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生态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影响研究

2020-03-27李金生卞曰瑭刘利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渐进性共创高新技术

李金生 卞曰瑭 刘利平

内容提要 从知识生态系统视角,运用576 个样本的实证,剖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中的价值共创机理,并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维度,系统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知识生态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技术层面,知识竞争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负相关;在市场层面,知识竞争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知识共生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知识寄生关系会负向影响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知识冗余关系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不相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权变地利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知识生态关系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引 言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自主创新,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开展开放式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创新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利用消费者知识来开展价值共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的新路径(Tracey 和Gabrielle 等,2016)[1]Tracey,Y.T.W.,Gabrielle,P.,David,S.,et al.,“Mobile Environments and Innovation Co-creation Processes&Ecosys⁃tems”,Information&Management,2016,53(3),pp.336-344.。因此,如何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形态的创新生态系统。因此,本文拟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合作中的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知识生态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知识生态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1)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强调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的营销环节进行价值共创。Prahalad等(2014)认为,随着体验性消费需求的到来,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成为企业和消费者价值共创的途径[2]Prahalad, C.K., Ramaswamy, V.,“Co-creation Experiences: 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4,18(3),pp.5-14.。在此基础上,Marian(2014)认为,通过与消费者的对话和互动,可以在目标消费者基础上创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主张[3]Marian,G.M.,“Co-creation of Value by Open Innovation:Unlocking New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gribusi⁃ness,2014,30(2),pp.132-147.。(2)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强调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的服务环节进行价值共创。Vargo等(2004)认为,服务创新成为新的市场营销主导逻辑[4]Vargo,S.L.,Lusch,R.F.,“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pp.1-17.。Jim等(2010)提出,系统服务创新及价值共创是集成的技术、业务、社会和客户(需求)创新[5]Jim, S., Paul, P.M.,“The Emergence of Service Science: Toward Systematic Service Innovations to Accelerate Co-cre⁃ation of Value”,Production&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17(3),pp.238-246.。(3)基于社会系统的价值共创,强调在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社会认知环节形成价值共创。Dong等(2008)从社会交换的角度,认为通过服务补救中的客户参与,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可以实现价值共创[6]Dong,B.,Evans,K.R.,Zou,S.,“The Effects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Co-Created Service Recovery”,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8,36(1),pp.123-137.。Edvardsson等(2011)从社会价值层面,认为企业和消费者在社会系统中利用各种资源可以进行价值共创[7]Edvardsson,B.,Tronvoll,B.,Gruber,T.,“Expanding Understanding of Service Exchange and Value Co-creation:A So⁃cial Construction Approach”,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1,39(2),pp.327-339.。(4)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共创,主要强调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环节进行价值共创。Teresa等(2016)认为,在技术创新的新时代,全球网络驱动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8]Teresa,F.,Pedro,R.,“How to Engage Customers in Co-creation:Customers’Motivations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16,24(3),pp.1-16.。Tobias等(2016)主张运用信息技术支持顾客沟通和顾客服务以实现价值共创[9]Tobias,G.,Gerhard,S.,Birgit,S.,“Service Encounter Think Lets:How to Empower Service Agents to Put Value Co-cre⁃ation into Practice”,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6,27(2),pp.171-196.。

一项技术创新或发明本质上是一组彼此连接的知识单元,创新或发明过程表现为知识单元之间连接关系的建立和改变(Hyejin等,2015)[10]Hyejin,Y.,Luis,M.,Bettencourt,A.,et al.,“Invention as A Combinatorial Process:Evidence from U.S.Patents”,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2015,12(106),pp.1-8.。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在价值共创中会产生知识创新的需要(David,2018)[1]David, S.,“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Ecosystem Co-creation for Process Innovation: Managing Joint Knowledge Pro⁃cessing in Process Innovation Projects”,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8(10),pp.1-28.,与消费者提供的知识运用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形成知识生态系统。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营销领域和服务领域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进行研究,而忽视了消费者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全过程,即没有分析其在自主创新的研发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价值共创,没有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自主创新中的知识生态关系,更没有考虑高新技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知识生态关系对其价值共创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知识生态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二、高新技术企业与消费者的知识生态关系

技术自主创新是一组知识单元以特定组合方式而形成的一项技术(Strumsky等,2015)[2]Strumsky,D.,Lobo,J.,“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Novelty in the Process of Invention”,Research Policy,2015,44(8),pp.1445-1461.。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包含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创造行为,并在知识创造中实现价值创造。从知识形态的视角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对存量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利用、组合和转换的过程(Grant,1996)[3]Grant,R.M.,“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S2),pp.109-122.,涉及原理型知识、技术型知识、产品型知识、工艺型知识和服务型知识等方面。因此,在自主创新中,新知识从生成到成长、从成熟到衰亡,形成生态化的知识生命周期,并且在知识生态化的运行机理、竞争机理与保障机理的作用下,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群落从协调进化到有机发展(刘健等,2018)[4]刘健、张念祥等:《基于生态视域的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长春〕《情报科学》2018年第8期。,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知识生态系统。

