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瘘患者应用MR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2020-03-18朱建华岑贤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口肛管括约肌

朱建华,岑贤友,莫 科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11)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直肠肛管周围部分软组织或者其中的间隙出现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使最终形成脓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尽快通过外科引流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的患病位置较为特殊[3],使其由于疏忽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导致患者的临床效果逐渐糟糕。因此,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4],需要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的患病初期尽早对其进行诊断确诊,以便相应的治疗[5]。本文将通过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分别采用直肠诊断和核磁共振

(MR)诊断后的临床结果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将选取51例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患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的患者;所有患者中男32例,女19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5岁,患者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42.5±6.5)岁;患者体质量为(50~80)kg,平均体质量(65.5±8.5)kg;其中,24例患者肛周皮肤红肿,16例患者出现局部硬结,11例患者伴有发热症状;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病史资料不全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具有沟通障碍,无法交流的患者;(5)对于此次研究分析拒绝签字确认的患者;纳入标准:(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肛周疼痛,且体表均未出现瘘口的患者;(2)病史资料齐全,且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3)经过本院相关科室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的患者;(4)对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经同意并签字确认的患者;(5)沟通性较好,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51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的脓肿分型与数目、位置进行观察记录,其中患者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主要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等。

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直肠诊断和核磁共振(MR)诊断,使患者呈仰卧位,进行横断位与冠状位、矢状位的不间隔扫描,将其层厚调整为4毫米,将其序列分别调整为矢状位,冠状位 T2WI/TSE,轴位T1WI/SE 与T2WI(或 T1WI/FFE),轴位 T2WI/SPIR 序列;之后将其轴位和矢状位脂肪抑制 T1WI 序列增强,最后对患者的患病部位以及数目进行诊断和确认,获取图像后,由至少3名以上影像学专家医师进行会诊后对患者的脓肿及肛痿位置和患者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进行确认。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按照手术结果判断核磁共振(MR)对于对51例患者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类型、内口以及病灶的诊断准确性;按照Parks 分型确认患者的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1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的诊断情况

51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手术后共发现52个脓肿病灶,50个内口;括约肌间型患者共有15例,经括约肌型患者共有20例,括约肌上型患者共有10例,括约肌外型患者共有7例。所有患者经直肠诊治后发现45个脓肿病灶,病灶检出率为%;40个内口;内口检出率为%;所有患者经核磁共振(MR)诊断后发现52个脓肿病灶,病灶检出率为100%;49个内口,内口检出率为%;核磁共振(MR)诊断结果显著高于直肠诊治结果,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直肠诊治后的患者出现括约肌间型患者共有14例,经括约肌型患者共有20例,括约肌上型患者共有9例,括约肌外型患者共有8例;核磁共振(MR)诊断后的患者出现括约肌间型患者共有12例,经括约肌型患者共有20例,括约肌上型患者共有10例,括约肌外型患者共有9例;两种诊断结果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n(%)]

表2 两种诊断方法的比较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类型[n(%)]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逐渐增多。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该疾病的脓肿病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肛腺感染所致,在众多患者中男性患者发病较多,且约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倍[7]。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肛周疼痛,以及脓肿现象[8];当患者的疼痛加重时,会逐渐演变为跳痛,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行走和下坐,并阻碍到患者的日常排便现象,对其生活质量在成严重影响[9]。目前,临床中主要以手术引流的方式治疗患者的直肠肛管周围及肛痿疾病,但是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明显,相关专家表示[10],主要是由于对于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准确诊断所致,所以说,诊断方式直接影响患者脓肿病变范围的正确了解以及潜在瘘管、死腔情况和肠结核病等潜在疾病,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在针对直肠肛管周围及肛痿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准确诊断,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更好的维护患者的肛管功能。本次实验结果表明,51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及肛痿患者经直肠诊断后的脓肿病灶检出率和内口检出率分别为86.54%和80.00%,核磁共振(MR)诊断后的脓肿病灶检出率和内口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8.00%,核磁共振(MR)诊断结果准确性显著高于直肠诊断结果,组间差异明显,

(P<0.05)。其主要原因为,核磁共振(MR)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同时在诊断过程中具有无常的诊断优势,可以避免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属于外科手术治疗的首要选择;同时,核磁共振(MR)诊断后的患者出现括约肌间型的患者共有12例,经括约肌型患者共有20例,括约肌上型患者共有10例,括约肌外型患者共有9例;说明核磁共振(MR)还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脓肿病灶以及病变范围进行有效确诊,从而整体清除患者的潜伏疾病。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MR)诊断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直肠肛管周围及肛痿的诊断准确性,且可以患者的脓肿病灶以及病变范围进行有效确诊,整体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猜你喜欢

内口肛管括约肌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复杂性肛瘘手术技巧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排便的奥秘
肛瘘术后为什么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