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解构与建构

2020-03-22万伟成

关键词:和平思想教育

万伟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池田大作思想研究所,广东佛山528000)

池田大作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和教育事业,不仅在世界各地创办了富士美术馆、东洋哲学研究所、民主音乐协会、池田和平教育对话中心、户田纪念国际和平研究所等许多和平文化组织,也在多国创办了创价中学、创价高中、创价大学、创价幼稚园、创价幸福幼稚园等许多教育机构。此外莫斯科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北京大学等40多个国家的高校,授予他名誉博士、名誉教授称号超过230个。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

目前学术界对于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关注不够。因此,有必要从思维方式、逻辑方式、研究视角等方面对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进行体系的建构,以便更好地来把握他的教育思想,从而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精神实质,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教育体系的集大成性、全面性、层次性、规律性、逻辑性等问题,为建构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希望能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开拓新的视野。

一、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集大成性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内容广泛,具有集大成性特点。一是集创价牧口常三郎、户田城圣二位先贤教育之事为一大成之事,既是对创价学会先贤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同时沾溉后学良多,影响巨大;二是借鉴了中国儒学与佛学、融合了日本思想学术之大成;三是池田本身既圣且智,提出了富有全面性、层次性与逻辑性严密的教育思想体系,才能做到集大成。我之所以认定他的教育思想集大成,还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回答了当代许多重大教育课题 当今之世,文明板块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国际之间的战争,人们道德滑坡,生命的不受尊重,生态环境面临重大危机,“爆发了难民剧增、病毒性疾患蔓延等‘全球性的问题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性的迷失”[1]274-275,这种“文明危机的本质是在于‘道德的隔阂’”。对于当代的思想教育来说,当务之急应是强化国家社会凝聚力,恢复和稳定国际社会秩序,也就是说时代对思想家,教育家提出的时代课题就是必须重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之间的秩序,挽救人性的迷失,重振道德规范、重塑完善人格,重新创造价值,为人们寻找精神家园。而池田大作所建构的“尊重生命、创造价值、追求和平、实现幸福”等和平思想与教育思想,担当起了这一历史重任,通过人道和平和谐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心性修养等问题的阐述,较切实地回答了这一时代的挑战,对于做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

(二)池田大作的“人性革命”理论,解决了教育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通过对人性论思想的总结和提升,池田大作为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池田“人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性革命”,即“一个人的内心革命”。池田根据生命观和宇宙观,从佛教的观点出发,用“善恶不二”性“本源的欲望”与“魔性的欲望”等概念,对人性作出新的定义。只要进行“人性革命”,才能解决当今出现的“地球性问题群”,实现“环境革命”和“地球革命”“贯彻‘人的教育’‘人的幸福、和平与自由的教育’”[2],这种以信仰为核心的“人性革命”思想,解决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问题。

(三)批判当前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与实利化,解决了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 鉴于当前“大学教育的‘大量生产’化”,“单纯的灌输知识的教育”[3]135-136,同时也鉴于“把有关科学技术和经济这些物质领域的学科放在优先地位,……人文学科往往遭到轻视”[4]207的纯功利性倾向,他认为未来社会应坚持“培育具有人文科学的教养和全局的观点”,教育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的教育[4]208,拥有智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良心的人和如何学会做人,作为创价教育的终极教育本质观。

(四)池田大作论述了教育的作用问题 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对人的改造,“教育上的革命更要在更深的地方来改变人”,[5]129首先“必须要改变大人的社会观、价值观”。[5]139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向佛性的回归,向善性的回归,使人们的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都获得升华与发展,进而达到成佛成圣的境界。其次,通过教育与对话,帮助每个人真切地认识到和平的价值,培养“国际人”的和平教育目标,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既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教育的全部价值所在。所以,他说,创价大学就是培养“地球文明开拓者”“世界领袖”“大有作为的世界公民”。

(五)池田大作“主敬畏”的读书教育工夫理论,奠定了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认识到“书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不一定局限于学校教育,“一边劳动一边认真读书,扩大见识而同样能够得到较深的教养”。[5]读书是教育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培养和平思想、价值观念与高尚人格,因而也是实现“人性革命”的重要路径。

