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0-03-23周强

歌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戏曲

周强

尖尖小荷,崭露头角

从艺前,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便认识了张树萍。我和她小时候都就读于桂林市解放西路小学,她比我早三届,我是个小学弟。

在我的心目中,解放西路小学是个艺术摇篮,20世纪70年代,这个学校的文艺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有鼓乐队、舞蹈队、戏曲队、合唱队,每年校内必有十次以上的文艺活动。

我刚进学校读一年级,就被这个学校频繁的文艺活动吸引了,每次都羡慕地看着高年级的学哥学姐们在台上演出,从而也认识了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张树萍。那个时候她就充分展露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和素质,一折《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的小常宝,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唱腔身段惟妙惟肖,表演与现在戏校里专业三年级的学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了每次全市文艺汇演的小红角。两年之后,张树萍升学进了桂林三中念初中,我又以《沙家浜》——军民鱼水情延续着这个学校的戏曲传统。

在我升学进三中的同年,张树萍就考入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学习专业戏曲表演。无独有偶,我也于三年后考入桂林市戏曲学校桂剧班学戏。

1983年,我还是个戏校三年级学生的时候,张树萍所在的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来桂林汇报演出,在《白蛇传》——“断桥”一折里唱演白素贞。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们知道了这个班里的几位“科里红”——两萍一倩。

1987年,我从戏校毕业到桂林市桂剧团工作,又与张树萍成了同事,相似的从艺经历,让我几乎成了她的追随者、效仿者。此后的30多年,我们一起见证了桂林市桂剧团的发展、变革、成就、辉煌。

勇立潮头,当仁不让

1989年,广西举办首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那一年,张树萍刚生完孩子还没断奶。她挑战自我,选了一出唱舞并重的桂剧传统剧目《失子成疯》,繁重的水袖舞蹈,末了还有个很吃功的技巧“硬僵尸”。这是个武旦、刺杀旦的技术活,人人都劝她别玩这个,毕竟是个刚生完孩子的人。她愣是凭着股要强不服输的倔劲,把这个戏生生啃了下来,一举夺魁,这个成绩,也成了她艺术道路上的新起点。

1990年,广西第三届戏剧展演举办,从湖北请来了赫赫有名的戏曲导演余笑予,排演新编桂剧《瑶妃传奇》。

余笑予导演堪称梨园界“奇才”,行内出身,原是楚剧演员,后做了戏曲导演,成功作品数不胜数。余笑予过人之处便是善于发挥演员优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一出《瑶妃传奇》之后,不用说作为主演的张树萍,即便是我们这些在边上的配角龙套都如升入一个大专班回炉再造,受益匪浅。那个时候,我们更加羡慕张树萍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得到余笑予的一对一指教,顿时艺术水准、素质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提高,更使我们可望不可及。

《瑶妃传奇》在广西剧展中惊人一鸣之后,陆续参加了全国各大戏剧展演和赛事,几乎囊括了那个时期的所有奖项,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桂林市桂剧团也在全国戏曲院团中声名鹊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自此之后,一连串的好运都降落在张树萍的身上。《风采壮妹》《未了情》《漓江燕》等几部大型新编剧目,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梅花奖”,一时间,她成了全广西戏曲界家喻户晓的获奖大户。

荣誉背后是付出,付出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努力;荣誉之后是思索,思索舞台艺术的发展和未来。为此,张树萍先后赴上海戏剧学院及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深造,在上海,她结识了导师卢昂。卢昂对于中国戏剧舞台艺术的研究、见解给予了张树萍在戏曲艺术发展中的思索和困顿极大的帮助,如醍醐灌顶。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学院派理论知识的养分,为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寻求一条光明之路。

2009年,作为广西戏曲领军人,张树萍扛起了桂剧艺术传承发展大旗,担任桂林市桂剧团团长。

桂林市桂剧团建团近70年来,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突破性的传承发展,是张树萍认定的道路方向。上任伊始,她从上海请来了著名编剧李莉和著名戏曲导演石玉昆,共商如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创作排演大型桂剧剧目《灵渠长歌》。她凭借多年的舞台艺术经验,遍访名师各地求学,开阔的视野,注定出手不凡。这个剧目从开始的立意到舞台呈现,无不令人眼界大开,在广西戏剧展演的众多剧目中脱颖而出。桂林市桂剧团持续独立潮头,延续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神话,成为全区同行翘楚。

锐意进取,再创辉煌

2012年,在全国艺术院团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促动下,桂林市三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合并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张树萍出任该院第一任院长。

