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然于举土”铭新莽镜铭文校释

2020-03-24杨东圆

大众考古 2020年9期
关键词:王莽铭文匈奴

杨东圆

西汉中晚期以来,具有图案化装饰效果的铭文圈带在汉镜构图中广为流播。为适应镜面特殊形状、空间大小、艺术美感等需要,铸镜者常对铭文圈带中的辞句组合与文字数量、形构、书体等做加工处理,镜铭中文字笔画与形构部件的简化、省略、变形、移位、替代、衍赘、错讹及文字通假、同音通用、合文、拆分、反书等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新莽朝前后,镜铭辞句的组合与文字书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给研究者释读造成困难。苏州东吴博物馆收藏的“然于举土”铭新莽镜即是典型一例。

文字校定

东吴博物馆藏“然于举土”铭新莽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依次置花卉纹圈带、缠绕几何纹圈带纹、禽兽纹圈带、铭文圈带、短斜线纹圈带、锯齿纹圈带,宽厚云气纹缘。

辞句流变

“然于举土”铭新莽镜,铭辞系由同时代流行较广的“新兴辟雍”和“胡虏殄灭”类镜铭简化、拼组而成。与这两类流播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范式化”完整镜铭比较,本例“组合式”镜铭具有辞句配组残缺、内容不完整、文字形构与书写不规范等特征。

“新兴辟雍”类镜铭

本类镜铭,记载新莽朝发生的兴建辟雍明堂、改革郊祀礼制、分封匈奴单于、征伐匈奴等重大事件,具有为王莽推行“新政”歌功颂德的浓郁色彩,属新朝流播较广的政治歌谣镜铭之一。见于著录的此类镜铭有20余例。

这类镜“范式化”铭文,在流播过程中大体保持稳定状态。据内容的重要性与出现频率高低,新兴辟雍见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将军令尹民户行、诸生万舍在北方、郊祀星宿并共皇、胡虏殄灭见青黄,此类句出现频率最高、配组最稳定,是镜铭叙事性情节的核心架构与基本内容,属核心辞句。

“胡虏殄灭”类镜铭

本类镜铭出现数量多、延用时间长、流播范围广,属两汉纪年、纪氏铭文镜中很大的镜群。这些镜中既有新莽镜,也有大量东汉时期流行的禽兽纹镜、博局纹镜、人物画像纹镜、龙虎神兽纹镜等。“胡虏殄灭”类镜铭,除涉及到汉族政权与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外,更多地被赋予了渴望四夷咸服、国家安定、人民安宁、农业丰收及父母长寿、子孙繁昌、家庭幸福、仕途显达等内涵。

“胡虏殄灭”类镜铭辞句中,○○作竟四夷服、多贺○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孰,此类句出现频率最高、结构最稳定,是镜铭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架构,属核心辞句。

与上述两类镜铭比较,“然于举土”铭新莽镜六句铭辞均属前两类镜铭中最具典型叙事性内涵的核心辞句,进而为确认其年代属性提供了可靠支撑。

王莽代汉立新,存续年代短暂,铜镜铸造技术多沿袭汉镜风格特色。除配组纪年铭文、叙事性铭文外,新莽镜较西汉晚期镜的变革创新之处不多,因而镜铭仍是确认新莽镜年代与内涵的最重要标尺,“然于举土”铭新莽镜即属典型一例。

内涵解读

“然(单)于举土列侯王”,意指单于倾其疆土对新朝称臣归顺、受封列侯。西汉确曾发生过匈奴单于向汉天子朝拜称臣事件,单于对汉称臣,汉天子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之上”平等礼待,因而西汉并未发生过“单于举土”臣服或汉天子封单于为“列侯”“列侯王”事件。王莽代汉立新,歧视、贬损周边民族政权。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诏令天下“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并遣使北出匈奴庭“谕晓以受命代汉状,因易单于故印”。西汉宣帝以来,汉匈一直维持着“兄弟之国”的平等关系。皇帝赐单于“匈奴单于玺”,实则是承认、尊重单于在匈奴至高无上的天子地位。王莽更换汉“单于玺”、改单于名“服于”“善于”的做法,引发单于怒而“寇边郡,杀掠吏民”,汉匈边境冲突遂起。终新莽一朝,单于从未承认过王莽封侯。

“诸生万舍在北方”是说新建的太学生宿舍位于辟雍、明堂北侧,数量多达“万舍”。《汉书·王莽传》载元始四年(公元4年),“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

