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大学生精神信仰

2020-03-15宋艺菲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

宋艺菲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要弘揚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大学生精神信仰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筑牢大学生精神信仰,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精神信仰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思想先进、正义友善、富有进取和拼搏精神,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部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化,信念不够坚定,如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精神信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高校要围绕落实“铸魂育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精神命脉,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优良道德教育、顽强意志教育,只有弘扬才能精神不灭,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其精华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引航学生成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之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和整个社会风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精神世界,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 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历史,增加文化认同,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大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其精髓,找到中华文化的源与根,了解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厚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用传统文化武装头脑,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形成。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克己孝道、强烈的家国情怀”等优秀品格,激励学生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修身立德,健全人格,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第三,以史鉴今,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格局

青年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学生了解历史打开窗口,开阔视野,增加思想的厚度与广度。

第四,塑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伴随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极端的功利主义、自私自利、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时有抬头,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扬弃错误的价值观培养英勇无畏、自强不息,责任担当的正确价值观,最终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

(一)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够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多元化的价值选择,现代化生活方式主导了他们的生活,导致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比如部分学生对戏曲、国画、古诗词缺乏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

(二)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

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形形色色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自信,因此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渗透,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内心深处唤醒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意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标作用,引领健康良性成长。

(三)获得传统文化渠道单一,效果不佳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渠道不够广阔,造成传统文化知识匮乏,获得感不强,今后要拓宽文化宣传渠道,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路径

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用恰当的方式和策略融合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引领学生前行。

(一)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形成、人格建构、习惯养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可通过张贴体现传统文化的校训、校风、学风等打造传统文化走廊,创设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校园环境;成立传统文化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与经典为伴,以圣人为师,用传统文化社团反哺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处处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经典、颂扬经典,可编写道德读本《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孔融让梨》等传统道德小故事开展主体班会,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勉励学生修德、齐家、立业、感恩。

(三)  借现代传媒,深入宣传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心灵

互联网时代,要善于运用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力,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让传统文化无“微”不至,占据学生的心灵阵地,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两微一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依托学校官方网站建立“传统文化文化育人”专栏,使学生能快速、便捷、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用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铸魂育人。

(四)在实践中使传统文化落地

传统文化不能流于口号和形式,要扎扎实实体现在行动中,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如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太极拳比赛、古诗词比赛等,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化”“入脑”;大学生要从日常行为做起,诚实守信、文明友善、担当奉献,在实践中促使传统文化落地。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宗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让学生拥有文化自尊、自信,当代大学生要弘扬传统文化,使薪火相传,践行“求真、向善、爱国、创新、自强”的核心价值观,要坚定信仰、认真实践,勇挑时代重担,不负时代之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

[2]沈宁.文化自信主题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机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73-75

[3]李京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