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03-24张秀娟赵凌波张义喜蒋雯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张 颖,张秀娟,赵凌波,张义喜,米 岚,蒋雯音,孔 红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4)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健康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的发展[1]。健康服务新业态促使健康服务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岗位,这不仅仅需要大量健康管理人才,也对人才能力和人才特色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各院校针对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建设定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考虑到近几年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较早开办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同时也是执笔全国高职高专健康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院校之一,在2019年最新发布的全国高职高专健康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再次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分析目前健康管理行业的基本模式,了解健康管理专业对应的健康管理产业链或服务业中典型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此归纳专业核心学习领域,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1 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为使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更加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色,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行企调研—典型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分析—课程体系构建。

2 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典型岗位任务调研

2.1.1 调研目的 全面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服务业人才需求现状,深入了解健康管理专业对应的健康管理产业链或服务业中典型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体系。

2.1.2 调查对象 共调查了68家健康管理行业组织机构,包括三甲医院干部保健中心和体检中心、民办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从财产所有权来看,民办机构占到6成以上;从开展业务内容来看,由多到少依次为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县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述情况与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相符。考虑到电子问卷调查对象中保险机构和“互联网+”健康企业数量较少,我们专门对行业专家进行访谈,涉及健康管理公司、体检机构、保险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健康医疗机构等10家单位。

2.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为行(企)业基本情况,行(企)业对健康管理人才需求情况,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企)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2 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2.2.1 健康管理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和现场访谈发现,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基本模式有4种:一是附属于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是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的健康管理中心或体检中心,由专科医生进行体检和健康管理,依托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平台,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2-3]。二是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辖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医保参保人群,对饮食起居和运动进行合理干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等服务[4]。例如厦门各社区配备了由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团队,对每位签约入网管理的慢病患者提供全程诊疗照护和健康管理。三是专业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专业体检中心主要设立于民营企业创办的医院、疗养院或门诊部,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咨询指导与健康教育为辅助,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与专项健康管理服务。四是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公司模式。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基本属于非专业型健康管理机构,缺乏医学背景,如健康技术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健康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公司、健康咨询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健身康体中心、健康管理俱乐部等。此类公司与健康管理相关的服务业务主要有“互联网+”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健康软件的开发,健康保险、保健品等健康服务产品的销售,健身指导和销售等。

通过分析健康管理行业基本模式以及现场访谈和调研发现,适合高职类学生的主要岗位如下:健康管理公司、体检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医生助理、营销岗位,互联网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的“互联网+”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维护、产品销售岗位。

2.2.2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分析 调查显示,行业机构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工作任务的选择前10位分别是体检报告解读,健康信息采集与管理,体检顾客接待,健康跟踪和随访,健康指导和咨询,体检报告接收和发放,体检套餐设计,健康管理、干预、预防保健等方案的制定,健康教育、培训,健康风险评估(见表1)。这几项正是健康管理师的核心技能。另外,因为调查对象中“互联网+”健康企业相对较少,但对于健康信息系统平台运营、管理,健康信息系统的维护,微信公众号的运营,App和网站建设及维护,健康信息系统的安装、测试和培训这几个选项,选择人数占了10%以上。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对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1 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工作任务选择排序(n=68)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对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能力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归纳了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形成专业核心课程(见表2)。

表2 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分析表

2.3 基于职业岗位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职业岗位的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了“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依据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分析结果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该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由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组成(见图1)。

2.3.1 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平台 除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等公共素质课程外,为使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健康管理知识、较高的健康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在该课程平台中加入了大学生健康管理、健康人文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2.3.2 职业能力素质课程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归纳为以下几门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与职场礼仪、病案管理技术、健康管理学概论、文秘实务与应用文写作、中医药基础、健康管理政策与伦理、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保健概论、高级办公应用、健康服务营销。

图1 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2.3.3 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 根据调研结果,东部沿海地区互联网、物联网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云医院、“互联网+”健康企业的兴起对既懂健康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分为健康服务和智慧健康两个方向。健康服务方向主要培养健康管理师、医生助理、营销员,课程包括健康评价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监测技术等;智慧健康方向主要培养“互联网+”健康平台实施员、“互联网+”健康项目运营和维护人员、智慧健康产品营销员,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互联网运营与管理以及智慧健康系统应用等。同时,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对应岗位方向的单位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2.3.4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注重职业成长能力培养,因此开设了“互联网+”健康创新应用、养生保健知识、健康数据调查技术等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一方面拓宽学生就业面,另一方面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3 结语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健康管理行业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健康管理专业急需符合专业特色且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针对院校医学特色和东部沿海地区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我院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细化健康管理行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典型岗位的共性和不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