙江将军,共相勉励,但务守满洲本习,不可稍有疑贰。”[2]封禁政策的实施,不仅阻止了汉人进入东北,也阻止了汉族文化的传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持满洲固有的习俗和传统的“国语骑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尊严。

4、保证满族兵力的来源

东北地区在军事上和战略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俯视中原地区和钳制蒙古具有重要意义。在“首崇满洲”心态的指引下,清政府具有高度的民族警觉性和民族排他性,因此需要一支实力强大、忠诚勇敢、作风优良的军队以及一处可靠的战略根据地,以稳固自己的军事战略地位和地理优势。封禁政策限制了汉民进入东北地区,从而保证了满族的人口优势;同时又通过各种方式吸收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边疆少数民族加入满洲八旗,不断壮大满族这个共同体。满洲贵族依靠强劲的八旗建立了民族众多、疆域辽阔的封建帝国清王朝,并且依靠他们来巩固封建统治。清廷为保证清王朝的军事力量,保证满族兵力的来源,维护民族利益,而封禁东北地区。

清朝封禁东北历经了200多年的历史,作为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意义,在维护清廷统治、保护东北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珍惜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封禁东北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使得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以及矿冶业的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次,封禁政策限制汉人进入东北,造成东北地广人稀,边防兵力不足,为沙俄入侵东北创造了条件,造成近代中国东北边疆危机的加深。最后,封禁政策虽维护了满洲固有的习俗,但却限制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和共同进步,阻碍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封禁时期朝鲜移民犯越的原因

在对东北地区进行封禁时期,尽管清廷对图们江流域和鸭绿江流域采取了严格的封禁措施,但是朝鲜人民冒禁越江迁入中国的现象屡见不鲜。封禁东北是清王朝封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由于朝鲜人民的不断犯越,也使得这成为中朝两国之间的一个问题。朝鲜人民不断犯越有多方面的原因:

1、朝鲜北部的自然环境恶劣

朝鲜北部山岭纵横起伏,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比较小,并且土壤贫瘠不宜耕种。据《北关纪事》中记载道:“盖因地广人稀,且多牛畜,又春晚秋早,地气寒冻,草木难生,故一切以广作为主,可耕之土无不起垦,至于山背,几无空土。”[3]可见,朝鲜北部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以至于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农民就会颗粒无收,衣食不保。即使是在没有饥馑灾荒的年头,人们也不会寄希望在这如此贫瘠的土地上。而相比较而言我国东北地区生存优势更加明显,在朝鲜移民中,农民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由于封禁政策的实施人烟稀少,这样的优势条件对朝鲜流民是极有吸引力的。因此朝鲜自然环境恶劣,东北地区具有生存优势成为朝鲜人民冒禁犯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朝鲜统治者的不作为致使朝鲜北部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残酷的经济剥削导致朝鲜北部人民经济负担沉重,这是他们冒禁迁入我国东北的最主要的原因。朝鲜北部山区纵横,只有在河谷地带有一些适合耕种的土地,但是由于地势低洼,雨季洪水泛滥的时候,这些地方也就成为重灾区。然而政府却视若无睹,把载入公册的土地作为元田,不管当年的实际情况,无论干旱还是洪涝,也不管农民的收成如何,赋税从不减免。再加上朝鲜王朝统治者不作为,政治腐败,实行残酷的“三政”政策对农民进行盘剥,通过田政、军政、粮政这三项税收,农民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被剥削的所剩无几。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地方官吏的强取豪夺让农民的生活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此,朝鲜北部地区的贫民为了生存铤而走险,被迫迁入我国东北地区。

3、清政府疏于边防的管理,越境条件充足

清廷封禁东北边防重地,造成东北地广人稀无人管理。清政府虽对东北广阔的地区享有实际的管辖权并下令实施严格的封禁政策,但事实上要真正管理又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中朝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而图们江中上游处多有江面狭窄地带,而且冬天多结冰;再加上茂山西部一帶,多有陆路,为朝民越境创造了便利条件。[4]因而清廷无力阻挡朝鲜移民的越禁行为,使鸭绿江、图们江北岸的许多地区成为冒禁而来的朝鲜民众垦荒耕种的地方。

尽管清廷对东北进行封禁,但这并未阻止朝鲜流民的犯越。朝鲜流民犯越的方式主要在鸭绿江北偷挖人参、打猎、伐木、垦荒种地、定居生活,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我国的新成员——中国朝鲜族,并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水田开发与水稻试种,朝鲜移民的到来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这也为清廷废除封禁政策,开展“移民实边”政策,逐渐将封禁政策改为招民开垦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清朝文献通考卷19[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2] 清世宗实录卷22:雍正二年七月甲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临时土地调查局.《朝鲜抵志资料》.

[4] 王尉冰.清朝封禁东北时期朝鲜人犯越动机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4.15.47.

【作者简介】

刘 楠(1996.7—)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