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诊断肾盂输尿管癌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3-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B超

陈 爽

(江阴市中医院 江苏 无锡 214400)

肾盂癌与输尿管癌是目前泌尿科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若是造成误诊或漏诊会给患者带来极严重的后果,故提高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正确率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如超声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CT检查、MRI检查、输尿管肾盂镜检查等[1]。肾盂疾病会引起肾盂或肾盏的扩张,输尿管疾病会引起梗阻部位以上的输尿管和肾盂的积水以及扩张,故对于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断不仅仅局限于对输尿管梗阻的判断,还应该对其梗阻的原因进行诊断。本研究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MSCT)多组增强扫描与常规的超声检查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于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6月—2019年4月经CT检查诊断为肾盂或输尿管癌50例,以及B超检查诊断为肾盂或输尿管癌的患者30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67.83±6.57)岁;患者出现腰腹部胀痛、尿频、血尿等症状。

1.2 方法

1.2.1 50例患者进行MSCT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当天禁食,扫描前保证水摄取量1000ml,并口服2%含碘对比剂使肠道充盈,直至有尿意后进行扫描。扫描区域从双肾上极道耻骨联合下方,扫描共四期:平扫、动脉期、静脉期、肾盂期(后三期为多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使用碘海醇1.2~1.5mL/kg,速率为3~5ml/s,经患者肘部性高压注射器注入。扫描条件为120kV,300mA,层厚与层距均为5mm,扫描时间控制在8~20s,矩阵512×512。将扫描数据层厚重建由5mm改为0.8mm,将数据上传至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曲面重建后处理技术,进行多层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螺旋CT尿路成像。

1.2.2 30例患者进行常规超声(B超)扫描: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提示患者饮水500 ml室膀胱充盈后,进行分段检测。(1)上段检测时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探头对患者输尿管进行横切面与纵切面扫查;(2)中段检测时患者仍取仰卧位,确定䯊动脉后在其上方找到输尿管横断面,旋转探头进行扫描;(3)输尿管下段检测时在患者膀胱后方处进行横向扫描,再向输尿管处进行纵向扫描。

1.2.3所有患者经手术或后或输尿管镜活检后,病灶摘除后密封送往病理分析科检测。

1.3 观察指标

1.3.1比较MSCT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 将MSCT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例数与术后病理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

1.3.2比较常规超声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 将常规超声检测出的结果与病理检测后的结果进行比对。

1.3.3两种扫描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比较MSCT结合图像后处理及B超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CT诊断22例肾盂癌病例中19例经病理确诊,3例误诊;CT诊断28例输尿管癌病例中27例经病理确诊,1例误诊。B超诊断14例肾盂癌病例中12例经病理确诊,2例误诊;B超诊断16例输尿管癌病例中14例经病理确诊,2例误诊。

2.2 典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

MIP像可以清晰显示输尿管中段狭窄及管腔内充盈缺损情况。曲面重建像显示右侧输尿管内多发充盈缺损。右侧肾盂癌,右侧肾盂壁明显增厚,强化,曲面重建显示肾盂壁增厚,管腔狭窄。左侧肾盂见不规则肿块影,肾盂明显扩张积水,B超仅显示肾盂积水,肾盂病变欠清晰。输尿管壁内段种植转移灶,B超显示输尿管壁内段结节影突入膀胱。

2.3 MSCT结果分析

经MSCT扫描后,50例患者中阳性46例,与病理结果相比,4例误诊,见表1。

表1 MSCT检测与病理结果对照[n (%)]

2.4 常规超声结果分析

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扫描结果显示阳性26例,与病理分析结果相比,4例误诊,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检测与病理结果对照[n (%)]

2.5 诊断效能

MSCT敏感性为100.00%,准确率为92.00%,常规超声的敏感性86.67%,准确率为86.67%,MSCT与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SCT与常规超声的诊断效能比较[n(%)]

