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泌素族的影响

2020-03-19于道阳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根治术出血量胃癌

郭 强 于道阳

胃癌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胃癌居于第二位[1-2]。目前,胃癌一般使用手术治疗。近些年,腹腔镜用于辅助治疗胃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这项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因腹腔镜操作比较复杂,如何做好治疗及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本文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21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探究实施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1例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①均具有完整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②均有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指征;③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严重营养不良;②腹腔远处转移;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61例)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9.9±10.3)岁;体质量47~87 kg,平均(67.1±7.6)kg;在TNM分期方面,20例为Ⅰ期,31例为Ⅱ期,10例为Ⅲ期。对照组包含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2±10.1)岁;体质量48~87 kg,平均(67.7±7.8)kg;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30例,Ⅲ期11例。对比可知,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D2根治术治疗,让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并在上腹部正中位开切口,根据胃癌D2根治术进行探查、吻合。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主刀医师在患者左侧站立,扶镜手在患者两腿间站立,助手在患者右侧站立。将10 mm套管留置在患者脐孔下方,将其设定为观察孔,将12 mm套管留置在患者左腋前线肋下2 cm左右处,将其设定为主操作孔,将5 mm套管留置在患者左锁骨中线平脐孔上方1 cm处,将其设定为牵引孔,然后将5 mm套管分别留置在右锁骨中线平脐水平、右腋前线肋下,将其设定为助手操作孔。在探查腹腔及其病灶后,施以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辅助切口设计在上腹正中,其长度约为5 cm。手术完成,在食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位置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统计患者出现的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展开对比分析。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 d胃泌素族指标情况,包含人胃动素(MTL)、全身适应综合征(GAS)、胆囊收缩素(CCK)。对每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7 d清晨采集2 ml的静脉血,通过3 000 r/min离心操作5 min,取出上清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胃泌素族指标

2组术前GAS、CCK等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MTL、GA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CCK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胃泌素族指标比较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8±2.2)d,对照组为(21.8±3.9)d,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2.3 2组患者术后7 d血液学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 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C反应蛋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表3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7 d血液学指标

2.4 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

由表4可知,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2%)略低于对照组(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31,P>0.05)。

表4 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据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每年所确诊的患者超过30万,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男性发病率较高,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性很大,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意义重大。此外,胃癌发病率不断提高,并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胃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不单表现出消化道症状,患者的多血清指标也显示出异常状态,其中,胃肠激素与胃部疾病不良反应存在密切的关系。此外,胃肠激素内的胃泌素族、其他胃肠激素指标表现更明显,因此,对其实施恰当的干预价值较高。胃癌自发现至今缺少完全治愈的手段,手术治疗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临床挑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时,优先将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考虑在内。

新型腹腔镜手术就是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采用电子、光学等领域先进设备原理顺利完成,它作为传统开腹手术的跨越,是在密闭的腹腔中开展手术,通过与腹腔内的腹腔镜体连接,支持手术医生在高科技的监视和引导下,对病变组织实施探查、止血、分离等操作。近些年,外科腹腔手术得到快速发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在临床治疗外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治疗部分良性疾病及早期肿瘤方面,例如:消化道癌、甲状腺癌、胃癌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下列优势: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加之,传统手术治疗显示长线状疤痕,影响患者腹部美观。而腹腔镜手术不会留下疤痕,腹部美容效果比较好。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可以早期下床,睡眠姿势比较随意,能有效减轻家属陪伴者的工作强度。胃癌根治术作为临床治疗胃癌常使用的术式,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微创程度较高的手术方法,伤口较小,对机体各种器官带来的不良影响较小。为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并提升根治率,早期胃癌患者首推D2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理由如下:淋巴结受到检查结果存在假阴性的可能,癌细胞侵入淋巴结窦周围有时无法准确检查;术前肿瘤浸润深度无法判断,准确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术后病理检查为主。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有利于放大视野,手术操作者更容易辨认解剖结构,术中钝性分离组织间隙时更加精准,定位系膜根部高位结扎血管快。有学者研究指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4-7]。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胃癌疗效确切,较开腹手术优势突出,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宽阔、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肯定。有学者研究指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效果明显,展现出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这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8-11]。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12-1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GAS、MTL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直是术后疗效评估的一项指标,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表明,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胃癌安全。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明显,不仅能改善患者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也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根治术出血量胃癌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