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 分析的政和县油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探究

2020-03-16黄成榜

花卉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和县林带林农

黄成榜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林业局 福建政和 353600)

0 前言

2014 年,正当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加快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到“三保两推进”(即:保发展、保覆盖率、保民生,推进以法治林、推进深化林改),为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全省启动了“2014-2016 年建设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45 万亩”营造工程。2014 年7 月,省下达政和县的营造任务为6990 亩,要三年内完成。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速生丰产林的大林发展,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越来越严峻,而加快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森林防火关键的基础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一项治本措施[1],而政和县作为南平市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十分有必要。通过邱贵云等研究发现,闽北主要防火林带树种抗火性依次为油茶>火力楠>木荷>闽粤栲>杨梅>苦槠>观光木,因此,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契机建设油茶生物防火林带,既可以有效减少政和县森林火灾的发生,也可以作为一项惠农项目进行油茶产业发展,这对于实现兴林富农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采用SWOT 分析法对政和县油茶防火林带的建设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对其进行讨论且提出相适宜的建议,对促进政和地区的油茶发展、政和县各乡镇扶贫攻坚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

1 研究区概况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浙交界处,介于北纬27°5′~27°23′,东经118°33′~119°17′之间。该县的气候环境属于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具有“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季风影向显著”四个特点。政和县属闽北中山丘陵[4],地势东高西低,为武夷山东南侧向鹫峰山过度地带。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山间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貌多样,层状明显,大致可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盆地和河谷平原。林地土壤大多都是红壤,其次为黄壤。

政和县位置相对较偏,北邻浙江省庆元县和本省松溪县,东邻宁德市、寿宁、周宁县,西邻建阳市,南邻建瓯市、屏南县,境内交通方便,多条国道和省道横穿过境,各行政村已实现道路硬化,交通便利。政和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62.2 万亩,林业用地占比85.84%,森林总蓄积量达944 万m3,森林覆盖率达76.8%,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之一。

2 政和县油茶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SWOT 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适宜

政和县地处中亚热带,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6℃,年平均降雨量1543mm,年日照时数为1907h[4],且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d,中部252d,东部212d。地形地貌属于东南沿海丘陵,东高西低,全境中低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2.8%。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占土地面积的73.6%,主要分布在300~750m 之间。总体来说,政和县的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等经济林的发展。

2.1.2 资金支持

2014 年,福建省将新造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给予每亩造林地的财政资金补助1000 元,并提出了要遵循“保发展、保覆盖率、保民生,推进以法治林、推进深化林改”的营造准则。政和县通过地方财政配套,每亩油茶造林地的财政资金补助1200 元左右,对营造成活植株0.55 元/株的补贴,并决定将油茶发展成产业列入惠农项目,通过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林农,能人+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多元合作经营模式,引导资本、人力、财力、物力向油茶生物林带的建设集聚,扶持合作社管理,带动更多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3]。2013 年开始,政和县先后争取了省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共250.2 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期1 年内(2013 年)工程建设的各项费用及后三年抚育费用,包括种植造林、森林管护、培训科研等其他费用。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林权属关系复杂,征、租林地困难

林业是政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73%的农民都是以林业收入为主。政和县各乡镇农村由于位置较偏,当地的农民对林地流转政策了解十分有限,同时,林地往往是农民家庭养老防灾的保障,即使林地产出很低,部分林农也不愿意以林地入股,甚至不愿意租赁或转让林地的使用权,而个别愿意租赁或转让的林农往往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在补偿问题上协调难度大,导致油茶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地的征、租工作十分困难。在规划油茶生物防火林带过程中,营造部分为有林地,由于林权改革后林地破碎,往往存在着许多农户未办理林权证或林农、村集体不配合等问题,导致无法按要求进行审批采伐,影响到林带建设的进度。

2.2.2 林农技术水平落后

政和县对油茶的种植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地农民对油茶的生物习性、种植技术、当前国内种苗穗条品种及油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不了解且未经过系统、科学地学习。在营造劳动过程中,往往只有少数林农认真听取学习相关宣传技术,大多数存在自己摸索或邻里相传来获得各种技能经验。如遇到突发的植株死亡、病虫害等情况,均无法快速地进行针对性处理,可能出现由处理不当导致植株死亡占绝大多数[5]。政和县许多乡镇农村的林农学历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一大部分农户不识字的情况。合作社的部门设置简单,几乎没有专门培训教学的部门,导致林农对油茶林分的林地管理、树体控制等技术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都将会导致后期油茶产量低下,病虫害危害严重,将大大挫伤林农的积极性。

2.3 机 遇(Opportunities)

2.3.1 技术成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政和县乃至全国在油茶优质苗木的培育和种植,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养蜂授粉、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后期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低产林改造,采摘挑拣、剥壳晒干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且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专家传、协会帮、能人教”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或培训[3]。政和县林业局通过聘请油茶方面的林业工程师向林农介绍油茶的生物习性、种植技术、当前国内种苗穗条品种及油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在营造过程中安排林业高级工程师上山入林进行现场指导,造林季节每周巡回一次,不仅为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使得林农了解并掌握油茶的种植管护技术,而且确保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依靠科技的力量促进后期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3]。