根据知识生态位的不同,即不同知识之间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所具有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的不同,可以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归纳为四种生态关系。

(1)知识竞争关系。知识竞争关系是指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之间需要消耗共同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和创新条件,在利益诉求、消费心理等方面相互排斥的生态关系。其中,在利益诉求层面,企业和消费者知识之间的竞争关系产生市场排斥和经济利益冲突,会在原有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研发之间争夺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在消费心理层面,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原有产品在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使用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稳定的消费心理倾向,通常会不愿意接受新产品,从而在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之间产生排斥心理。

(2)知识共生关系。知识共生关系是指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在自主创新中形成紧密的互利关系,在利益诉求、消费心理等方面相互依赖,彼此价值共享。其中,在利益诉求层面,知识共生关系会在市场开发和投资回报中形成互利关系,表现为原有产品改良与新产品研发之间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生的关系;在消费心理层面,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能够在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等方面同时支持原有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研发。

(3)知识寄生关系。知识寄生关系是指在自主创新中,企业和消费者一方的知识依存于另一方的知识,后者给前者提供存在前提和物质基础,形成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的寄生关系。其中,在利益诉求层面,知识寄生关系通常事先具有利益包容性,随着某一方知识的发展而逐步耗减另一方知识的存在价值,而前者的知识也难以实现预期价值;在消费心理层面,为逐步适应技术创新而引起的变化,在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等方面,企业或消费者的某一方知识会放弃对另一方知识的认同。

(4)知识冗余关系。知识冗余关系是指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在自主创新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不同知识可以互相替代。其中,在利益诉求层面,由于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具有相近或相似性,使研发的新产品或改良的原有产品之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具有替代关系。此外,在消费心理层面,由于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在自主创新中会使用户在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等方面产生重复,企业或消费者会根据使用习惯而采用其中之一,放弃其它多余部分。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理论分析

(1)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机理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到自主创新各个阶段,并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是将原来由企业的“单独创造价值”转变到由消费者和企业互动中共同创造价值,即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机理(见图1)。高新技术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构建了“价值共创信息技术系统”,并与消费者共同投入知识、信息等创新要素,在需求理解、产品设计、工艺创新、产品生产和营销服务等自主创新全过程进行知识流动、知识融合和知识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知识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完成自主创新,实现价值共同创造。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及其价值共创的全环节渗透着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新需求的创造,消费者在价值共创中获得新效用、新体验和新知识等创新收益,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新价值、新知识、新品牌等创新收益,最终高新技术企业在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价值需求中获得持续的价值回报,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机理。

图1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机理

(2)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维度分析

根据技术演进的内在规律,在特定的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和创新条件下,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在技术或市场层面都存在着一个水平极限,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否能突破它取决于技术轨道路径的连续性。根据技术轨道的连续性,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此外,由于自主创新的主导领域不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领域可分为技术领域和市场领域。因此,本文将根据技术轨道路径的连续性和技术创新的主导领域作为划分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重要依据,构建四个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四个维度(见图2)。

图2 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维度划分

(1)价值共创绩效Ⅰ。价值共创绩效Ⅰ是实现技术渐进性创新,是通过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品种和提升生产效率等进行连续性的、局部的技术改进而获得的创新绩效。(2)价值共创绩效Ⅱ。价值共创绩效Ⅱ是实现技术突破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实现比原有技术和原有产品进行根本性、全面的、突变性的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获得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绩效,是在技术层面进行原始性和最根本性的创新绩效。(3)价值共创绩效Ⅲ。价值共创绩效Ⅲ是实现市场渐进性创新,主要是企业和消费者在产品的价值主张、服务创新、顾客体验等方面对原有产品进行渐进的、局部的改革和提升,使顾客获得更多的价值满足而形成的创新绩效。(4)价值共创绩效Ⅳ。价值共创绩效Ⅳ是实现市场突破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在顾客价值主张和价值获得方式上发生的根本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价值主张、服务创新和顾客体验等方面对原有产品进行根本的、全面的更新而形成的创新绩效。

