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贸易链接模型分析日韩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出口经济的影响

2020-03-21辛文玉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争端半导体进口

周 玲 辛文玉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目前,国内学者对日韩贸易争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日韩贸易发展进程和原因上,鲜少有研究对中国所受到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半导体材料入手,研究日韩贸易争端对中国进出口经济的影响,对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日韩经济往来密切,经济优势互补

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互通,人员往来频繁。这些优势使三国的经济往来更加的便捷,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许多贸易成本。在三国的交易往来中,都是不可或缺地存在,经济联系的密切性是三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日本限制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切断了三国之间密切的贸易联系,打破了三国之间经济往来的平衡,处在三角两端的中韩经济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就产业结构方面来说,中日韩三国差异较为悬殊,日本目前已处在发达国家前列,其优势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韩国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其主要产业为无线通讯、汽车等。中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及人口等因素,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较为落后。由“微笑曲线”可知中国经济尚处在“微笑曲线”中间阶段,只有不断往附加值高(即曲线两边)的区域移动,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日韩两国自然资源及劳动力都不够充足,因此,需通过提高自身科学研发能力,占据曲线两端,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利润。中国缺乏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加工,在国际贸易中无法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中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体现在提供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学习日韩两国先进的科学研发技术,如图1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

中国市场存在很强的购买力,并且其充裕的劳动力可以和日韩两国的尖端技术完美结合。广阔的市场、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善的生产制造形成了新的分工模式,各自发挥本国的最大优势,形成联动生产体系,三国各自获得最大的效益。

图1 微笑曲线

二、贸易争端前后三国经济往来变化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全球的生产总值为85.79万亿美元,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为25.9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生产总值30.21%;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81.8%,占全球的24.7%。

1.中日贸易往来变化

由下页图2可知,2009—2019年间,日本的货物进出口额变化非常大,2009年,日本贸易总额暴跌26.7%,随后开始回暖,并在2012年创下近10年峰值;2015年前后,受国际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日本贸易额再次进入下行通道,直到2017年才有所回升。

2018年,日本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2009—2018年,日本贸易结构并不稳定,在仅维持了两年贸易顺差状态后,2018年,日本再次转入贸易逆差。据日本海关数据,2018年,日本出口7 382.0亿美元,增长5.7%;进口7 483.7亿美元,增长11.3%;贸易逆差为101.7亿美元。2019年第一第二季度,日本继续维持贸易逆差态势,贸易逆差81.9亿美元。

图2 2009—2019年日本货物贸易顺/逆差情况(单位:亿美元)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场,由图3可知,2018年,中国、美国是日本前两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5%和19%,稳居第一梯队;对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泰国的出口额也在300亿美元以上,出口额占比相对较高,但日本对韩国、中国香港的出口额有小幅下滑。

图3 2018年日本货物贸易出口TOP15国家和地区(单位:亿美元,%)

据海关调查显示,2013—2018年间,中日双边贸易呈抛物线趋势,先减后增,2012年,由于钓鱼岛事件,双边贸易往来减少,给两国人民以及两国经济都带来不小的影响。自2012年以后,中日贸易额连年减少,直到2016年中日贸易额才有小幅回升。2018年,分国别(地区)来看,日本进口额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但中国仍旧稳居第一。而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向日本出口825.4亿美元,同比下降1%,中日贸易顺差为186.7亿美元。而在2019年7月1日,日本宣布日韩贸易争端后,据统计局调查显示,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7%,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9%。其中,向日本出口6 358.1亿元,同比增长4.7%;由日本进口7 522.3亿元,同比下降2.4%;中日贸易逆差1 164.2亿元,收窄了28.8%。

2.中韩贸易往来变化

由图4可知,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的经济呈下降趋势,双边贸易往来变化比较大,但在2010年,韩国凭借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以及双边贸易政策的影响,其进出口总额同往年相比增加了29.9%,达到了8 916亿美元。自2017年开始,韩国对外贸易额再次开始回暖,同比增长了8.4%,保持增长之势。而2019年一季度,韩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再次下跌7.7%,仅为2 561亿美元。

