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的临床效果

2020-03-17安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尿素氮灌流

安宇

尿毒症脑病属于肾病患者终末期的一种严重性并发症状,患有该病症后分子毒物在患者血液中的不断蓄积,严重影响其脑部血液循环,尿毒症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的几率较高,导致其需长时间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来达到抗感染的目的,长时间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易损害其神经系统,进而增加患有脑病的几率[1]。现阶段,临床上多以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法虽然可靠有效,但是效果欠佳,若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则将有效提高对患者血液中中分子毒素的排除,以此来提高该病症临床治疗效果[2]。对此,本文对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34 例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19∶15;平均年龄(56.7±7.7)岁;平均头孢菌素治疗时间(4.8±2.5)d;平均用药至出现症状时间(5.8±1.9)d;头孢菌素使用原因:肺部感染15 例、呼吸道感染6 例、泌尿系统感染4 例、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感染9 例;曾使用抗生素情况:12 例曾使用头孢他定针2~4 g/d,15 例患者曾使用头孢吡肟针3~4 g/d,7 例患者曾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4 g/d;临床表现:20 例患者存在有胡言乱语、神经淡漠、躁动及意识不清晰症状;8 例患者存在有癫痫样发作症状;6 例患者深度昏迷。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各项常规检查后与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诊断标准相符患者。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病症及癫痫史患者;因水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因素、尿素氮不稳定及肌酐不稳定而诱发脑病患者;合并其他脑病患者,例如病毒性脑炎、脑肿瘤等[3,4]。

1.3 方法 患者于病情发作后立即停止对抗生素的使用,并对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借助于动静脉内瘘与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准备好血液透析机和血液灌流器,将患者的血流量控制在200 ml/min,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在透析器前串联灌流器,而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为2.0~4.1 kU)进行一次性注射抗凝治疗,或者也可以给予患者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普通肝素首次使用剂量以患者体质量为依据,即0.5 mg/kg,后期可逐渐将剂量调整为6~8 mg/h,治疗结束前30 min 前应停止对肝素剂量的增加。所有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1 次/d,4 h/次,具体治疗次数取决于患者的治疗效果[5]。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Glasgow 评分及血清肌酐、尿素氮、钠、钾水平。采用Glasgow 评分评定机体神经功能障碍,分值较低,说明患者意识障碍较为严重[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34 例患者中15 例连续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2 次,19 例连续接受治疗3 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精神及神经症状完全消失,且睡眠质量及饮食状况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接受增强脑代谢、脱水以及加快脑循环治疗。

2.2 Glasgow 评分 治疗后,患者Glasgow 评分为(13.6±1.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4090,P=0.0000<0.05)。

2.3 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水平 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水平分别为(210.5±50.4)μmol/L、(19.8±1.3)mmol/L、(136.7±2.7)mmol/L、(4.1±0.3)mmol/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715.6±80.3)μmol/L、(39.3±6.4)mmol/L、(112.7±2.2)mmol/L、(8.3±0.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656、17.4106、40.1810、25.8147,P=0.0000、0.0000、0.0000、0.0000<0.05)。见表1。

表1 34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水平比较()

表1 34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头孢菌素是一种低毒且高效的抗生素药物,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经机体肾小球滤过后由肾脏排泄而出,尿毒症属于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该类患者长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极易在体内出现蓄积现象,当血液中的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将穿透血脑屏障,进而对患者的脑代谢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坏,以致于诱发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致使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不良神经系统症状[7-9]。

头孢菌素诱发尿毒症患者出现脑病的原因如下:尿毒症患者本身的脑组织通透性及血脑屏障存在一定的损害情况,这将降低头孢菌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造成药物在脑部组织中的蓄积,进而对患者脑部的神经递质造成抑制,降低静息膜电位及神经系统刺激阈;尿毒症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随着病情发展逐渐降低,这将极易增加游离头孢菌素药物浓度,并使其大量蓄积体内,无法排泄;该病症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也相对较低,当其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将减慢对该类药物的排泄功能,进而使得该药物在患者的血液中形成浓度不断提高,并以此进入到脑神经中枢系统[10]。

当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脑病后应立即停止对该药物的使用,并需结合患者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为其制定针对性治疗计划,以挽救其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经研究证实[11],给予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能获得良好疗效,对于该病症患者来说,其致病物质中存在有小分子物质、中分子物质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尿素氮、氨基酸以及肌酐等,血液透析的实施可清除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物质,有效稳定患者的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性,但是需注意的是,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分子质量较大、蛋白结合能力较强以及脂溶性较高的毒物清除率较低,以致于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症状。而血液灌流中多采取的树脂灌流器采用中性大孔树脂材料,其将产生较高的吸附速度及较大的吸附容量,且可与血液产生良好的相容性,将有效弥补血液透析治疗的缺陷,清除大分子及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毒素物质,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将有效取长补短,提高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12],机体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将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激惹性,具体表现在临床上会呈现烦躁、昏迷、惊厥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Glasgow 评分为(13.6±1.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4090,P=0.0000<0.05)。证实尽早对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将有效促进头孢菌素药物的排泄,减少该药物对机体肾功能的损害情况,缓解其不良神经系统疾病。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均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其中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属于机体排泄的废物,经肾脏排出,而机体的肾小管细胞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低,且肾小管的排泄及分泌作用也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头孢菌素药物在患者血液中的浓度较高,致使对其中枢递质氨基酸的转运及合成功能造成一定的抑制,进而诱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症状,本研究给予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钠及钾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治疗方案将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需引起注意的是,为保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应注重护理工作,且还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为其选择科学抗凝剂量及合理的灌流器等。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的神经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尿素氮灌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素氮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