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3-17李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距骨患肢踝关节

李鑫

距骨是足部重要骨骼,距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距骨无单独的血液供应,距骨有力的转化与力传导的重要作用,距骨骨折如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骨折愈合畸形缺血性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距骨骨折施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手术,并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2 月本院78 例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39 例。常规组男25 例,女14 例;年龄19~57 岁,平均年龄(39.4±6.9)岁;其中高处坠落伤9 例,车祸伤18 例,砸伤12 例;一型骨折8 例,二型骨折15 例,三型骨折16 例。康复组中男24 例,女15 例;年龄21~59 岁,平均年龄(38.7±6.8)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0 例,车祸伤16 例,砸伤13 例;一型骨折9 例,二型骨折13 例,三型骨折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制定康复计划,距骨骨折合并脱位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康复目标,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为患肢进行消肿处理,防止软组织粘连以及关节僵硬,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②手术前指导:术前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患肢血运等,应让患者保持卧床,及时包扎伤足,冰敷患肢,2 次/d,0.5 h/次,将患肢放于高处,以减轻水肿及疼痛,护士指导患者主动肌肉收缩练习,根据医嘱给予静滴药物等。③心理护理:患者意外受伤,会长时间不能下地活动,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护士应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应告之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内容,术后注意事项及配合,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较好地配合手术、康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④术后康复:a.手术切口及患肢的护理:手术后密切观察足趾的血运、感觉、毛细血管充盈反应,防止足趾包扎过紧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可将患肢抬高,利于消肿,减轻切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伤口放置橡皮引流,24 h 拔出。遵医嘱给予抗炎药物治疗,使用冰袋冰敷,减轻肿胀;b.足踝功能练习:手术后第1 天即进行足底泵治疗,足底泵由膨胀的足底缓冲器和脚套组成,足底缓冲器通过软管、压力泵产生压力压迫足底静脉,使血液流向足背部,使静脉血流加速,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肌群的静态收缩和放松练习,2~3 次/d,20~30 min/d。踝关节、膝关节不能活动,防止影响骨折的稳定性[4];c.关节练习:术后3 d 对踝关节进行伸、屈练习,方法为平卧床上,腿伸直,踝关节屈伸,屈伸5~7 次/min,2~5 min/次,3 次/d。手术后4 d,按摩足趾、踝关节、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及疼痛;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下肢活动度,直到下肢达到正常为止;对踝关节的活动量及范围逐渐加大,练习60~100组/次,锻炼3次/d,手术后7 d 锻炼踝内翻及外翻;d.红外线频谱于术后2 d 患肢照射,40 min/次,2 次/d,有利于炎症消散,消除水肿,促进血液循环[5];e.行走练习:患者手术后2 周,病情稳定,可以让患者拐杖行走锻炼,护士应陪同,防止摔倒,先双而后再用单拐,先床边双拐站立,而后 再绕床周行走,患肢不可负重[6];f.出院指导:出院前将出院后的康复计划通过训练手册的形式发放患者,嘱患者按手册上的要求对踝及膝关节进行锻炼,根据病情进行负重练习。将所需药物用量告之患者,告之随访时间,护士每周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情况以及住院、骨折愈合、负重行走时间。判定标准:优: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X 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踝关节轻微肿胀,活动度恢复3/4,X 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可:活动度恢复1/2,轻微疼痛,X 线检查显示轻度畸形;差:不符合上述标准患者[7]。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情况比较 康复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89.74%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情况比较(n,%)

2.2 两组住院、骨折愈合、负重行走时间比较 康复组住院时间(26.6±2.3)d、骨折愈合时间(59.6±2.3)d 均短于对照组的(35.3±1.9)、(73.5±4.4)d,负重行走时间(53.6±4.6)d 长于对照组的(39.1±2.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骨折愈合、负重行走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住院、骨折愈合、负重行走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距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是全身骨折性疾病中发病率较低的骨折,距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等,因距骨是足部重要骨骼,愈合不良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对距骨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除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处,应用合理有效的护理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负重行走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应用于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康复,利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宜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距骨患肢踝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