两个戏曲剧种,一个曲种,根本同源,相通相生。张树萍率领新团队,发扬合作精神,从三个剧、曲种精妙出发,取其同,存其异,力求三并举,齐开花。院团合并第一年便创作了大型桂剧《何香凝》,大型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其后更是广纳贤士,首开先河,与广西著名作家、编导张仁胜合作,全院通力排演大型方言话剧《龙隐居》,响应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的号召,大力挖掘、宣传、推广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抗战文化底蕴。

桂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桂林市专业艺术团体的领头人,张树萍清醒地认识到,打造一张桂林地方艺术的名片,把桂林文化艺术推向世界大舞台乃当务之急。

2014年,张树萍在院领导班子业务策划会上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将原曲艺厅改建为一个有格调、有品位的高端小剧场,打造一台集桂剧、彩调、曲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品——《桂林有戏》,与旅游市场紧密结合,提升地方艺术价值,让《桂林有戏》成为一个向世界宣传、推广桂林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地方人文的窗口。这个提议在班子会上一经碰撞,一拍即合,将《桂林有戏》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山水旅游名城的新名片。桂林市缺少的正是這样一张文化名片。随即会上便布置下达任务,我作为该项目的主创人员之一也全程见证了这一品牌项目的成型与成功。

这台艺术精品创作历时近五年,从立意、筛选、雏形,为破而立,再破再立,张树萍带领主创团队以及全院上下,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力求从细微处见真功。

张树萍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常说:与高手合作,过程最重要,结果却在其次,在过程中学习,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和最大的收获。

为使《桂林有戏》从节目到环境能有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呈现,张树萍从上海戏剧学院请来韩生院长为《桂林有戏》担任舞美设计,从剧场的每一根台柱,每一道边幕甚至到一砖一瓦,不厌其烦地与韩院长交流沟通,使《桂林有戏》剧场的每一个角度都透露出精致的大写意的艺术神韵。

随即又从北京请来富有先锋小剧场运作经验的李卓群创作团队,对整台剧节目加以提升细化,在整体连贯性、唯美性和统一细化上做出全面调整,从包装到推广作出精密的宣传计划。经过不断地精雕细刻,于2017年底亮相。初次登台,惊艳全场,一时全城上下以能一睹《桂林有戏》芳容津津乐道。作为先锋小剧场运作模式的成功范例,《桂林有戏》不仅在桂林一炮打响,2019年还前往自治区首府南宁、首都北京国家大剧院作汇报演出,盛况空前。

2018年,张树萍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构思,决定在桂林市抗战文化上下功夫、做文章。因此再度与北京李卓群团队合作,打造一部舞台新剧——大型新编桂剧《破阵曲》,再一次掀起抗战文化热潮。《破阵曲》一剧,张树萍站在新的艺术高度,力排众议,一改以往戏曲传统中一角到底的表现形式,坚持以群像式再现模式表现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文化名人云集桂林小城,在震惊中外的“西南剧展”活动中,以笔作刀,以剧为矛,用文化的力量反抗法西斯主义的壮举。

剧本结构在张树萍与北京李卓群团队几度碰撞中产生火花,达成共识。大师级的音乐创作,殿堂级的舞美设计,明星级的创作阵容,堪称顶级联合。创作过程中,张树萍反复提醒我们创作团队:只有我们桂林的桂剧人才准确地知道我们的剧要说什么样的话,该演什么样的事,该塑造什么样的人物。不能人云亦云,沒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只会停滞不前,永远达不到一个新的高度。

整个创作团队在张树萍的带领下,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展开研讨。该剧最终在广西第十届戏剧展演中再次夺魁,创造了桂林市在该赛事中八连冠的佳绩。2019年,《破阵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剧目再次进京汇演,把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推上国家舞台。

传统古老的戏曲艺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舞台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张树萍清醒地认识到传承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必要性,深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继而把新的工作重心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普及中。她四处奔走呼吁,寻求、利用社会资源,力图从意义以及实质上遵循“保护性传承、传承性普及、普及性发展”的良性模式,积极健康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项提议也得到了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及自治区相关领导的支持赞同。

天道酬勤。张树萍为这一伟大工程的努力终于传来佳音,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项目列入国家一百座“非遗”馆重点工程项目。如今已落成于桂林西山脚下的“非遗”馆开馆在即,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即将面世,我们期待这一壮举将桂林市的历史文化再次推上新起点、新台阶。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戏曲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传统戏曲
乐!乘动车,看桂林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我的空调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