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2020-03-23李雪冰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李雪冰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为更有效地利用专业课堂主渠道,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主要讨论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专业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课程改革

1 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不可高职期间的学习阶段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动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仅是职业教育育人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好特色社会主义院校的基础。

在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实现课堂内外的集中教育。专业教师则以传授职业技能知识与专业理论为核心任务。这不仅将德育教育在形式上分裂开,也淡化了专业教师的德育责任。

一方面,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脱离学生具体的成长环境和过程,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一些专业课程教师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属于专业课范畴,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认为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远比“高谈阔论””有用,从而看低或漠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层价值。

与单纯的思政课堂相比,专业课程在德育上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可以在专业知识,培训技能的传递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刻苦钻研的职业态度神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加德育的维度,拓宽思政教育的范畴,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2 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

专业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职业院校中片面强调技能树人,技术傍身,专业教师在整体师资队伍中比例相对较高。且由于近些年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技术技能的不断更新换代,专业教师年轻化也是各地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课程思政的理念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专业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能身体力行的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都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1)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关注与理解不高。教师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对教学改革目的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和教学改革的成败。“课程思政”推行之初,也有不少教师认为是在专业课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使得专业教师感觉无从下手。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想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价值引领方面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的德育功 能,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

2)课程教法相对单一。目前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未真正形成共振和鸣的效应,教育育人的效果不显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教法相对简单。忽视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课程拓延及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思路和情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明确要求在遵循教 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元素,这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 良性互动,以何种形式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 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实现德育的目的,从而更有 效地利用专业课堂主渠道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专业教师的调研,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穿插,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将课程专业技术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德育元素无缝衔接,是绝大多数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们首选的教学模式。

3 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师主体作用的若干建议

1)重视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改革进程。校级领导党、政一把手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构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遴选课程改革试点,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务,调配教学资源,组织跨学院、跨学科协同合作,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完善激励制度。

从制度上纠正部分专业课教师“潜心教书、无心育人”的错误思想,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度、狭隘性的思维局限,构建全方位、全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挖教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得专业教师更好的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职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起到引领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度。

2)提高教学能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高职院校教师虽专长不同,但教育目标应是一致的,既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育人。但由于专业特点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师的个人能力不同、各学科、课程、知识所需要的授 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专业教师对于德育如何与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考虑不足。

实际上,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需要将思政元素加载在专业知识中,以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形式传输给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课程性质灵活融入,针对学情特色因材施教。专业知识的教授与思政元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只有能帮助专业教师透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使专业教师能够在自己擅长的科学领域找到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而达到渗透式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最终目标。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各课程教师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对话机制,建立各类教师之间必要沟通和联动平台,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各行其是、自说自话,避免教书和育人分离,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割裂的现象。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健全各门学科教师的育人评价制度,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各专业课教师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

3)尊重教学规律,探索新时代教学方法。新时代,教学方法从传统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内外兼有的混合式教学,注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拓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正确认识历史、认识现状,树立正确的抱负和目标。辩证认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与竞争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课后拓展活动,如协会活动、承接项目、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因应各种困难和挑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J].上海教育,2017,(3).

[2]吴冬平,徐哲民.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12.

[3]吴涛.发挥专业特色,实施“课程思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3).

[4]尤永斌.论以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9):111-113.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