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3-24李树俊赵金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齐鲁后备顶岗

李树俊 赵金国

[摘           要]  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和贯穿到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疑是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分阶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力求找出丰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即新时代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345”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工匠精神;耦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220-02

一、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实施背景

十九大后,山东省率先提出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提出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趋势,十强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选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要承担起助力“齐鲁工匠”人才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责任。

为此,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实施“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通知》,决定利用五年时间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来培育认定10万名具备高素质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面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用来服务山东经济。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校学生,以此来弘扬齐鲁文化、传承班墨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勞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的内涵特征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是指服务山东经济,校企共同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培养具有“匠气·匠心·匠技”的优秀职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工程。

工匠精神培育是指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工匠精神培育与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在具体内涵和实践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耦合关联。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质量的负责、让企业满意的职业素养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这种精神是确保满足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成功的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备素质。因此,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必须把工匠精神培育进行融合贯通,才能更加凸显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三、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根据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标准,按照工匠成长规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三贯穿、四融入、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学、顶岗实习三个过程

1.建设校园文化着力体现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

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载体,不仅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而且具有绵延不绝的传承性。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的理念,将企业文化和大国工匠先进事迹融入有形的环境中,把校园道路、楼宇、景观的命名赋予工匠特色,使用标语、图像、电子屏等介质进行宣传和感召,让师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和体验工匠精神,使心灵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通过校园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职业素养,让工匠精神深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2.将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日常教学过程,夯实培育根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及时与校内师生分享在企业实践中的学习心得,传递工匠精神正能量,激励学生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专业技能,使日常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使工匠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无论新教师还是入职多年的老教师,均要有开展融入工匠精神的公开课的硬性标准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夯实工匠精神培育根基。

3.顶岗实习过程实行双导师制度,校企共同合作,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推行双导师制度, 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师傅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现场指导工作,具体负责组织管理、企业理念培训、技能训练等,学校带队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实习项目对应的相关专业理论指导工作,共同负责学生技艺技能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出差距,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我们在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与临沂开元轴承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有计划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聘请企业师傅到课堂讲授有关精密轴承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期间结合产品生产环节特别融入产品质量意识。聘请企业劳模结合自身实际讲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奉献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举行拜师仪式、岗位认知,在顶岗实习中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和师傅的亲身指导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

(二)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案

1.在制定专业建设方案时,一般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文化素養、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将这种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专业建设方案之中,体现人才培养的初衷。

2.课程设置是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制定时必须根据齐鲁工匠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积极开发融入工匠精神的系列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体系。使工匠精神在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改革教学模式,有效促进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内开办网上商城,以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体验精益求精,在教学过程中把产品的生产过程设定为几个项目,把每个项目进行分解,带着真实的任务去主动探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时,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时,应着重强调教师要及时掌握所教专业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知识和工艺,真正培养企业意识和企业精神。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体现“高技能”“应用型”等职业特点,形成一套有效的工匠精神教育方法。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内涵,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引导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从选拔、训练、见习、实习、顶岗五个阶段进行培养

1.在选拔阶段,做好培育对象遴选工作

要提高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选拔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和行指委制定的遴选标准,选拔思想品质好、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系统开展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在各专业选拔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过程中严格按照选拔标准,制定具体遴选方案,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面试、调查走访、公示等环节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核,确保将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拔到人才培养队伍中来。

2.在训练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匠心

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加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齐鲁文化、工匠精神等课程,并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及实习实训中;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首席技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引导和激励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深入头脑,潜移默化地培育“匠心”,涵养工匠精神。配备专门工匠导师和业务精湛教师,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模块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并在实习实训指导、技能大赛辅导、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予以支持。

3.在企业见习、教学实习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匠技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式培养、技能大赛等有效路径,提升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效果。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实训教学,完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在实战岗位上与企业共同提升学生“匠技”,锻造、磨炼精湛技艺技能。

4.在顶岗阶段进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认定

在实习实训指导、技能大赛辅导、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定期开展教学督导检查,促进培养对象尽快成长。学校专门抽调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家、学生代表成立齐鲁后备人才认定小组,根据认定标准,综合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成绩及表现进行评议,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进行认定并上报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进行认定和审批。

总之,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进入山东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视野,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是时代之需,也是学校根本目标。作为学校一定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及时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与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为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高技能后备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2]王鑫.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6):33-34.

[3]张彩霞.技工院校如何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管理[J].职教视点,2018(9):23-24.

[4]李芳.基于工作室背景下的商贸类专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5).

[5]方春慧,邹仁平.“班墨文化”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析: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9(21).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齐鲁后备顶岗
齐鲁声音
Researchontheoriginofsalonphotography
The Path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