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现代小提琴教学与实践的影响及改革研究

2020-03-23陆斌

歌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陆斌

[摘    要]“互联网+”是当今最能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因素之一,其优异的推动力源于其开放性的、全方位的服务面向全世界,正因为互联网迅速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全球化”“地球村”这些概念也逐步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想方设法地寻求各自与互联网结合的切入点。近十年,“互联网+音乐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小提琴教学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模式,对这于传统乐器的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小提琴教学”

前    言

“互联网+”是现在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词,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事物,出于行业发展的需要,都尽可能地在这个时髦词身上找亮点和切入点。众所周知,“互联网+”始于经济、金融等民生产业,比如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京东、淘宝等电商,就是基于“互联网+百货”“互联网+集市”概念而产生的。目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的小提琴教育领域是否受到了这个趋势的影响,又该如何在这个大趋势下发展呢?

一、 “互联网+” 对现代小提琴教学的革新

小提琴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但其最终的检验却是体现在演奏实践方面的。由于不管是培养专业学生还是业余学生所需的时间都不短,并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积极配合教师,因此,对教学双方而言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专业的小提琴教师,既要具备常规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更要从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两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如何规划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有长期的明确的设计。

基于高科技技术而产生的“互联网+”是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基础之上的,当互联网与小提琴教育相结合,它带给这个学科的革新是前所未有的,对小提琴教学模式产生几个方面的改变,使小提琴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网络上可以存储海量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互联网+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并不需要教师、学生同时处于一个时空中,只需点击电脑或手机端,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收到教学资源,不再固定于原有的“一对一”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小提琴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模式。

其次,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由于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教学双方来说,教学体验也必然改变。各种在线课程、移动APP的出现使得教学变得更为立体、直观,这对学习者的体验来说显然比以前更为友好、便利。而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劳动也将大幅减少。

再次,与时俱进的理念化教育。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远超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信息、多媒体等资源对各个学科、产业的冲击是无所不在的,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储备,没有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对新知识被动接受,甚至故步自封,始终沿用老式的方法、理念进行教学,对教学及教学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由于失去新鲜血液的注入,将导致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因此,对小提琴教师来说,充分利用“互联网+”是可以快速更新、丰富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互联网+小提琴教育”的切入点

(一)小提琴教学APP

互联网及大数据平台对于领域、行业的帮助最终基本都会体现在一个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APP上。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最开始指的是计算机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万物互联已经不是空想,每台手机都是一个智能客户端,人们通过正确使用APP来实现各种操作,因此,现在这个词已经更多地指向手机应用程序。目前,普及力度较大的学习APP多出现在少儿英文学习方面,比如叽里呱啦、Vipkids等。这些APP提供了丰富的少儿英文学习课程,通过能够吸引少儿的动漫设计,线上线下同步结合,让2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英文学习。因此,按照现在的大趋势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情况来看,“互联网+”与小提琴教学也需要APP。由于小提琴教学需要两个环节的配合,即教师的授课、学生的课后练习,并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特点,因此,APP引入小提琴教学后应从几个具体的切入点入手,为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教师授课的切入点

对于一位小提琴教师来说,小提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几年到十几年都有可能。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对这个学科教学有科学认识,更需要对学生的特点、优缺点进行长期的观察,从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这样的教学特点不管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还是小组课、集体课模式,基本都是适用的。

对于小提琴教师而言,教學APP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对学生优缺点的科学、系统分析。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不同,这是造成演奏差异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小提琴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以往这个能力的获得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别无他法。当教学APP引入以后,应为教师提供这个方面的有力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录制学生演奏视频判断持琴位置、握弓手型等基本动作是否准确,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来检查手指动作是否合理等。第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个根本保证,反之,不科学的教学内容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教学双方都会深受其害。因此,合理的教学APP在内容设计上不仅应该符合教学的要求(即教学大纲或教学规定),还要结合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对教学的有效辅助。

(三)演奏实践的切入点

小提琴教学最终的成果是体现在演奏上的,学生演奏作品完成度的高低才是检验教学的真正标准。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某些基础的、技术性训练有较为客观的评判标准,例如对音准、速度等要求都是较为确定的。但许多大型或高级别作品往往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可以定义的,这些作品的完成需要结合技术、表现力、情感、作品的时代风格等因素来综合考量,站在不同的评价角度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小提琴教学APP在切入演奏实践这个方面时,应更倾向于帮助前一类(即基础训练)的完成,帮助学生建立对技术训练、技术标准的正确理解及把握。

