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言顺应论中的四种表现”解析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策略

2020-03-20侯月安琪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语言表达主持人

侯月 安琪

摘    要: 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依据节目定位、特点和主旨,进行准确恰切的话语表达,使观众在和谐统一的传播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激发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本文以Jef Verschueren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以《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的语言表达作为研究文本,从顺应论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四个表现维度,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主持人应强化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语言表达艺术性,丰富语言内涵,提高主持水准。本文力图提供可行依据,支持主持人通过对语言的顺应,展现恰切的表达方式,在有序而灵动的驾驭中大放异彩,彰显在节目中“Anchor”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表达    语言顺应论    中国诗词大会    主持人

一、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是比利时著名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在1987年国际语用学协会创立后内部出版的第一期《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 Document 1)中发表,题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1999年,维索尔伦以专著的形式即《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系统呈现了该理论,标志着该理论走向成熟①。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变异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②。这三个概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变异性决定(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可能选择的不断变化的范围;商讨性指的是语言选择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顺应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使人类能够从各种变异可能的选项中做出商讨性选择,以满足基本的人类交际需求。即变异性是基础,商讨性是方式,顺应性是目的。

在以上三种特征的共同作用下,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顺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二、《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语言顺应的表达策略

中央电视台自2016年2月起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诗词竞赛类文化节目,至今已成功播出了四季,节目深入挖掘“诗词”之美,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掀起了一场全民学诗词的热潮。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不仅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而且在诸多“饱读诗书”的选手、嘉宾面前仍能表现出掌控全局、游刃有余的主持状态,可以说为节目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笔者根据语言顺应的四种表现方式,选用了董卿在节目主持中具有代表性的话语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语境的顺应

根据顺应论,“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指与话语相互顺应的一切因素或影响话语处理的一切因素,包括交际语境(由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及交际双方构成)和语言语境。语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从若干可能事物中根据交际意图构建起来的,而语言则需要顺应各种语境因素。

例:面对全胃切除手术的选手民警夏鸿鹏,董卿含泪送上祝福:“命运到底是什么?其实命运可能就是上苍对我们的意志、对我们勇气的一种考验。我记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命运无法妨碍我们去欢笑,即便它在胁迫我,我也要笑着面对它!很感谢你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生活的强者!”

语境具有动态性,是在交际过程中生成的产物,说话者和听话者不断地主动构建、操纵、重构语境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主持人董卿根据语境的动态特性,在听完选手的经历后,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交际对象的感受,提到命运时用到的是“我们”一词,而不是“你”,此刻她并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和立场在和嘉宾对话,而是用朋友的角度和口吻、用一段哲人的话鼓励选手,结尾用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叹句表达出自己的感谢和钦佩,既顺应了当前动态的交际语境,深化了选手的情感表达,又激发了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价值认同。

作为节目核心元素的主持人是观众和节目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其思想和表达的集中体现。为了能更好地顺应动态的节目语境,主持人需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并做好充分的节目场外准备工作,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有意识地拓宽知识面,做好日常积淀,还需要根据选手嘉宾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情况预判,以便在主持过程中有备无患、得心应手。

(二)语言结构的顺应

按照顺应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选择的原因可能来自语言内部(即结构性的),也可能来自语言外部。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词汇、语义等。

例:董卿问小选手:“你相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相信你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呀?”小选手答道:“我长大了想当主持人!”

点评嘉宾康震打趣道:明白了,你长大了想抢阿姨的饭碗。面对这么赤裸裸的打趣,立即被董卿幽默地反杀:“抢朱军的饭碗。”

例:在外卖小哥雷海为初次上场介绍自己时,董卿跟大家介绍:“他是80后的小伙子,看着有点‘着急。”随后又说道:“主要也是不是跟你的生活有关啊,外卖啊它也是属于日晒雨淋的,都是各种气候条件下奔波。”

主持人根据节目现场嘉宾语言内部结构及外部情境的变化,迅速同步表达方式及情感状态。在面对小选手及调侃的嘉宾时,董卿运用和小嘉宾对等的语音和语气,调侃诙谐的语言,顺应了小朋友的语态及现场的幽默气氛;在面对不是文学专业出身的外卖小哥时,主持人董卿运用当下通俗的热词开了个玩笑,首先可以缓解选手初次上台的紧张感,随之用非常口语话的(“啊”“也是”“都是”“的”)语句进行话语的承接,选择和运用了符合当前场域的词汇和句法,完成了语言结构的顺应,极大地拉近了与选手的距离,让对话人感到舒适与放松,以便在节目中有更好的发挥。

