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2020-03-16赵春荣王天张向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0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计划

赵春荣 王天 张向阳

[摘           要]  自2019年12月10日起,“双高计划”已经开始在高职院校内全面推进。教育部每年将向“双高计划”投入20余亿元。现行的高职院校单一的财务管理职能已难以满足改革的需求,因此“双高计划”也迫使高职院校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旨在保障改革的效率与效果,为学校管理者做出有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理念更新、会计核算制度变更和教育规模扩大四个方面分析“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财政专项资金;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118-03

一、“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到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披露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最终名单,不到一年时间里,此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就完成了從启动到落地的第一轮建设,可见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的行动力,旨在引领职业教育向更加符合国家战略的统筹,更加融入区域发展,帮助促进产业升级方向改革的决断力。[1-3]

据公示,第一批次“双高计划”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拟建设单位,入选单位来自全国29个省份,申报了389个专业群,涵盖18个高职专业大类,其中申报专业群数量最多的五个大类分别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农林牧渔。从产业布局看,服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113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有112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的有100个,面向现代农业的有32个,其他的有32个。[4]这是继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后,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我校在这次遴选工作中突出重围,成功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这是对我校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一次肯定,同时也是我校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试验”中的一次考验。

教育部计划每年将向“双高计划”投入20余亿元,在这样高强度的专项资金投入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师资队伍不仅迎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队伍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有关“双高计划”遴选工作的八问答所述,将对“双高计划”全面实施项目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经费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问答中明确指出: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果显著的项目,将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将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将中止对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项目的建设,被中止建设的项目单位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由此可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确保“双高计划”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辅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点。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双高计划”作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第一步棋,不仅优化了改革发展环境,加强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还动员了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难题,主要包括来自国家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变更以及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等方面的挑战。

(一)国家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是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自1978年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不断调整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导致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这也要求在管理模式上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办学模式的转变,使高职院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转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可见,财务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国家、学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相应地作出重大改革,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政府负担的非营利福利事业,依靠国家机制配置资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预算的项目、内容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审核报销各种支出。职业教育改革之后,各级政府、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将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途径获得收入,可按照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来源。高职院校开始走向市场,企业或者投资者将更加注重高职院校教育投资的效益,重视各类教育成本。同时,高职院校也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单一的核算报销拓展到参与管理、协助学校管理层作出相关决策。尤其在“双高计划”实施之后,相关项目的绩效管理也要求高职院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注重资金投入的效率和资金使用质量,保证“双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提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选择承担职业教育责任,以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三)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变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一的以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财政决算报告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院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情况。与此同时,也很难在加强资产管理、降低运行成本、防范财务风险、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自2019年1月1日起,高职院校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施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不仅要求在预算会计分录中体现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还同时要求在财务会计分录中按照配比原则真实、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和当期收入费用的归集,这将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是一次重大挑战。这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重新培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更要求财务人员全面理解最新政策,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维持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力,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

(四)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 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 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员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目标预测,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4 23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 800亿元,在整体教育市场中的占比将从2014年的25.4%扩大到31%,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5%。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5]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变革、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这就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

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必然要加大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任何建设和发展的投入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也意味着资金规模的扩大。无论是国家财政拨款,还是校办产业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及技术培训收入等经费的增加,都将增加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同时,随着“双高计划”的逐步推进,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建设进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之中,学校的财务风险加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要适应新的形势,健全各级经济责任,确保建设成效。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双高计划”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寻找构建服务型、创新型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建全绩效评价机制

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财务审核、财政资金申请等内容。随着国家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新增教育经费投入要突出改革导向,支持校企合作。新的形势迫使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重视收入与成本核算,只有科学地将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才能避免盲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率。

“双高计划”在财政投入模式上具有长周期、分阶段、大投入的特点: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每个支持周期结束,立项建设单位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部门验收通过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复核。复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周期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因此,改变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正确核算财务成果、考核办学效益已经迫在眉睫。例如,如实反映跨期费用并合理分摊,从而正确归集办学成本;不再一次性确认经费收入,而是按合同进度分期确认校办企业等合同收入。

(二)建立财务管理服务理念,全面跟踪项目管理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财政资金审核的日益严格,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职能不能止步于事后管理,而应该从预算管理开始,到财务核算、政策解读、项目资金使用进度跟踪、绩效评价直到项目验收、评价,贯穿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尤其是对待“双高计划”内的项目建设,只有在日常业务中及时、全面跟踪各个项目的进展,才能有效避免在项目验收时集中出现过度结余、支出与任务不匹配等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的情况。

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频发,有时并不是项目参与者的初衷。在高职院校中,往往“花钱”的人与“管钱”的人并不能对财务政策有相同的理解。因此,提高财务管理部门深入服务的意识则十分重要。首先,财务部门应在高职院校内部广泛宣传、解读最新财务政策,以减少项目参与人员由于对政策不熟悉而不“敢”花钱、不“会”花钱的情况;其次,对于类似“双高计划”的重大专项,应该单独配备财务管理人员,从立项开始到验收结束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如此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为高职院校获取更多建设资源。

(三)共享会计信息资源,创新财务管理服务手段

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引起管理模式的变化。例如在权责发生制下,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将计提折旧费用,资产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及时核对资产的增减情况,确保各项资产账实相符,确定折旧、摊销的方法和金额,并按月将相关数据提供给财务部门。因此,信息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应该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资源共享、数据查询方面的优势,通过使用ERP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等内容进行整合管理,这样既可以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可以降低工作差错概率。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也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不仅需要实时更新财务专业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更需要具有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理论与实践中创新出更多服务手段,推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

内部监督是提高学校预算管理质量、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重要工作。(1)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配足专职内审人员。(2)要保证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3)内部监督既要注重学校经济活动的全覆盖,更要注重预决算、重大专项资金、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等重要事项和资金审批环节的监督。(4)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出现偏差的应及时调整,避免预算编制偏离实际任务、资金支出与任务不符等情况的发生。

教育经费要讲求科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大量投入涌进高职院校,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不仅要对国家负责,还要对各方的社会投资人负责,对经费的使用效益承担责任。因此,建立健全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将权利和义务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行使相应的权力时,也履行相应的责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N].中国教育报,2019-04-30(09).

[2]教育部,财政部.中國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EB/OL].2019-04-03.

[3]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2019-04-09.

[4]晋浩天.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名单公布[N].光明日报,2019-10-26(04).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情况[EB/OL],2019-05-08.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计划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