3 讨论

肾盂癌与输尿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肾盂或肾盏、输尿管被覆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肾盂与输尿管是不同的两种器官,但它们的致病病因、临床症状与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相似度较高,肾盂癌与输尿管癌可能会单独发生,也有出现同时发生的病例。目前,关于肾盂癌与输尿管癌的病因并未完全明确,但可以确定的致病因素与上尿路上皮癌有关,如遗传因素、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使用烟熏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长期服用止痛药物等。肾盂输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取外科手术,目前大量数据表明,pTa期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100%,而pT3与pT4即使手术治疗,5年存活率仅为23%[2],表明肾盂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的CT扫描方式,探讨其对于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具体体现在诊断的准确率上。患者在经过常规超声或(和)MSCT扫描后,结果显示,常规超声阳性26例,与病理分析结果比对,发现有4例患者出现误诊。而MSCT结果则为阳性46例,与病理结果相比,4例误诊,MSCT扫描与常规超声(B超)两种方法误诊病例情况相当。探究其原因,MSCT共有四期扫描,MSCT容积扫描后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技术,可以立体的显示输尿管梗阻情况,人体的输尿管较细,难以全程展示,而患输尿管癌后梗阻上方管腔扩张积液,通过造影剂的映衬,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整条输尿管,还可以进行旋转方向观察,视野更加广阔,因此可以明显的显示病灶区域以及管腔情况[3],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下,可以有效确定梗阻的性质以及原因,有效提高了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输尿管癌的诊断要点在于检查管壁增厚情况、管腔处于狭窄或闭塞的状态、腔内存在的软组织肿块等内容,曲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可以更好的显示输尿管壁与管腔状态。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病灶区域以及病变形态,但若出现病灶体积过大的情况则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存活期。

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效能比较,结果发现,MSCT敏感性为100.00%,准确率为92.00%,常规超声的敏感性100.00%,准确率为86.67%,MSCT与常规超声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MSCT和常规超声(B超)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病灶的检出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无法排除假阳性病理为气不足之处,更适用于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的诊断。其原因在于,MSCT扫描的区域较广,且速度较快,还可以使用多种三维处理方法将扫描结果清晰的展示出来,病变区域图像清晰可见。MSCT的优势不仅仅是扫描过程中对于病灶区域与形态的表达,还体现在后处理工作的优势,MSCT利用软件技术可以进行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技术,可以更加立体的、多方位的显示病变,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还可以对周围的器官、浸润、淋巴结转移进行清晰的显示,可以更有效的评估患者的术前状况,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意义[3]。而B超可进行不同检查部位,可较清晰显示检查膀胱内部结石、肿瘤、息肉以及体表肿物和病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对于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病灶的检查的优势逐渐凸显,大大提高了其诊断率。但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针对病灶进行诊断,却无法进行准确的排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罗鹰[4]等研究中对82例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测与MSCT扫描,结果显示,MSCT的检出率97.40%高于造影检测的检出率,表明MSCT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显然更高,扫描效果与定位诊断性更好,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这一结论与本研究观点一致。杨红[5]等研究中对51例泌尿系统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造影,结果显示51例患者的影像诊断与临床病李诊断完全相符,诊断准确率高达100%,提示64排螺旋CT造影可以清晰、完整的显示患者的尿路情况,对泌尿系疾病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这一结论亦论证了本文观点。以上研究均证实,MSCT增强扫描对肾盂输尿管等泌尿疾病具有极高的定位诊断率,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区域以及周围器官组织,还可以以更加立体的方式显示病情,影像诊断率与病理确诊率比较,差异甚微,有效提高检出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6]。

综上所述,MSCT和常规超声均可以较好的显示患者病灶情况,还可多方位、立体显示病变情况,提高了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患者的检出率与正确率,有效指导后期手术治疗。MSCT和常规B超检查范围较广,且操作较为简便,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风险较小,可以广泛适用于临床上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断。

猜你喜欢

肾盂输尿管B超
输尿管抱镜救援装置的初步应用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肾盂翻瓣输尿管吻合术治疗二次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效果分析
影像学检查误诊儿童肾盂脓肿1例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的手术新技巧探讨并1例报告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