汉代明堂系天子太庙,褅祭、宗祀、朝觐、耕籍、养老、尊贤、飨射、献俘、治历、望气、告朔、行政皆行其中,故称“大教之宫”。经常出入明堂者,皆系天子贵戚、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等,镜铭“子孙复有明堂堂”句,有祈盼、祝福子孙高官显贵的含义。新建辟雍、明堂、太学建筑的周围,还有官吏、民户屋舍,它们共同构成了气势恢宏、繁华壮观的“将军令尹民户行”的盛世景观。

“郊祀”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祭天之礼。汉承秦制,高祖在雍五畤祀“五帝”,武帝改立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为国家最高祭祀,奉“太一”为至上天神。成帝废甘泉太一、汾阴后土祠,首次确立长安南北郊祀制度,此后三十余年间郊祀制度屡有兴废。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改革南北郊祀制度,在长安近郊设“五郊兆”,重新整合、建构了一个以“太一”为最高神、天地日月山川诸神齐备、人鬼配享的有序神祗体系。又整顿神祠体系,将国家统治、祭祀中心集纳一地,对后世郊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星宿”指天象中的星神,王莽郊祀制度以星神体系为核心架构,主祀天神、地祗、五方帝神也是指星神。这个天神之下、以“五方帝”为核心的诸神秩序,实际就是天象中的星宿神序列。汉代“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说认为天象星宿的变化预兆人间郡国凶吉,进而天象中的“帝星”被人格化,逐渐与远古帝王名融为一体。汉代郊祀中的星宿皆有两个神名,如“太一”“太(泰)帝”“天皇大帝”实系一星宿名,它既指北辰、北极星、小熊座β,也是能出行远游、能在昆仑山上赏乐的上古帝王。镜铭中的“并共皇”,是说天地四方诸神,均共同听命、尊奉一个至上天神,“皇”是这一最高神“皇天上帝太一”的简称。在王莽变革郊祀制度之前,“太一”神的名称与地位很不统一。王莽此次改革,将此唯一最高天神的名称,确定为“皇天上帝太一”,即镜铭中的“并共皇”。

“虏胡”即“胡虏”,是秦汉时对北方匈奴的贬称。王莽代汉立新,歧视、贬损匈奴政权,挑起与匈奴间的边境冲突。《汉书·匈奴传》:“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单于由是归怨自绝,莽遂斩其侍子,边境之祸构矣。”新莽镜铭中的“胡虏殄灭”“四夷服”等句,仅系为新朝政权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溢美之辞。实则王莽發起的征讨匈奴之战,不仅没有将“胡虏殄灭”,反而劳民伤财,空耗国力,加速了新朝政权的灭亡。

“青黄”一词,解释多有歧义。汉郊祀歌《练时日》:“练时日,侯有望……灵安留,吟青黄……”颜师古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李零先生将“青黄”释作天边彩霞,寓意吉祥。新莽至东汉时期,谶纬之说炽盛。谶纬神学认为国家安危、政权兴亡、君臣得失、人间祸福等都有天象中的日、月、星辰、云气、彩虹等变化预兆、应验。纬书《易篇·易纬中孚传》:“日者,君象,德政无失,百姓安宁,则日华五采。”《礼篇·礼斗威仪》:“政太平则日五色,政颂平则日黄中而赤晕……政升平则日黄中而青晕。”镜铭“青黄”一词,系日轮“黄中而青晕”祥瑞天象的简称,预示人君有德、执政有方、天下太平。进而“虏胡殄灭见青黄”可解读为:匈奴尽消,四夷咸服,圣君有德,天下太平,因此天降祥瑞、日现青黄。

结论

汉镜文字与书体演变,正值中国古文字由篆书向隶书发展演变的过渡期,小篆、缪篆、篆隶体、隶化体、隶书及悬针篆、蚊脚篆等装饰性书体在镜铭中皆有出现。“然于举土”铭新莽镜铭文,书体篆隶间杂,装饰性花体字较多,文字笔画与结构部件多变。

“然于举土”铭新莽镜铭文,记载了王莽辅政及其代汉立新期间发生的系列重大事件,具有珍贵的证史、补史、校史价值,也是新莽镜断代最可靠的依据。

(作者为阜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王莽铭文匈奴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王莽:谁都别想忽悠
义退匈奴兵
改朝换代
飞将军抗匈奴
浅解三字经(之七十二)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