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2020-03-17徐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阻滞剂室性左室

徐鹤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管腔痉挛及狭窄,最后造成冠脉阻塞,致使心肌坏死、缺氧或缺血[1]。根据患病因素将其归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范围内,其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器官病变的一种常见类型。据有关资料显示[2],我国2.9 亿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大约250 万为冠心病患者,而且死亡患者中,350 万左右是因为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在诸多疾病致死因素中占据首位[3]。随着疾病的发展,于终末阶段冠心病则出现心力衰竭,与此同时,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具体有肺水肿、呼吸困难及心悸等[4]。现阶段,针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以胺碘酮为主,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深受相关人员的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本院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 例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②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③具备正常表达、沟通及理解能力;④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过敏史;②电解质紊乱;③合并肾脏、肝脏及心脏器官功能障碍;④治疗依从性差;⑤存在甲状腺功能障碍;⑥因个人原因拒绝或者中途退出;⑦精神障碍及心理异常;⑧合并急性心力衰竭;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基于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1~66 岁,平均年龄(46.85±6.35)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6.25±1.59)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8 例,Ⅳ级12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3~65 岁,平均年龄(46.79±6.28)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19±1.40)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9 例,Ⅳ级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入院后,所选患者均接受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复查1 次/d。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地高辛、吸氧治疗、利尿剂、调脂治疗、β 受体阻滞剂ACEI/ARB 等。与此同时,联合安慰剂淀粉片治疗,200 mg/次,3 次/d;7 d 后调整药物服用剂量至200 mg/次,2 次/d;14 d后调整药物服用剂量至20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上海大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74)治疗,200 mg/次,3 次/d;7 d 后调整药物服用剂量至200 mg/次,2 次/d;14 d 后调整药物服用剂量至200 mg/次,1 次/d。治疗期间,两组均对镁、钾元素等摄入量严格控制。两组均接受为期3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QT 离散度、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及左室射血分数;β受体阻滞剂使用状况及ACEI/ARB 使用状况。疗效判定标准[5]:①心功能改善≥2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代表显效;②心功能改善1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70%,表示有效;③与以上指标不符,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中,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15、13、1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中,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19、18、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10<0.05)。

2.2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QT 离散度、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T 离散度、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β 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 使用状况 观察组β 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EI/ARB 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β 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 使用状况对比()

表2 两组β 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 使用状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是部分心脏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是心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该阶段心脏射血分数明显下降,交感神经张力提高,心电活动不平稳,进而提高了颤室、室速及房颤发生率,同时极易产生心律失常。据有关资料显示[6],心脏猝死诱发因素中,心律失常属于主要因素,心律失常发生率>70%后,心脏猝死率达到了30%~70%,可见,心律失常抵抗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7],冠心病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常用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及钠通道阻滞剂等,以上药物在改善心肌功能中无显著效果。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胺碘酮为主,其有助于血流动力学、心肌功能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10<0.05)。治疗后,观察组QT 离散度、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心律失常控制方面,胺碘酮效果明显。冠心病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治疗、调脂治疗、地高辛、ACEI、利尿剂及β 受体阻滞剂。吸氧可对缺氧状况进行纠正,促进血氧分压提高,并对心肌功能保护;调脂主要作用是血脂降低。而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据有关资料显示,降脂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利尿剂及ACEI 属于降压类药物,降压率>80%,利用降低血压等方式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使血管重构及左室重构等改善,从而减轻对心肌的损伤;β 受体阻滞剂可对β 肾上腺素受体选择,使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长时间采用该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心衰死亡率。地高辛是一种心苷,其作用效果较强,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胺碘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使心肌供血增加,进而改善冠心病造成的心律失常;静脉给药,血压降低效果更为明显,而且该药物可将钠、钾及钙离子通道阻断,同样具有β 受体阻滞效果,使心搏出量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定量的胺碘酮具有负性肌力功效,同时其可减缓心率,所以需要加强对其重视程度,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治疗,以便及早恢复健康[8-12]。

总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应用不仅可以及早减轻临床病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等,值得采纳、推广。

猜你喜欢

阻滞剂室性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