(六)通过义利之辩,提出了“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这种理论的提出,解决了道德意识与感性意识、理性原则与感性欲求、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道德原则与功利原则的关系问题,以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重整和平理性、重振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为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课题,从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历史价值。义利之辩在东方一直就是道德伦理争论的焦点,池田大作的义利观,注重道德的社会效应,反对功利第一的教育观,反对“光把实利作为动机和目的”,“教育已成为实利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6]60。教育必须摒弃外在的功利和工具价值,摒弃被政治和经济所操纵的蜕变的学问和教育,必须回归它的本义,这就是尊重生命与尊严,爱护生态,改造社会风气,倡导高尚的道德风气,坚守道德理想主义,以挽颓风于当时,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池田大作教育思想所以形成体系,来自于他的教育思想集大成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池田大作对教育的时代课题作出积极回应,对人性论进行完善和弘扬,对追求和平和谐与人类幸福生活进行深刻把握,对义利之辩、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为学与为道等关系的解决,从而解决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为学之方、主敬畏的读书功夫论以及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等等,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在他之前的各种教育思想,从而臻备集大成之境界。

二、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全面性

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从狭义上讲,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这方面与他创办的从幼稚园到大学各个层面的创价教育息息相关;而广义上讲,主要指国际教育、社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他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世界各地创价学会相关,这些学会不仅仅是以佛教的生命尊严为根本、推进世界和平的宗教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国际教育、社会教育的机构。作为博学多闻的学者,池田大作深度涉猎了佛教、哲学、自然、政治、历史、文学等许多领域,决定了在教育思想内容上的全面性特征。他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创价教育的哲学、理念、内容、目标、管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等内容,以及童蒙教育、女性教育、家庭教育、自身教育、社会教育等各阶段与层次的教育,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

所谓全面性就是完整、周密的意思,是各个方面的总和,它与零碎、片面是相对立的。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来说,内容的丰富性、把握研究对象的全面性以及理论体系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性,是必备条件,全面性是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内容丰富、规模庞大、涵盖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具备了思想理论体系全面性所要求的构件。

(一)池田大作教育哲学 池田大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和平哲学体系或者说是和谐哲学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完全源于其哲学体系,他的整个教育过程都是在这些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池田在佛教“依正不二”、儒家“天人合一”、哲学主客整合的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新人道主义主张,突出强调天(自然、众生)与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平等思想。池田先生和谐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人与环境共生教育、道德修养与人格教育“,要把一切知识导向创造人类幸福与和平”“教育的胜利才是人类的胜利、和平的胜利、永远的胜利”,最后以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为宗旨。

(二)池田先生的教育思想内容 其思想内容具体包孕了教育宗旨、内容、理念、方法等,也包括了教学过程、教学的阶段和层次、教材编纂、课程设置、读书方法、自学自修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

池田大作提出的教育目的不在于外在的功利和工具价值,不能被政治和经济所操纵,“就像司法不是为当时的政权意志所左右”[7]一样,具有非功利性、非政性特征。其次它具有层次性:“不要把人的生命仅限于肉体,也应当注目于心灵的作用”[8],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身心调和、融洽,这只是初级目标;“在很多团体、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真挚的精神的接触”[9],通过教育可以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这只是中级目标;“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人的幸福’,是‘世界和平”[3]136,教育回归到人类应有的尊严,爱护人类应有的生态,尊重人类的生命。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青年胸中培养人类爱和献身人类社会的精神”[10],这才是他的教育终极目标。这是由他的以和谐、和平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哲学所决定的。1968年创建创价学园时,池田大作就规定了创价学园五项原则,即维护生命尊严、尊重人格、建立深厚友谊、反对暴力、创造智慧与知性人生等,就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他的教育目的观具有非功利性、和谐性、和平性与人本性等特点。

池田大作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人格价值的塑造”,以人为本,所以重视人的心灵塑造,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珍爱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反对暴力,倡导自由、正义、团结、宽容等,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题。它既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道德。他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理念也同样具有非功利性、和平性与人本性等特点。

池田大作的教育内容决定了他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纂。他针对大学科目存在的“偏重专业课程”“忽视基础教养”等问题,主张“应重新确认大学的基础教育理念,充实其必修基础课程教育[或称‘通识教育’(Liberal Arts)],而以研究生院来配合发展专业教育”[11],推行基础与专业兼备的教育,基础教育尤其要加强和平教育、环境教育、开发教育、人权教育等四项课程[12],全面贯彻和平和谐发展思想。

在池田先生的主导下,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院的完整教育体系——创价教育体系,这也决定了他的教育的阶段、层次理论与为学次第观念。池田大作从人的年龄层次及其心理特点出发,将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阶段,甚至提出了终身教育观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成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不同层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6]62。所以,教育是一个层次递进的终身过程。如果教育原点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主要偏重“心灵上的丰富”[13],中小学教育偏重中级目标的话,那么进入到大学教育阶段特别是社会教育、国际教育阶段乃至终身教育,都是为终极目标服务的。1971年池田大作提出了“成为人格教育的最高学府,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摇篮,成为坚守人类和平的要塞”等三个卓越创价大学建校精神,其实就是终极目标的教育。