由图5可知韩国贸易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美国、越南和日本。图6为四国出口对应比例。2018年,韩国从日本的进口额为546.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1 064.8亿美元,美国为588.7亿美元,日中美三国各占韩国进口额10.2%、19.9%和11%。而韩国货物贸易进口前15国家和地区中,日本的进口额有所减少。而韩国在2019年8月份出口金额约为442亿美元,较2018年8月减少13.6%,进口金额约为424亿7 7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月份减少4.2%,贸易顺差额约为17亿2 300万美元。

图4 2009—2019年韩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

图5 2018年韩国货物贸易出口TOP15国家和地区(单位:亿美元,%)

图6 2018年韩国货物贸易主要(超过200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布(单位:%)

三、贸易模型对中国进出口经济的影响

日本于2019年7月1日才宣布对韩国的限制出口政策,因此,可用的数据极其有限,且本文主要研究进出口贸易影响,因此,选用的模型比较简单,共采用了如下形式:

1.民间消费函数。

2.国内资本形成函数。

3.出口价格指数函数。

4.总进口函数。

5.总出口函数。

6.国民所得定义式。

构建上面的贸易链接模型时,有理由认为民间消费c是一次民间消费的延迟,GDP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N是政府消费,r代表利率,国内资本K是国内资本形成的延迟,本国的GDP、政府消费支出和本国利率的函数,出口价格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Pe)的一次延迟、消费价格指数和汇率(e)的函数,总进口是总进口(E)的一次延迟、本国的GDP和本国汇率的函数,总出口是总出口(G)的一次延迟、本国的GDP、对两个贸易对象国的出口之和G(对象国)和本国汇率的函数。α、β、γ、δ、θ、f、ρ、σ分别为各项系数。

不同的国家经济数据也不近相同,因此,在构建模型时,模型结构相应的也会不同,再者因为统计上的误差导致6式中左右两边不平衡,而在三国贸易链接模型中,定义6变成等式(μGDP为误差变量)

三国的经济密切联系导致一国的政策发生改变,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贸易、技术及投资来实现,因此,为探寻贸易争端后三国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建立了如下模型:

贸易链接模型主要研究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进出口的变化,这种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认为,相对价格影响一个国家对贸易对象国的需求量及进出口量,相对价格等于汇率乘以国内价格再除以国外价格,即:

PX代表相对价格, γ是两国之间汇率,P是本国的商品价格,为减少换算,我们在这里将人民币,日元以及韩元都换算成美元,因此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贸易量都用美元来表示,(7)式可以转换为:

PX代表相对价格, σ为日韩换算成美元的汇率。进出口贸易指向国家的需求等于本国的GDP,这样出口函数公式就因此转化为:

上面公式中,GDPf为日韩GDP。如果用外国总进口表示外国需求,那么一个国家的出口函数为:

式中,U为贸易对象国的总进口。在实际建立出口函数时,认为前一期的出口对本期的出口有滞后影响,因此,把出口的一次延迟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两国之间的出口函数如下:

式中a为出口国,b为进口国,Eab表示为a出口于b,b国GDP用GDPb来表示,PXab为相对价格, b国的进口额为Eb。因此,出口价格由下面式子决定:

式中X为出口价格。

上面建立的两个贸易模型说明:假设本国的进口性质属于刚性,那么韩国会由于日本限制半导体材料政策导致进口成本升高,进而产成品价格相对升高。因此,韩国的产成品出口价格升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相应地减少出口数量,导致韩国贸易收支不平衡,韩国经济遭受重创。日本限制韩国进口,韩国为降低成本只能继而转向从中国进口,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出口量,但从韩国的进口价格相对提高,中国从韩国的进口成本会升高。另一方日本原想出口给韩国的材料造成积压,只能用低于原价格出口来减少本国的成本,这对日本来说是因小失大的行为。从中日韩三国的需求诱发出口,中国对日本的需求远远大于韩国,韩国对中国的需求大于对日本的需求,中国的对外需求远远大于日韩两国,因此中国经济在三国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一旦提高对韩国产品的需求量,将刺激韩国的出口增加,韩国经济得到发展。并且中国科技发展今非昔比,虽不能达到与日本并肩的半导体原材料技术,但部分原材料降低成本,促进对韩国的出口,韩国为抵御这次贸易争端,会增加中国半导体材料的进口,这又将增加中国的出口,进而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四、日韩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日本限制出口的三种半导体、芯片产业材料不易储存,韩国半导体重点企业此前的库存可能只能满足数月之需。韩国是高度依赖半导体出口的国家,韩国开始有计划地扶持半导体产业以来,半导体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总体保持攀升趋势,甚至在2018年达到了24.5%的高值。