(四)课后练习的切入点

乐器的学習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这个完整的过程不是单单依靠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就可以完成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否按时按量练习、是否充分理解教师的意图及演奏目的、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学习成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许多学生由于执行力不强,课后练习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回课质量、完成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时候APP就将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手段。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乐器陪练服务主要有:传统的线下实体陪练、单向视频陪练和双向视频陪练。所谓双向视频陪练指的是学生通过登录APP,与陪练老师视频互动,通过视频弹奏、陪练教师即时讲解、示范来实现在线指导及纠错。这类陪练APP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由钢琴家郎朗代言的“VIP陪练”,其目前推出了钢琴和小提琴的线下双向陪练模式。试问对于普通家长及钢琴学生来说,谁不希望一位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或专业人士来指导乐器练习呢?从目前来看,这类APP产品推出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课后练习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显示出一些商家开始重视乐器学习这个市场,对整个社会的乐器普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由于刚起步及乐器教学普及面不广的原因,目前应用APP尚处于普及教育层面,几乎没有涉及高阶段的专业教育方面。在专业小提琴教学领域,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多被放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针对性强的、双向交流的APP应用尚未出现。但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这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今后应用于现代小提琴教学平台的APP会越来越多。

三、“互联网+小提琴教学”的评价模式

任何学科的教学成果都需要客观、科学的评价,这不仅是完整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普通应试教育需要通过硬性的一系列考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样,没有一个学科的教学是真正“放养式”的。因此,想要真正使“互联网+”融入小提琴教学,必然涉及使APP应用能承担教学评价功能这一作用的问题。

(一)建立“互联网+小提琴教学”评价模式

正如现在很多平台所采用的模式一样,“互联网+小提琴教学”也应有不同的客户端,例如教师端、学生端。教师端供教师或教学工作者使用,不仅可以用于安排教学目的、顺序、方法,并记录对学生每次上课的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意见及方法等。学生端供学习者使用,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回放,查阅教师具体的指导意见及练习方法,并在后台数据的帮助下进行有效的课后练习。

(二)“互联网+小提琴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传统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很大分量的责任,教学完成度的高低基本上都由教师来评判。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考查方式(例如闭卷考试等),由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学生的演奏具有即时性,因此,教师当时的评判必须非常迅速。如果教师经验丰富、角度客观,那么得出的评判可能会比较中肯、公正,反之就容易失之偏颇。同时,由于教学过程较长(师生关系往往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与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相比,小提琴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建立起了更深厚的情感,这也容易导致有时候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演奏缺乏客观的评价。

有鉴于此,发挥“互联网+”的数据科技作用,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是其介入小提琴教学最吸引人的方式之一: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平时练习、课堂完成质量及最终考试表现等各项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及结论。“互联网+”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过于主观或经验问题等得出的不客观分析,通过科技的力量帮助教师,使教学始终保持应有的客观性、科学性。

(三)“互联网+小提琴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小提琴教学在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评价几乎完全由教师作为主导,因此学生相对就基本处于被动。一个学生最初选择学习乐器的原因通常是觉得这个乐器好听或是好玩,但是相对漫长的学习过程,并且主动话语权受限,就会使学生的热情逐渐消退,被动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教师应当认识到,所有被动的学习都不具有可持续性,正如许多家长、教师所看到的那样,如果一个学生永远都是被催着练琴,那么学琴的过程是不可能愉快的,成果或是进步也肯定不尽如人意。这可能就是一部分学生乐器学习半途而废的原因,甚至有些学生最后会对某种乐器产生反感情绪。因此,主观能动性是保持持续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

手游、动漫这类往往被成年人嗤之以鼻的形式为什么成为了最吸引学生的休闲模式?这些虚拟的东西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玩乐中,为不存在的东西可以通宵达旦。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典型的社会现象。因此,现在许多学习APP都参考了手游模式,通过通关、积分、任务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学习情境。这些提升学习过程趣味性的手段,都能促使学生较为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互联网+小提琴教学”也应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可以借鉴各种游戏、学习APP的模式,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以提升学生主动性、参与感为目的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练习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将对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四、结语

“互联网+小提琴教学”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这样的结合对传统小提琴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小提琴教师而言。但发展是任何事物永恒的主题,因此,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现代小提琴教学需要这样的科技支持,为这种乐器不管是在普及还是专业领域提供与时俱进的前进动力。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