池田大作的教育过程论决定了他的教育方法论。池田大作认为,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他反对学校一味地“填鸭式教育”,主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包括了启发教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对话教学等,自学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等。最值得一提、最代表池田特色的就是他的对话教育思想,“对话是打开和平的钥匙”,通过“开放的对话”和“建设性对话”,“培育如苏格拉底般的世界市民,探索新的综合原理。”[14]因为在一对一的对话教学环境中,师生平等交流。教师不是简单的传声筒和技术的贩卖者,而应该实现角色转换,从一名主讲人转换为辅助的启发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购买者,对于课堂知识不能简单地接受和记忆,而是能动的吸收、思考、反应并独立思考。这样新型的方式既是对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锻炼。推而广之,不但学校教育需要对话,社会教育、国际教育更需要通过对话达到教育的效果。而池田一生都在不断地对话,通过对话达到和平教育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一生也是教育生涯的一生。

(三)池田大作创价教育思想带来办学理念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首先,他的办学宗旨主要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教育,而是要以道德教育人和培养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实现全面具备‘德、智、才、识’的人的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洞察人生与社会的动向的智慧,发挥自己内在的才能,学习人类遗产的旺盛的求知欲——这才是‘全面的人’。”[1]由他创建的创价大学的建学理念是“人间教育的最高学府,新型大文化建设的摇篮,捍卫世界和平的要塞”[15],在塑造人格、创造价值、捍卫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教育的作用。其次,池田大作把创价学校作为以德育人的载体,倡导平等教育。创价学校具有平民化的性质,正好是向平民大众普及人性革命、道德教育的理想场所。通过开导和劝勉生徒,全面地灌输人性革命、道德规范,进行道德人格和品性的塑造,从而创造价值、捍卫和平、实现幸福,使其内化为他们的主体意识,外化为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这是创价教育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倡导自由讲学、自由学习、对话交流的办学方式。池田大作认为,教与学不能对立,只有在民主平等、对话交流基础上,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育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3]129。其四、创价教育的制度建设。池田大作十分重视创价的制度建设,涉及到创价教育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读书、治学、道德修养、考核评估、起居等方方面面,建立一种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制度,为创价教育的健康和长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他认为,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可以消灭各种教育不平等。为了确保人人获得教育,他主张教育经费要由国家和社会团体来负担,但政府不能干涉具体的教育内容[6]62。同时,他还主张建立合理的、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反对以考试为中心,即死记硬背各种表面知识,而忽视了“发现分析能力,洞察能力乃至创造能力”的培养[3]139。

此外,池田大作综合的一些教育思想,包括师德教育、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社会学思想、美育思想、女性教育、体育思想、群育思想等等,都非常丰富,限于篇幅,不一一分析。

三、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不仅池田大作的教育目的思想、教育阶段理论具有层次性,就是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也具有层次性特点。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具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性。其中最核心的基础理论,就是教育哲学、教育理念;而外延方面,一是他的教育方法理论,包括教学方法、德育方法、教育的阶段和层次、自学自修的理论与方法、读书方法等内容;二是他的阶段、层次教育理论,涵盖了家庭教育、童蒙教育、大学教育、女性教育等内容;三是他的分支学科理论,涵盖了道德教育、美育思想、音乐思想、法律教育、体育思想、群育思想等内容;四是他的实践应用学科理论,包括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教育制度、社会对话思想、办学理念等。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

质言之,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层次性就是围绕着教育哲学这一核心和灵魂层层外推而呈现出来的。从理论上来说,思想体系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而系统是具有层次性的。系统的层次有高低、内外之分,高层次与低层次、内层次与外层次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逻辑关系与内推外引的关系,高层次、内层次作为整体制约着低层次与外层次,低层次、外层次构成高层次、内层次,就会受制于高层次、内层次,但却也会有自己的一定的独立性。从这个意义来说,教育哲学处在教育思想体系的高层次或者核心层次的位置上,受其影响,池田大作和谐教育的目标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方法论则是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教育方法论、教育分支学科、教育实践运用学科则依次处在不同的层次中,而处于核心层次的和平教育、人本教育作为整体制约着低层次、外层次。也就是说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每一个层次上都可以看到他的教育哲学的影响。