日韩贸易争端为我国电子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我国电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同时两国在电子产品市场上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我国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的进口额自韩国进口占比约15%。我国2019年从韩国进口额持续降低,此次争端对我国高新产业的影响进一步增强。韩国出口分项陷入零增长。韩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在2018年3月以来一直在零附近徘徊,进入2019年更是一直保持为负数,在受日本制裁之前半导体出口也同步走弱。韩国出口的萎靡走势预示了全球经济增长仍将在未来面临较大的挑战,且受到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预计未来会持续走弱,因此,需密切关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因素。

我国出口增速与韩国出口增速同步性较好。主要原因是出口商品结构周期特点类似或是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韩国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和我国的电子产品装配业则呈现较为明显的上下游关系。受韩国经济下滑影响,近期我国对韩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走弱趋势。根据三国关系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此次贸易争端事件必然会对我国进出口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结合贸易链接模型及往来变化,此次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日韩贸易争端一旦开始,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中日韩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三个国家之间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是必不可少的,日韩打破了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导致与两国经济密切联系的中国受到影响。此外,日韩贸易争端,使本来地理、文化、经济密切联系的三国,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形成自由的三角贸易区,中国无隔阂贸易圈被打破,且日韩争端自成两派,中国无法完全保持中立,独善其身。对中国来说,一旦与一方合作较为密切,势必会影响与另一方的关系。因此,日韩贸易争端,打破了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影响我国经济合作伙伴的数量,使我国经济发展处处受限。

日韩贸易争端使我国与日韩两国的贸易无法在一个互通的平台内,具体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用较低的成本从日本获得更多的半导体原材料,以较高的价格向韩国出口本国的半导体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的电子产品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我国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韩国电子产品,日本一旦对韩国实行出口限制,韩国半导体材料成本升高,就体现在成品的价格上,会限制我国的进口数额,增加进口产品成本,无法为我国的电子经济提供更好的支撑,减少了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效益。

同时,中日韩三国以往的利益关系也会因为日韩贸易争端而受到破坏,对政治互信有一定的影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三国彼此产生隔阂,为确保自身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将设置贸易壁垒,日韩两国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的出口国,在出口中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往往会发生贸易纠纷,这样会损害我国许多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也增加了中国在日韩贸易争端中所受到的影响,在中日进出口贸易中,中国部分出口于日本的商品被设置贸易壁垒,因此,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大幅度下降。在中韩贸易中,韩国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市场准入同日本一样设置阻碍性政策,而且两国的贸易结构不同,韩国对中国出口增加,中国却连年逆差。目前,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经济政策并不完善,日本却已经跻身于发达国家的前列,韩国目前也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状态,三国的市场和消费结构及市场规模因为三国的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产品的准入标准设置略有不同,加深了进出口贸易争端,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此次贸易争端受到了不小阻碍。

对日本来说,国内增加值占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其发展需要依靠出口的增加,进而提升就业率,促进国内生产。而日本限制了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出口量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国的经济,日本为挽救自身经济,限制对韩国的出口以后相对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可用比以往更低的价格增加进口数额,并且韩国在日本宣布限制出口政策以后,日韩关系破裂,韩国必然会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这也大大促进了中韩两国的贸易联系。另外,韩国和日本的国内增加值占出口的比重相对较小,流失到海外的增加值随着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对国内的生产就业影响远远小于日本,尤其是韩国近些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且国内缺乏生产电子产品的半导体技术和资源,所以,国内增加值比率也相对较低。中国近2年经济高速发展,与韩国相比较来说,中国的增加值比率相对较高,是由于中国占地面积较大,自然资源更为丰富。同时,随着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与保护下,中国的科研能力得到飞速提升,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开始赶超上来。对中国和韩国来说,两国可以借此机会建立新的合作,增加半导体原材料对韩国的出口,增加我国出口额,并且两国进行合作可以促进中国创新技术的发展,因此,日韩争端虽然是一项挑战,但同样也是一项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争端半导体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从中美贸易争端看WTO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
两岸青年半导体创新基地落地南京
半导体行业吹响国产替代进军号
半导体照明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十三五”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展望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