2.研究假设

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之间不同的生态关系影响着各类知识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协同的范围、程度和水平,创新领域主导不同程度的自主创新,并对相应的价值共创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1)知识竞争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其在利益诉求和消费心理等方面具有排斥性,并形成利益冲突,难以有效地进行知识协同,负向影响技术渐进性创新,即负向影响价值共创绩效Ⅰ;并且也不可能在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负向影响技术突破性创新,即负向影响价值共创绩效Ⅱ;同时,由于消费者参与自主创新,会对企业的价值主张、服务创新、顾客体验等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易在市场层面加强协同,促进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价值共创,极易实现市场渐进性创新,即正向促进价值共创绩效Ⅲ。当消费者对价值主张、服务创新和顾客体验等价值需求达到较高程度时,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会促进市场突破性创新,即正向促进价值共创绩效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知识竞争关系在技术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负相关,在市场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

H1a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负相关;

H1b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Ⅱ负相关;

H1c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Ⅲ正相关;

H1d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Ⅳ正相关。

(2)知识共生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当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具有共生关系时,会在利益诉求和消费心理等方面形成互利关系,会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协同,实现技术渐进性创新,即正向促进实现价值共创绩效Ⅰ。随着企业和消费者的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互补性不断提高,更有利于推进技术突破性创新,即正向促进实现价值共创绩效Ⅱ。同时,由于知识共生关系在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兼容性和互补关系,会在市场层面对新产品的价值主张、服务创新、顾客体验等方面提出更高的价值期望,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共生关系能够促进市场渐进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即正向促进实现价值共创绩效Ⅲ和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知识共生关系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

H2a 知识共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正相关;

H2b 知识共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Ⅱ正相关;

H2c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Ⅲ正相关;

H2d 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Ⅳ正相关。

(3)知识寄生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具有寄生关系,在利益诉求和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同时一方的创新会不断消耗另一方的存在价值,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投入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在具有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易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进行连续的、局部的优化和创新,取得技术渐进性创新和市场渐进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即正向促进实现价值共创绩效Ⅰ和Ⅲ。但是,由于知识寄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技术轨道范围内进行的创新合作,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协同和价值共创会阻碍突破原有的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不利于突破性创新,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即负向影响价值共创绩效Ⅱ和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知识寄生关系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与渐进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与突破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负相关。

H3a 知识寄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正相关;

H3b 知识寄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Ⅱ负相关;

H3c 知识寄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Ⅲ正相关;

H3d 知识寄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Ⅳ负相关。

(4)知识冗余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

当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具有冗余关系,在利益诉求和消费心理等方面会形成相互替代关系,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投入自主创新的知识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投入难以对自主创新形成知识互补,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进而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知识冗余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零相关。

H4a 知识冗余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零相关;

H4b 知识冗余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Ⅱ零相关;

H4c 知识冗余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Ⅲ零相关;

H4d 知识冗余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Ⅳ零相关。

四、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的变量测度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的成熟量表。同时,为了便于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量表含义,对相关量表在语言表达上采取翻译和回译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变量测量的有效性。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1)知识生态关系变量。本研究参照Nesta等(2005)[1]Nesta,L.,Saviotti,P.P.,“Coherence of the Knowledge Base and the Firm's Innovativ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5,53(1),pp.123-142.的研究,从知识竞争关系、知识共生关系、知识寄生关系和知识冗余关系等维度进行适度修订。其中,知识竞争关系维度有5个题项,知识共生关系维度有6个题项,知识寄生关系维度有4个题项,知识冗余关系维度有5个题项。(2)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变量。参照魏江等(2010)[2]魏江、冯军政:《国外不连续创新研究现状评介与研究框架构建》,〔上海〕《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6期。的研究,从技术渐进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技术突破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市场渐进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和市场突破性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等维度进行适度修订。其中,价值共创绩效Ⅰ有5个题项,价值共创绩效Ⅱ有6个题项,价值共创绩效Ⅲ有5个题项,价值共创绩效Ⅳ有6个题项(见表1)。

表1 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结果

2.样本与数据收集

选取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安徽等省份开展自主创新且有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的企业。着重对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人员或中高层创新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经过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的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2.29%,样本的行业分布在制造业(30.9%)、建筑业(7.1%)、金融业(5.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9%)、批发和零售业(11.3%)、房地产业(5.2%)、交通运输仓储业(3.8%)等多个产业,产业范围分布较为广泛;在企业性质包含有国有企业(10.4%)、集体企业(8.9%)、民营企业(66.3%)、外商独资企业(5.0%)等,调查样本在行业和企业性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3.信度和效度检验

选择了70 位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管理人员进行试调查,以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预测试,回收有效问卷62份,问卷有效率为87.57%。运用Spss23.0对各潜变量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与知识生态关系因素之间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为1.593、1.642、1.444和1.009,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本研究运用Spss23.0和Amos23.0对调查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变量的各个维度的相关值见表1。各个题项均在P小于0.001的条件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00,收敛效度(AVE)除知识共生关系为0.491 之外,其余均在0.500 以上,说明了本研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各个潜在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见表2),各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指标均符合标准,说明各个测量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五、实证分析