具体而言,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是哲学问题。这种情况是由哲学的特质所决定的。哲学研究的是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教育哲学关注的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的价值等问题,一句话就是人本教育思想,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对教育思想体系的其它部分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进而言之,池田大作教育哲学具有这么几个基本命题:

(一)池田先生的佛教观成为他的教育思想体系的起点 生成论和本体论似乎是终极命题,贯穿整个哲学学习过程。佛家在宇宙生成论上持有的观点是“缘起”,其宇宙本体论则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的色心不二论、依正不二论认为众生皆有佛性,都有二而“不二”之意。“人”是“色心不二”的本体,是肉体(色)与精神(心)一体化,等无差别。推而广之,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但佛性没有分别。所谓依正不二,指生命活动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依),与生命活动的主体(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思想影响到他的教育思想。

以缘起、色心不二论、依正不二论为主体的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对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修己治人,求和复性,这是一个求道的过程,也是一个回归佛性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回到佛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情欲,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成就教育之目的。这一教育哲学首先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原则,向外延伸出了教育平等的要求:一是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所以池田大作十分推崇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每个人不分阶级、阶层、身份、种族与信仰,也不分尊卑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他创办的创价教育中,有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创价教育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经过接受教育之后,素质得到了提高,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人”。二是道德修养上的平等与平等自由的教学观,和平教育、人格教育等,既是针对学生而制订的,但教师更要躬身实践,以身作则。它是对师生共同的道德规范要求。在池田大作的创价教学中,师生是相对平等的。师生平等讨论问题,甚至争论交锋,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致使创价门人越来越多,也为创价学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本教育、和平教育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层次 这决定并影响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读书方法等层面,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他的狭义上的学校教育观——从创价幼稚园、中小学到创价大学的教育,而且决定影响着他的广义上的大教育观——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终身教育,以及这两种教育观所共有的女性教育、儿童教育、师德教育、音乐教育、法律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思想、群育思想教育等外延层面。它们之间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都是围绕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展开,也都是围绕“幸福”与“和平”而展开。

池田大作思想体系中的和平观、教育观、师生观、发展观、自然观等等,都建立在人本教育、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人间革命”的思想基础上[3]207。“人本”的研究是池田所有思想的核心和根本,其他思想都是从这里延伸并衍生而来的。和平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另一个核心。前面提到他的创价学园五项原则,代表了创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贯穿了他的“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和平教育思想决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内容与实施方式,就是人权教育、环境教育、国际教育(或者叫国际理解教育)、冲突解决教育、发展教育。池田大作致力于倡导“从‘小我’向‘大我’,这就是佛法教说的人间革命之路。”[16]也就是说通过每个受教育者的自我塑造,自我改善,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改善,实现人类幸福和世界和平这一伟大目标。

池田和平教育思想其实也和人本教育是一致的。人本教育与和平教育,决定了他的教育原点是“人”,教育内容是生命、人本、和平,教育目标是培养“国际人”,教育途径是对话教育。以尊重生命、人性、尊严为内容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其实就是和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而以培养国际人、地球人为目标的和平教育,其实就是人本教育、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实现。至于上面提到的以“为众生平等,实现共生;珍爱生命,以人为本;创造幸福,维护尊严”为主旨的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德育思想、创价教育思想诸多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本教育、和平教育来展开的。

(三)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层次性中也包含着逻辑上的自洽性 这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前后一贯性”,或者称逻辑性。它是由最简单的生命、价值这一概念出发,通过宗教人本、依正不二、色心不二、和平和谐、塑造人生、创造价值、人性革命、师弟不二、幸福教育、生态教育、对话教育、世界公民、国际人等等一系列的范畴以及严密的推理所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其中,宗教人本、依正不二、色心不二等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平和谐、人性革命、创造价值等是他从哲学切入教育思想体系的中介环节,而人类幸福、世界公民、国际人等是他教育思想体系的终极目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话教育等是实现终极目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体系并不是停留在个体的“内圣”领域,他有着以和平和谐、人类幸福重建人间秩序的伟大抱负,不但有着东方传统文化中的“成己成物”“内圣外王”“身任天下”的进取精神,而且还有现当代的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通过“人间革命”,以实现“全球和平”的政治理想,这就是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所要追求的必然的逻辑结果。

综上所述,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体系的集大成性与全面性特别突出,它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也十分清晰,从核心的内在的人本教育、和平教育层次逐步向外推出,可以达到培养人格、国际人进而实现和平的最高之境;从抽象的形而上的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可以推及可感知、可触摸的形而下的教育实践、教育方法与教育步骤,教育哲学的内核始终外化到池田大作教育思想整个体系的各个部分,对当代我国教育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和平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