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关系的临床分析

2020-03-17许咏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

许咏青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指细菌侵入尿路上皮造成的炎症反应,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尿道灼烧等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后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极有可能造成肾盂肾炎、败血症、脓毒血症、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儿健康,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2]。泌尿系统感染是小儿阶段常见疾病,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率,一定要综合考虑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影响[3,4]。本次研究选取2014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以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对比组(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患儿,51 例)和研究组(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患儿,25 例)。对比组中男22 例,女29 例;年龄15 d~10 岁,平均年龄(6.8±2.4)岁。研究组中男17 例,女8 例;年龄14 d~10 岁,平均年龄(6.6±2.2)岁;膀胱输尿管返流6 例、先天性肾积水5 例、输尿管狭窄4 例、重复肾4 例、其他6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入选研究的患儿均符合泌尿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指南与标准[5];②研究方式为回顾性分析。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泌尿系统结石患儿;②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疾病患儿;③治疗期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患儿。

1.3 方法 观察分析患儿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男、女)、发病年龄(发病年龄>3 个月、≤3 个月)、感染次数情况(感染次数≥2 次、<2 次)、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发生情况、发热情况(发热、未发热)、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肾功能异常、无异常)、血常规指标情况(白细胞计数≥15×109/L、<15×109/L;红细胞沉降率≥65 mm/h、<65 mm/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生情况 76 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发现,25 例患儿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情况,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为32.89%(25/76)。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1 两组性别比较 对比组中男22 例、女29 例,男性占比为43.14%(22/51);研究组中男20 例、女5 例,男性占比为80.00%(20/25);研究组的男性占比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比较(n)

2.2.2 两组发病年龄比较 对比组中发病年龄>3 个月患儿46 例,发病年龄≤3 个月患儿5 例;研究组中发病年龄>3个月患儿18 例,发病年龄≤3 个月患儿7 例;研究组发病年龄≤3个月占比为28.00%(7/25),高于对比组的9.80%(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发病年龄比较(n)

2.2.3 两组感染次数情况比较 对比组中感染次数≥2次患儿18 例,感染次数<2 次患儿33 例;研究组中感染次数≥2 次患儿15 例,感染次数<2 次患儿10 例;研究组感染次数≥2 次占比为60.00%(15/25),高于对比组的35.29%(1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感染次数情况比较(n)

2.2.4 两组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组患儿合并其他先天畸形5 例,研究组患儿合并其他先天畸形7 例;研究组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发生率28.00%(7/25)高于对比组的9.80%(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5 两组发热情况比较 对比组患儿中发热28 例、未发热23 例,发热率为54.90%(28/51);研究组患儿中发热13 例、未发热12 例,发热率为52.00%(13/25);研究组患儿发热率低于对比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发热情况比较(n)

2.2.6 两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组患儿中肾功能异常0 例,无异常51 例,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0/51);研究组患儿中肾功能异常4 例,无异常21 例,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6.00%(4/25);研究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7 两组血常规指标情况比较 对比组中白细胞计数≥15×109/L 患儿26 例,白细胞计数<15×109/L 患儿25 例;红细胞沉降率≥65 mm/h 患儿23 例,红细胞沉降率<65 mm/h患儿28 例。研究组中白细胞计数≥15×109/L 患儿14 例,白细胞计数<15×109/L 患儿11 例;红细胞沉降率≥65 mm/h患儿12 例,红细胞沉降率<65 mm/h 患儿13 例。研究组患儿中白细胞计数≥15×109/L 占比为56.00%(14/25),高于对比组的50.98%(26/5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红细胞沉降率≥65 mm/h 占比为48.00%(12/25),高于对比组的45.10%(23/5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是小儿常见畸形类型,大约占机体畸形的40%左右[6,7],数据资料显示,约2/3 左右慢性肾衰竭患儿发病病因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存在密切关系[8,9],另外,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也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发现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对患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共选取76 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发现25 例患儿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情况,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为32.89%(25/76)。说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与泌尿系统感染关系密切。研究组的男性占比80.00%(20/25)高于对比组的43.14%(22/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多发于男性,具体原因尚无确切定论,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12],如果男性患儿是第一次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应该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研究组发病年龄≤3 个月占比为28.00%(7/25),高于对比组的9.80%(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病年龄≤3 个月的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几率较发病年龄>3 个月的更大。研究组感染次数≥2 次占比为60.00%(15/25),高于对比组的35.29%(1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患儿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次数更多,如果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出现多次感染,提示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可能性较大。研究组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发生率28.00%(7/25)高于对比组的9.80%(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常伴有其他畸形发生,提示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与其他畸形关系密切。研究组患者发热率低于对比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16.00%(4/25)高于对比组的0(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5×109/L 占比为56.00%(14/25),高于对比组的50.98%(26/5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红细胞沉降率≥65 mm/h占比为48.00%(12/25),高于对比组的45.10%(23/5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与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均会出现发热、肾功能异常、血常规指标异常等临床特征,与有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关系不是很大。

综上所述,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关系密切,其中,发病年龄≤3 个月的男性、且出现多次感染、合并其他先天畸形以及肾功能异常的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几率较高,如果患儿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提示可能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应第一时间进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探讨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