主持人的语言状态形成于特定场域下内心的瞬间感受和情感体验。作为整场节目的引导者,主持人应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中选择最贴近交际对象的语言状态进行顺应。主持人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现场情境,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的话语形式与策略,灵活自如地进行话语表达的转换;应注重日常语言交流的积累,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对话和沟通练习,培养无意识的语言反应能力,以便在节目中反应迅速、自如应对。

(三)顺应的动态性

顺应的动态过程指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语言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发生、展开、结束。交际动态过程必须根据过程的特征考虑其顺应因素,如必须考虑顺应的对象、层面、程度和功能。从语言选择的实际运作看,策略性的语言运作是交际动态性的突出表现,因为“策略”本身就带有过程含义。

例:董卿在某期节目中寄语年轻人:

“现在其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可能伯乐和千里马之间也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我们当然渴望能够遇到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的伯乐,但反过来,作为年轻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立身先立学,真正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敢于探索的千里马,而不是坐等伯乐。”

社会语境决定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在电视节目的场域中,社会语境、话语的功能、面向的受众等都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必须考虑的特征因素。董卿在这里并没有老生常谈,而是用辩证的角度表达出了人才与机遇的关系,并以这样的观点鼓励年轻人不断充实武装自己,契合并强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年轻人应有的心态和方向,给一些浮躁的年轻观众带来了思考,是对主流思想及社会文化语境的顺应。

例:“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帝王、将相、豪侠,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英雄之心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

传播者和传播媒介都处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组织者、传播者,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每句话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董卿在这段开场白中把现如今稳定繁荣社会中的“英雄”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平年代的英雄虽然更平凡,却同样伟大,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支撑起了整个时代,他们是我们社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基石。这样一段振奋人心、家国天下的开场极大地增强了每位观众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人人都是英雄。

主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特定文化选择的反映,自身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加之电视节目作为现代重要的文化创造和传播力量的重要阵地,造就了主持人在文化生产及传播途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主持人个体的偏好、行为、观念等在以媒体身份的传播作用之下,会产生社会影响力。

主持人需要具备一颗敏感而坚定的心,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理解时代赋予媒体、赋予大众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都要涉猎,在了解和掌握社会大众的需求及清晰明确的媒体舆论风向的同时,具有更深刻独到的思考和见解。这样才会把握好分寸感,既言之有物,又不会言之有误。总之,只有在节目主持过程中顺应社会文化语境,才能呈现出深刻而隽永的话语表达。

(四)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

意识凸显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选择语言的意识程度不同,人们顺应整个“社会思维”(minds in society)的方式就不同。一些凸显度低的表达方式,听话人处理起来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运用适当的语言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意识凸显度尤为重要,这就要善于区分明说和隐含的信息。

例:面对新婚燕尔的朱琳和李昂的爱情宣言:“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董卿这样祝福他们: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定情的时候,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只说了一句:你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

主持人在表达祝福的时候言浅意深,既没有落入俗套,又没有刻意煽情,而是讲述了一段真实人物的对白递进情感、深化主旨。引用这段简短的对白既体现了真实质朴的语言力量,又婉转含蓄地引申出了婚姻中“一生一世”的承诺。在这段主持的串联中,语言表达虚实相生,适度的意识凸显既完成了对听话者的祝福和节目现场交际语境的顺應,又让观众感受到语言之中暗含的魅力,艺术的表达;瞬间提升了对话的人文意境,抒发出了真挚殷切的情怀,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

主持人的话语内容对节目传播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决定了整个节目的审美与水准。合理的意识凸显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以让观众体会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语言魅力。首先,主持人应把握住话语表达的核心思想。其次,增强话语表达的意境及艺术性,以恰切的方式虚实结合、明暗呼应,既满足信息接收主体的心理期许,又获得强烈的形象感受。与主持人的认知系统、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是主持人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

三、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呈现了一个节目主持人与节目主题高度契合的优秀范例,主持人语言表达的顺应性密不可分。正因如此,节目给受众以形神兼备、一气呵成之感,给播音主持的语言创作表达带来启示。在交际动态过程中主持人应运用准确自然的表达形式做到语境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交际动态的顺应,以及顺应过程中意识的凸显,以此形成恰如其分的衔接,深入人心的总结,使主持人与节目互相成就、相得益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前做好充分的预判及准备工作;节目中需要不断提高感受力、调控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节目外更要注重日常知识的储备积累、各项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高文学素养与个人修养,做到“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成于内而形于外,实现节目中主持人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66.

②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9.

参考文献:

[1]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

[2]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9.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2.

[4]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郭韬.从语言顺应论看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4):7,39.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JKH20180065SK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语言表达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