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

2020-03-17于海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肺癌

于海洋

肺癌属于临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对人体健康与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近年来,临床统计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1]。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0%的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到达中晚期,因此,临床需要尽早发现肺癌,及时到院诊治,以提高治疗效果[2]。有学者认为,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某些现象(间断性痰中带血、长期咳嗽、间断部位出现不固定的胸痛、长期反复低热)发现病情,尽早到院就诊,以提高临床疗效[3]。目前,临床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即肺叶切除术,通过对病变肺叶、淋巴结进行清除,控制病情进展。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不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应用于早期肺癌治疗中,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轻创伤,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4]。本研究选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8 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早期肺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术前CT 诊断、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5]。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44~82 岁,平均年龄(63.41±10.91)岁;其中鳞癌19 例、腺癌11 例、腺磷癌4 例;肿瘤直径1.2~4.5 cm,平均直径(2.9±0.8)cm。观察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45~84 岁,平均年龄(64.20±10.88)岁;其中鳞癌18 例、腺癌11 例、腺磷癌5 例;肿瘤直径1.3~4.4 cm,平均直径(2.9±0.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术前分级Ⅱ~Ⅲ级者;意识清醒者;可能正常交流者;研究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手术禁忌证者;转移性肺癌者;肝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取健侧卧位,垫高胸部,经第6 肋间隙进胸,作15~20 cm 切口,术中快速做好病理组织冰冻,明确病变位置后,开展肺楔形切除,并送检;明确病变肺叶,分离、结扎肺静脉、动脉,病理肺叶支气管做切断、缝合,切除肺叶,之后清扫纵隔淋巴结,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关胸,结束手术。

1.3.2 观察组 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取健侧卧位,垫高胸部,第7 肋间作1.5 cm 小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对胸腔情况进行探查。之后于腋前4 肋间隙做操作孔(4 cm),术中快速做病理组织冰冻处理,明确病变位置后,肺楔形切除后送检。确诊后,腔镜下单向式切除病变肺叶,之后对淋巴结进行系统性的清扫,对胸腔进行冲洗、浸泡,检查支气管是否有漏气,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关胸,完成手术。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采用VAS 评分评价术后1、3、7 d 的疼痛评分,分值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6];术后应激反应指标: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前白蛋白。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不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术后1、3、7 d,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后3 d,观察组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前白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 例、心律失常1 例、肺不张1 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5 例、肺部感染4 例、心律失常1 例、肺不张2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饮食习惯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因大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吸烟人越来越多、空气PM2.5 含量的上升,使得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对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产生严重影响[6,7]。早期肺部全身转移、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在此阶段,如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目前,肺癌早期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即对病变肺叶开展切除术,以此来实现控制癌细胞淋巴转移、其他器官转移,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提高临床疗效[8,9]。以往,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广、淋巴结清扫多等优点,但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极大地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24 h 疼痛感较重,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出现,术中通过对腋中后第7 肋作切口,将其作为观察孔,并在电视胸腔镜监视下,于操作孔内清扫肺叶与切除淋巴结,有效减轻神经、背侧胸壁肌肉损伤,具有创伤轻、疼痛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10]。此外,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手术中,遵循了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可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有效延长患者生存质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在微创技术下开展的,对机体损伤小,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水平。观察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在胸腔镜监视下进行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有效减少或是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术后恢复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效果更优。但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操作技术要求、设备要求较高,可对其进行深入完善与研究。

综上所述,早期肺癌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远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其可缩短手术及术后观察时间,减轻疼痛感及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