2.3.2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根据“政和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计划”,政和县大力发展油茶生物防护林带。首先,面对防火林带征、租林地准备工作困难,政和县各政府部门为林地准备及流转等服务开设绿色通道,而地方村干部帮助协调暂时无法达成协议的部分林农,使得加快办理林权证或采伐许可证进行翻整林地营造油茶;其次,合作社面对油茶苗木供应可靠性、苗木培育专业性以及资金支付压力三大问题,政和县政府在苗木供应上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保障了油茶良种苗木的供应,确保了苗木培育的专业性和缓解了合作社的资金缺口;最后,油茶林带的发展对于政和县高山区的森林火灾减少具有显著作用,也有利于带领农村的经济发展,给农民又创造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2.3.3 市场空间巨大

油茶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越来越紧张,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茶油、橄榄油等木本油料成为解决食用油严重不足的重要渠道。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而多以食用植物油为主的中国当前的自给水平也仅占38%左右[5],这表明无论国外国内,茶油市场的确具有很大的潜力。油茶作为独特的植物资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油料。

2.4 挑战(Threats)

2.4.1 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是决定油茶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效果和经济效益大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①苗木质量,如假苗、劣质苗、非良种苗,苗木质量差不但会造成造林成活率低,阻隔森林火灾效果差,也会导致成林产量低下,严重影响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②品系配置,只有选择适应本地的主栽及配栽品系才能使油茶树茁壮成长,使油茶树达到高产[3]。

2.4.2 产品成本控制难度增加

从目前来看,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今天,后期对大面积油茶生物林带施肥、除草、修剪等抚育管理以及油茶果实的采收等工作都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一些乡镇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尚能提供劳动力的只有部分妇女和老年人。目前每个工日薪酬100 元以上,劳动力支出成本高。降低劳动力成本在于实现管理作业的机械化。油茶栽培作业机械化除充分利用现有的通用机械如割灌机、垦复机等之外,应加大油茶专用机械研制力度,如油茶果实采摘机、干燥机、脱壳机等,这些作业机械研制很有必要纳入油茶产业化发展计划,否则会成为制约新时期产业发展的瓶颈,影响油茶产业化发展进程。

3 政和县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

通过政府各林业部门的多方努力支持,在合作社的多方协调努力下,政和县油茶基地建设在2016 年完成任务数。从2014 年开始,政和县开展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截至2016 年4 月20 日,政和天立山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完成生物防火林带227km(图1),营造油茶面积7500 亩,新种油茶成活率均在99%以上,政和县三年内完成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任务数6990 亩提前全面完成,并申请从其它县(市、区)调剂了两千亩,共完成8990 亩,占全市的任务总数的11.27%。政和县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不仅对福建省造林绿化上作出巨大贡献,而且在防火、生态、社会和经济上表现出多方面的当前和潜在效益。在防火效果方面,2016 年以来,历年是森林火灾多发区的镇前镇和杨源乡高山区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在生态效益方面,油茶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吸附能力强的树种,能够很好地吸附有毒气体,对政和县各乡镇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做贡献,同时,油茶树对水分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在多雨湿润的政和各乡镇营造油茶生物林带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有明显作用;在社会效益方面,油茶生物防火带的大力营建及后期油茶产业的大力发展正好为当地兴林富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是精准扶贫的好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油茶用处很多,利用价值也不低,政和合作社决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还计划建立山茶油加工企业,加工油茶系列产品,创立自己的品牌,可以很大地增加政和县山区农民的人均收入。

图1 政和县2014-2016 年生物防火林带局部造林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优势、劣势、风险和挑战四个方面对政和县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政和县种植油茶,通过政府对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使得油茶林带的建设不仅达到预期的防火效果,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政和县油茶林带的建设不仅仅作为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同时也作为政和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林业惠农项目。在油茶营造处于初级发展的现阶段,油茶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林农技术水平落后、租征造林地困难以及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种苗质量、产品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出了从技术与人才、发展机制的创新、政策与资金三个方面的发展建议,为政和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1)加强科技支持,注重人才培养。想要油茶生物防火带在阻碍森林火灾上起效果,在后期提高油茶的产量,一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合作社、大户与科研单位、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一条发展好油茶的好路子[5]。政府林业技术培训,尤其是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对经营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政府可以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工程及技术讲座等方式向广大林农普及农林知识,提供技术支持,解答实际作业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不仅对提高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大大改变以前“人种天养”的局面,进行科学高效地种植[3]。因此,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对当前林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创新发展机制,切实形成产业主体。目前,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专业合作社+林农”的发展模式与机制。但是,油茶经营模式的选择不仅受到资源分布、资金投入、产业政策等外部条件限制,同时还受到资金实力、生产规模、技术力量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和县要发展并形成油茶产业,必须综合考虑土地集中程度、资金投入力度、基地建设规模以及经营模式自身利弊等情况,要建立以“公司+基地+林农”、“公司+基地”等多元产业化合作并存的种植经营模式为主导,“专业合作社+林农”或“种植大户”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经营模式。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企业效益和农民利益、政策扶持与社会化服务、种植与加工的关系,进一步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切实发展油茶产业,创立自己的品牌。

(3)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注入是油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和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在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新技术推广培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重点研究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积极争取省财政持续支持,统筹涉农投资项目,推动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理顺管理机制,把发展油茶产业放在与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同一水平位置上,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将油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来抓,调动本地资源全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

猜你喜欢

政和县林带林农
浅谈政和县锥栗低产原因及对策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政和县锥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探讨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建始林改为林农打造“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