1.假设检验

为对研究假设和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别建立知识生态关系和价值共创绩效Ⅰ关系、知识生态关系和价值共创绩效Ⅱ关系、知识生态关系和价值共创绩效Ⅲ关系、知识生态关系和价值共创绩效Ⅳ关系的回归方程,如下:

式(1)~(4)中,KCR为知识竞争关系,KSR为知识共生关系,KPR为知识寄生关系,KRR为知识冗余关系;β10~β4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β11~β44为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ε1~ε4为回归方程的残差项。

为验证回归方程1,对知识生态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关系进行验证性分析(见表3)。

表4 中,回归方程4 的KPR 和4 个回归方程的KRR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P)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回归系数均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得以下4个回归方程的表达式:

表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值

2.结果讨论

(1)知识竞争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和Ⅱ负相关,与价值共创绩效Ⅲ和Ⅳ正相关。在式(5)和式(6)中,知识竞争关系(KCR)与价值共创绩效Ⅰ和价值共创绩效Ⅱ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说明假设H1a和假设H1b是成立的,即知识竞争关系负向影响技术渐进性创新和技术突破性创新。在式(7)和式(8)中,知识竞争关系(KCR)与价值共创绩效Ⅲ和价值共创绩效Ⅳ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知识竞争关系有利于实现市场渐进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即说明假设H1c和假设H1d是成立的。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2)知识共生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即价值共创绩效Ⅰ~Ⅳ)正相关。根据式(5)和式(6)所示,价值共创绩效Ⅰ和价值共创绩效Ⅱ与知识共生关系(KS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14 和0.841,均大于0,说明假设H2a和假设H2b成立。同时,在式(7)和式(8)中,价值共创绩效Ⅲ和价值共创绩效Ⅳ与知识共生关系(KS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63 和0.685,说明假设H2c 和假设H2d 成立。由此可得出假设H2成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看出,与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价值共创绩效Ⅰ和价值共创绩效Ⅲ与知识共生关系的回归系数相比,价值共创绩效Ⅱ和价值共创绩效Ⅳ的回归系数明显偏大,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共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

(3)知识寄生关系与价值共创绩效Ⅰ、Ⅱ和Ⅲ负相关,与价值共创绩效Ⅳ零相关。根据式(5)和式(6)所示,价值共创绩效Ⅰ和Ⅱ与知识寄生关系(KPR)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7和-0.104,均小于0,说明知识寄生关系会负向影响技术渐进性创新、技术突破性创新和市场渐进性创新,即假设H3a不成立、假设H3b成立。在式(7)中,价值共创绩效Ⅲ与知识寄生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222,说明假设H3c不成立。在式(8)中,价值共创绩效Ⅳ与知识寄生关系的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知识寄生关系对市场突破性创新没有作用,即假设H3d不成立。

(4)知识冗余关系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即价值共创绩效Ⅰ~Ⅳ)零相关。根据表4所示,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冗余关系在4个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知识冗余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不相关,即说明假设H4a、假设H4b、假设H4c和假设H4d均成立。

六、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

本文旨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中的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知识生态关系,探讨知识生态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知识竞争关系在技术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负相关,在市场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说明知识竞争关系会负向影响技术渐进性创新和技术突破性创新,会正向促进市场渐进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2)知识共生关系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与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正相关,说明知识共生关系能够正向促进技术渐进性创新、技术突破性创新、市场渐进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3)知识寄生关系会负向影响技术渐进性创新、技术突破性创新和市场渐进性创新,而与市场突破性创新不相关。(4)知识冗余关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不相关。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如下理论贡献:首先,从知识创造形态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在自主创新中形成的知识生态系统,提出了自主创新合作中的知识生态关系,即知识竞争关系、知识共生关系、知识寄生关系和知识冗余关系,较为系统地拓展了价值共创在自主创新中的知识生态关系变量,深化了知识生态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本研究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从营销领域拓展到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全过程地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中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流动、知识融合和知识创新,在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价值需求中获得持续的价值回报,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机理。最后,探讨了知识生态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生态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尤其是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实证了四种知识生态关系分别对不同情境下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1)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共创在自主创新中受到利益诉求、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之间在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高新技术企业应重视知识生态关系以提升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2)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应优先构建与消费者的知识共生关系,利用知识共生关系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效益。(3)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区别对待知识竞争关系和知识寄生关系对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权变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同时还需要合理地分析这些知识生态关系对自主创新的价值共创绩效的负向影响,以有效地防范这些知识生态关系所可能引发的创新风险。

猜你喜欢

渐进性共创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